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2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能分心,方可言专心

    这是一本给到我惊喜的书,书中并没有告诉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学习,事实上,这本书反映出的科学精神,强调的是学习之道无定法,强调尊重人和人的差异,它更多的是汇集了过去这些年中学习科学领域生机盎然、竞相涌动的一些新发现,并挑战长期以来被教师们、校长们以及家长们认定为圭臬的 “专心”“用功”“安静”“按部就班” 等主流理念。作者是一位成功的记者,很可能属于《深度工作》中谈到的「记者哲学」的践行者,可以随时进入深度工作状态,所以在他看来,各种中断、间隔、拖延、偷懒、分心,都不是问题,因为该进入深度工作状态时,就可以进入,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不是如此。作者认为,传统的学习方法有很多错误。学习本就应该是在不断的分心中进行的活动,不仅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的心神会不断跳跃,而且我们的学习内容也应该多样化,这样才能获得把新旧内容混合到一起学习的超值效果。与其一次性塞给大脑大块的东西让它去消化吸收,不如给它一大盘各式各样相互关联的「杂碎」,反而更容易高效地吸收。有一些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是打扰学习的最恶毒的敌人,包括懒惰、漠视、分心,其实也能成为帮助我们学习的「大好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学习时,大脑的工作机制,包括记忆是如何形成和存储的,记忆的遗忘规律又是什么。在了解大脑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作者介绍了众多脑科学、心理认知学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了一系列颠覆传统认知的学习方法,帮你在同样的时间里,学得更快,记得更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开启学习?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480 本)#2023 年读书主题(一)自我提升 - 职业发展《如何学习》(23)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主题、52 个细分话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自我提升的主题开始,选择职业发展的话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二本是《如何学习》。何时学、在哪学、怎么学,才能有效、轻松、不费力?本书给出了 10 个颠覆常识的方法。学习时是固定一处好还是变换环境好?是需要安静还是可以放点音乐?如果考试近在眼前,怎么安排复习方案有效?适时休息才是获得灵感的诀窍?睡眠怎么助力学习?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书作者本尼迪克特・凯里汇集了从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数十年科研成果中筛选出的精品,从大脑的学习机制讲起,一路探寻记忆的真相、环境的影响、灵感和顿悟的产生以及潜意识的奥秘,提炼出 10 种颠覆常识的学习方法,帮助读者轻松高效地学习。# 知识卡片(如何养成学习的习惯?)1. 原文摘录大脑跟肌肉不一样,至少不能简单地那么去理解。大脑是一个多元综合体,对情绪、时间、生理节奏乃至场所、环境都很敏感。科学家们的发现却是,如果我们不再死守这种常规的学习场所,而是频繁更换不同的地方,那学习效率反而更高。换句话说,坚持固定不变的学习常规程式,反而可能会降低学习效率。学习的方法并没有好坏之说,只是不同的策略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信息的获取而已。一个聪明的猎人当然会因猎物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陷阱。学习科学,从本质上来说研究的是 “意念肌肉” 如何工作,即大脑是如何运作的。而大脑的运作,指的是它如何处理我们日常生活中输入大脑的视觉、听觉、嗅觉等信息洪流。2. 概念转述任何一件事物,一旦进入大脑,大脑便会当即对其做出回应,并在最短时间内添加上它所做出的判断、赋予事物的意义以及说明。之后,大脑还会对这一切进行 “重整”,并思索:“老板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大脑会对原始胶片再度仔细推敲,以确定该从何处做出怎样的剪辑,从而使这段 “胶片” 最恰当地嵌入 “整部电影”。大脑就是大脑,所有健全大脑的运作模式都一模一样,只要投入足够多的准备和心血,谁都能显示出这种强悍而神奇的记忆力。至于所谓的 “过目不忘”,根据迄今为止科学家们的研究,并不存在,至少不是以你我所想象的那种方式存在。问题不在于人的记忆是否是一堆散乱的数据、一串被修饰得变了形的故事,问题在于我们提取任意一条记忆时,总会同时修改其 “可提取系数”,乃至常常修改其内容本身。3. 个人体验从高中起,我每天都早起晨读。在最开始的时候,我要面临克服困倦和想放松的欲望。但是我告诉自己,只有在早晨的宁静时刻,我才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于是我每天定好闹钟,早晨坚持起床。我选择了一个安静的地方,远离任何干扰。只有我和书本,以及学习材料相伴。这个时间段成为我专注学习的有利工具。在一开始的时候,我只能集中精力 30 分钟,然后休息一会儿。但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的专注时间逐渐延长,达到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周期。早起晨读不仅可以提高我的专注力,还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开始注意到我在课堂上的表现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仅如此,我还发现早起晨读让我更加自律和有条理,有助于提高我的时间管理能力。通过每天早起晨读,我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让我有足够的时间预习和复习,从而提高我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坚持和付出的价值。无论在学业还是生活中,只要我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收获成果。4. 行动导引学习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学习方法:1. 设定目标:确定你想要学习的内容和具体目标,这将有助于你更有目的地学习。2. 制定学习计划:将学习内容分解成小块,并为每个块设置合理的时间表。这将有助于你保持组织和纪律。3. 寻找合适的学习资源:选择适合你学习的资源,如教科书、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等。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喜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资源。4. 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自己提供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远离干扰因素,确保专注学习。5. 使用多种学习方法: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如阅读、讲解、实践、复习等。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6. 高效学习:采用一些高效学习技巧,如做笔记、制作概念图、讲解给他人听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7. 坚持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复习,以确保信息不会遗忘。8. 寻求帮助:如果遇到困难或问题,不要害怕寻求帮助。可以向老师、同学或在线论坛请教,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9.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每日学习的习惯,坚持并保持自律。追求进步而不是完美,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科學的學習

