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
黄奇帆既有很好的政绩口碑,也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乐于分享、善于分享,读他的书我不会睡着。他的重组思维可能和他早年在浦东的工作经历相关,在体力和智力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又遇到重庆这个舞台交给他来发挥,可以说是重庆与黄奇帆共同的幸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重组。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本质上都是通过经济要素、创新驱动、资产结构、股权结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经营运作,以促进资源配置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资产重组、组织重组、管理重组、资源重组、要素重组、权利重组等,其目的都是实现 1+1>2 或者 5 的效果。一般有 5 种情况需要考虑重组:1、企业想迅速扩大规模、占领市场、获得战略机会;地方想要加快发展、弯道赶车。以上两种情况似乎都要准备并购、加杠杆。2、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一些问题由来已久,长期未得到解决。3、解决广泛存在的问题,说明大家都没有想到好的办法,用常规方法不好解决。4、遇上爆发性、危机性、冲撞性的尖锐问题时,我们在新的形势下不能墨守成规,比如遭遇金融危机时,常规的方法一般不管用,必须用重组来摆脱危机。5、社会发展中产生了新政策、新环境、新条件。比如经济全球化,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世界范围内寻求要素的最佳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十多年实践经历的浓缩黄奇帆市长十多年工作经历的深度总结。既是一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者,也是在重庆发展史上做出切实贡献的实践者。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八大投、金融、国企等相关行业的重组实践,第二部分是从政府治理角度出发,对相关行业行业的实践指导。读书感悟,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做到的。之所以我们没有完成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迎难而退,二是思维不够开阔。该书对政府治理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现在,各地市成立了众多的相关企业,但更多是行政领导从事公司运营,想法和思路都不是一个频道。这本书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指导用书。如果喜欢《置身事内》,那么你也会喜欢这本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重组思维的实战指导书以政府规划、建设、发展的视角,深入分析各方利益关切,最后达成利益均衡。“经过多年的战略性重组与调整,重庆国有企业经历了从 “苦菜花” 到 “迎春花” 再到 “牡丹花” 的涅槃,形成了 8 个工业企业集团、8 个商贸物流集团、8 个投融资企业,还有 12 家金融及类金融企业,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书中金句很多,诸多名句俗语应用绝妙,“风起于青萍之末”“5-2>3” 之于个人发展,开阔视野,大有裨益,值得推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思路开阔迎难而上,案例覆盖规律数据全面,提炼总结写作专业省级地方实务经验的总结,系统思维、政策把握强、考虑全面,对金融、产业理解深,是真的懂行;脑装进这么多知识,并且雷厉风行,魄力十足,频频承担重任完成上级交办任务,关键是解决 n 年群体上访无米之炊,能力很强。前半部分产业企业案例足,后半部分条块提炼封装多。前后有呼应,前面非常精彩,后半部分提炼总结时会 callback 前面案例。一些规律性的内容,从二十年狂飙突进看,不是各级政府主政者都谙熟于胸的,比如 1 平方城市建成区 1 万人,1 平方公里工业园区 100 亿产值等等。从省级层面联系国家部委支持试点创新,要素交易市场,金融创新让企业里的我开拓眼界。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打造洼地促成国际产业链龙头设场(HP)、帮京东方融资新增产线等,再到引入更多企业实现 1+10+1000(约数)布局系列操作非常精彩。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年度好书!来自实践的经验与总结看着就是爽不仅有实践经验,还有参考数据不仅有具体做法,还有担当责任政府官员本身以及任何跟政府打交道的我们都很值得得学习的创新经验以及理论常识我们这一代人,通常讲是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跨入新时代”,不仅是改革开放这一伟大事业的亲历者、见证者,更是拥护者、参与者,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城市管理者要心中有 “数”。领导干部应掌握一些宏观的、战略性的城市规划数据,在决策时体现出经济学逻辑。比如建成区面积的国际惯例是,城市人均占用 100 平方米左右,包括住房、工厂、交通、商业、公共服务等用地。100 万人口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大体就是 100 平方公里,少了就会拥挤,多了就是浪费。住房建设方面,发达国家人均住房面积一般在 30~40 平方米。我国人多地少,人均 30 平方米比较合理。这样算来,1 000 万人口的城市建设 3 亿平方米住房就可以了,再多就可能出现泡沫。商业设施方面,每 2 万元的商业零售额可配置 1 平方米的商铺,每 2 万元 GDP 可配置 1 平方米写字楼。垃圾、污水设施方面,每人每天约产生 1 公斤垃圾,综合用水 0.3 吨,并产生 0.25 吨污水,相关基础设施应按此配建。总之,规划是控制总量的学问,要求总量平衡、动态调整,只有明了这些参数,规划时才能收放有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