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2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课经济学:史诗级贸易战当前,多角度看问题才是最需要掌握的

    一场史诗级的贸易战开始了,对我们来说都有什么影响?如何读懂这些经济举措背后的意义?学习一点经济学知识就很重要了。我们一起看看《一课经济学》里面都讲了哪些知识呢?罗胖曾经在推荐这本书时说,本书 “以浅显的文字取代了高深的经济学术语与复杂的公示,为经济学入门提供了一种最为迅捷和有效的方式。” 不可否认,这本书的文字的确浅显易懂,所涉及内容也都是我们身边的事情。 书中一个观点我很认同:“懂得一点点经济学很容易引导人们得出自相矛盾的十分荒谬的结论,而真正理解经济学则会使人的思想重新回到常识。”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个观点,与读《人类简史》的感觉一样,我草草翻完之后,还是陷入了沉思:我不知道要不要推荐给大家读这本书。 推荐语说:“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讨论了设计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很多问题:公共建设、税收、最低工资、就业与失业、进出口、储蓄等等,以最简单的阐述方式,解读这些复杂经济问题背后的真相。” 的确如此。常常看完一个篇章,我会忍不住叫好。作者的很多观点读起来都 “很解气”。比如:破窗谬论提到,橱窗被打破,增加了玻璃店的生意,表面看似为繁荣社会经济做出了贡献,而实际上裁缝店却失去了做西装的机会 —— 人们总是只看到眼前所见的东西。再比如:为了 “充分就业”,缩短工作时间,增加工作环节,用各种手段 “制造工作机会”,导致劳工的工作效率变的最差,而不去考虑追求生产最大化。还有,政府采用最低工资法试图照顾劳工,试图拉动工资涨幅,却会迫使一些工作能力较差的人失业,也会提高企业的用工成本,甚至会导致企业发展缓慢进而会使社会财富下降。…… 看完后我却有点迷茫:难道政府就一点用处也没有了吗?作者的这些观点真正经得起推敲吗? 对于没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的读者来说,很容易被本书的观点带偏,产生一些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适合的经济学认识和想法。 比如:按照本书的观点,政府管控只会造成市场发展的掣肘。那么,市场经济的发展,难道真的不需政府调控,只要放任其自由发展么? 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对于任何观点,我们都要带有自己的思考敢于质疑专家,敢于探索真相,敢于改变自我。 书中各章节谈到的观点可以看出,任何一个看似简单且很利国利民的经济举措,波及到的利益团体和辐射力影响力竟如此深远,这一举措是好是坏,是利是弊,通常要经过相当长时期的考验才能发现其实际效果。《一课经济学》中有一句话深得我心:经济学的艺术,在于不仅要观察任何行为或政策的即时影响,更要考察其比较长远的影响;不仅要关注政策对某个群体产生的影响,更要追踪其对所有群体造成的影响。看到看得见的,也要看到看不见的。 这不仅仅是作者的观点,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因为只有这样全方位去观察事物,才能有全面的认识,才能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估。无论是对于经济政策的效果、组织投资收益还是我们日常的生活,都是如此! 上学时候,老师常说,读一本书,先要把它读厚,再把它读薄。这本书才算真正读懂了。我在想,其实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如此 —— 大道至简嘛。看到一个观点,我们能做的是旁征博引,然后,拨开种种干扰心智的谬论,还原事情原本的样子,得到相对客观的结果。 看了这本书,最直接的改变就是:督促我学会多角度看问题,而不仅仅是相信一面之词。也开始慢慢养成一个习惯:凡涉及社会现象的问题,学着从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寻找答案;凡涉及到个人自身的问题,那就借助心理学或者思维能力去理出头绪,这样或许距离社会本来的面貌会更近一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是一本畅销了 70 多年的经济学经典入门书,主要讲述的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观点。这本书曾经得到过很多经济学大师的赞赏,甚至有人说,如果你只想看一本经济学的书,那应该就是这一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只重当前,必失长远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就是:只重当前,必失长远。只谋局部,必失全局。在人们真实的生活领域将这个观点进行了展开,在不同场景进行了分析,并用经济学的知识进行了解释。对我们日常思考问题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我个人总结了以下几点。
        1. 国家的经济政策如同人的行为一样,不但要考虑一个行为的短期效应,还需考虑长期层面的整体效果。
        2. 当一个事情占用的时间精力过大,必然会压榨其他方面的时间精力,而且你在这一事情上的正面效果也并不会延伸到其他领域。
        3. 用生产的观点去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与其聚焦于眼前的蛋糕能分多大,不如去做一个更大的蛋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分析了一些极为盛行的、几乎已成为新正统观念的经济谬论。阻止这些谬论成为正统的因素之一就在于其本身的自相矛盾。这使得接受相同前提的人们分化出上百个不同的 “学派”,原因很简单,在现实生活中,诸事不可能一直错下去。各学派之间的不同仅仅在于一方比另一方更早从虚假前提造成的荒谬中清醒,并且在清醒那一刻做出前后不一致的表现,要么无意间摒弃了错误的前提,要么接受这些前提所导致的不那么怪异或令人不安的结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本书由 “迷人的经济学” 系列丛书中的《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封底介绍推荐。从 2022 年算起,这是一本第一版写于 76 年前的著作,经过了两次修订,书中的经典经济学理论并未显得过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选择性阅读,不建议购买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怎样发现长远的&群体的影响?

              首先,这本书不是很多概念,很容易读。虽说是 70 + 年的书,但今天看,也是身边的事。分析与思考问题的方式,更高视野,看得更远,角色也更多。看问题更本质,破窗问题有没有创造利润?价格问题供需关系如何?常常一篇看完再回来标题问题:如果带到我的行业,这个问题该怎么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是通熟易懂,有点像读费老的乡土中国,或许这就是真正的大家译者水平也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适合入门的读物

                  在《罗辑思维》节目里经推荐买过这本书,浅显易懂曾经在一些经济学专业著作上看到这样的话,“不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工作,将来怎么发展,你最好懂一点经济学。” 可一提到经济学,就会觉得头疼。太多专业书籍要读,诸多复杂的理论需要去背,如果数学不好,可能连很多公式都不会算。其实这说的是专业经济学。作为普通人,不需要掌握那么复杂的经济学工具,只需要掌握经济学的常识,并把这种常识应用到我们具体实践中那就可以了。用这本书来入门,属于比较好的选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经济学基础

                    为了了解全面的经济学而学习此书,因为投入的时间有限,读书方法上选择了泛泛而读,所以,学到的东西相对不多,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