          要想起一件事情,包含「記憶」與「提取」,所以複習時,不要只是重複看著課本或筆記,也要聯繫「提取」,考試、默背、問答、教別人等輸出方式,都是練習提取。環境的隨機變化有助於記憶,可以換換唸書的地方、媒介 (用聽的)、背景音樂、工具、甚至走來走去,都有幫助記憶。時間的變化可以加強記憶,間隔一段時間再複習,比一口氣唸幾個小時有效率。(Anki, 番茄鐘) 晚上好好睡覺,以及中午小睡,都能夠幫助記憶融會貫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学习方法比学习什么更重要!

            学习内容好比砍柴,学习方法好比磨刀,先准备好一把好刀,方能事半功倍。《如何学习》这本书就是一把好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学习,在何时、何处以及如何发生的讶异事实。理由是,这本书并没有告诉你具体应该如何学习,事实上,这本书反映出的科学精神,强调的是学习之道无定法,强调尊重人和人的差异,它更多的是汇集了过去这些年中学习科学领域生机盎然、竞相涌动的一些新发现,挑战长期以来被教师们、校长们以及家长们认定为圭臬的 “专心”“用功”“安静”“按部就班” 等主流理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我在读书那会儿能读过这本书,我想我不会再会学习而迷茫。我是老师眼中的笨小孩,我从读书那会儿,只会死读,别人玩着玩着就把书读会了,而我每天都的熬夜读书,写作业。书中的方法解答了我多年的困惑,我一直奉行的是看一本书就从头看到尾,一本书不看完不看另一本,这是和曾国藩学的,我在初中那会儿,凭借这个本事,把文科知识背的烂熟于心,但我还是离那种玩着玩着就考第一的学生,差了一截。原来,书真的可以交替轮流看,就如同刷短视频一样,原来看完一小节后,不必将文章倒背如流,而且可以两三天再复习,原来累了真的就需要去睡觉,而不是学头悬梁 锥刺股,原来考试是可以先考,即使全军覆灭,原来搞小动作,走神,坐白日梦不是贬义词,而是你大脑对你的帮助。如果你真的想学习进步,这本书我真的推荐你看看,以上的方法,都是全新的脑科学,万维钢老师也多次提到,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次没有把 15% 暨新旧知识的一个定量写上去。但这些足以让你获得神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上一辈”学习理念的挑战

                  学校出现的时间只有两千年,而人的历史有几百万年,如果把人类的历史看做一个 20 岁年轻人的一生,那学校则是前几天才被创造出来新鲜事物。我们的大脑还没有适应学校的教育,那些深深植入我们脑中学习理念之所以被广泛推崇,很难说是因为真的最有效,还是我们的祖先根据直觉使用后以讹传讹。这本书就用了大量认知心理学研究对上一辈的学习理念进行了检验。在同一扇寒窗下学习十年,会比我换着环境学习同样的时间更有效果吗?到底怎样我们才能用同样的时间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书中给出了答案:丰富感知、主动测试、增加间隔。在难题面前黔驴技穷的时候,我们真的是走投无路了吗?书中告诉我们:面对解决不了的难题,破除思维限制,外出跑跑让大脑去丰富的环境中抓取可能的解决方案;面对复杂的项目,我们要不断重复中断、反思评价、改进并推进的渗滤循环。如何让你经过几个小时的时间练成大师般的眼力?睡着的时候我们的大脑怎么学习?这本书里有让你满意的答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记忆中我们都是不断的在学习,上学到工作都是需要学习的,但是真的像书中说的,我们大多是让人认为的学习是需要特定的环境和场合,没有人打扰的学习才算学习。从书中学习到以前的复习,就是考试前复习笔记,真的是一种已经熟悉的假象。喜欢学习的人,但是一直觉得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想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看了这本书后,发现自己还有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因为最近备考中,通过目录直达第一部分【 05 先考试后学习】确实明白令人最恐惧厌恶的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提取记忆最好的方法。有收获!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