- 给这本书评了4.0在破碎处重新生长
作者利文斯顿在书中提出一个相当尖锐的观点:痛苦不可避免,但折磨可选。我们多数人的困境不在于遭遇不幸,而在于对不幸的反应方式。他通过患者案例展示,人如何被自己编织的叙事困住 —— 那些 “本应”“要是” 的执念成为自我设置的牢笼。这种观点具有解放性力量:它将动力交还个体,让我们意识到尽管不能控制所有发生的事,却能控制自己对这些事的解读与回应。利文斯顿对 “积极思考” 保持警惕。他不提供廉价安慰,反而强调直面痛苦的勇气。他认为真正的成长发生在承认破碎之后,而非假装完好之时。这种立场在当今积极心理学主导的语境中显得几乎叛逆,但正是这种叛逆提供了真正的心灵氧气 —— 它允许我们诚实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接纳生命中的不确定性与失落。书中关于选择的论述尤其有力。利文斯顿指出,我们每天都在通过微小选择构建自己的生活。逃避选择本身也是一种选择,且常导致最大程度的后悔。他通过案例展示,那些最终找到意义的人,并非遭遇较少困难的人,而是即使在限制中仍坚持做出选择的人。这种选择不是关于改变过去,而是关于如何带着过去继续前行。利文斯顿的语言干净直接,少有心理学术语。他善用短句与谚语式表达:“快乐不是目标,而是副产物”;“爱不是感受,是行动”。这种风格强化了他的核心信息 —— 智慧不需要复杂包装,真理往往简单到被我们忽视。《困顿与超越》最珍贵的或许是它的时间性。写作于利文斯顿人生后期,它散发着特有的成熟气息 —— 急迫但不焦虑,严肃但不沉重。作者深知自己接近生命终点,因此没有空间留给琐碎的焦虑,只余下他认为最值得传递的真相。这种 “终局智慧” 使本书区别于同类作品,它不试图取悦所有人,只服务于那些真正准备好面对生活复杂性的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戈登・利文斯顿是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医学博士、精神病学专家。他一生命运多舛,从同事口中得知自己是养子;在十三个月的时间里,经历了长子自杀、小儿子死于白血病的丧子之痛。在担任心理医生的工作中,他发现药物可以缓解病人的焦虑,但却不能真正改变病人多年来形成的思维方式。于是,他从自我的生活经验和作为心理医生的专业咨询中,总结出了三十条充满智慧的真理:他认为 “幸福由三部分组成:有事可做,有人可爱,还有梦想可期待。”;提醒我们 “爱是行为上的表现”—— 行动比言语更重要;在谈到 “幸福是最大的风险” 时,他指出我们对失去幸福的恐惧往往是我们体验幸福的最大障碍。他用睿智而富有洞见的文字告诉我们,人生最大的矛盾核心在于人类明知生命终将衰亡,仍能在其中找到乐趣和意义。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