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4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众生皆苦,万法无常

    人人都在说要对初心念念不忘,但是找到初心和坚持初心一样困难。有时唤醒初心,需要某些奇特的瞬间。也许是父母亲送我到机场离别的那一瞬间,也许是回家后女儿的一个拥抱,也许是在出差路上碰见的一个温暖的人…… 我常常被感动,虽然都是平凡琐事,足够让我热泪盈眶。虽说初心难守,走得太远就会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但在这个动荡变化的世界上,终究,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很多坚持着 “绵长恒久” 的人。支撑他们这么做的,其实并不是这个外在世界怎样,而是他们内心的坚定,他们内心的 “永恒”。若是不肯接受无常的事实,我们就不会得到完全的从容自若。可惜的是,这事实虽然是真的,却是我们难以接受的。因为不肯接受无常的道理,我们就会饱受痛苦。所以,苦的起源在于我们不肯接受这个真理。但愿岁月只是晕染了眉眼,并没有带走初心。因为没有忘记初心,人知道为什么来,要到哪里去。

      13
      1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平常心

      每日一书:《禅者的初心》。禅心,一个很大、很大的心,这个心就是一切你看得到的东西。你的真心总是与你看到的任何东西同在,尽管你不自知,但你的心就在你每个当下所看到的东西。日本有两位对西方最有影响的铃木禅师。半世纪以前,铃木大拙只手将禅带到了西方,这个移植的历史重要性,被认为可媲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他们两人的作品分别在 13 和 15 世纪被翻译成拉丁文。50 年后,铃木俊隆做出了几乎不遑多让的贡献。在他唯一留下的这本书中,那些对 “禅” 感兴趣的美国人所找到的,正好是他们所需要的最佳补充。我临终时若受着痛苦,那不打紧,不要在意;那就是受苦的佛陀。你们可别因此产生混淆。或许每个人都要为肉体的痛苦与精神的痛苦而努力挣扎,但那并不打紧,那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深深感激自己拥有的是一个有限的身体⋯⋯像是我的身体、你的身体。要是我们拥有无限的生命,那才是真正的大问题。拥有这种体会,我们就不会对死亡感到恐惧,不会因为年老和生病而感到痛苦。因为我们把人生各方面都看作是大心的开展而加以品味,所以并不眷恋任何过度的欢乐。就这样,我们拥有了从容自若,而正是为了拥有这种从容自若,我们才需要坐禅。我们的心应该只是静静的,甚至一无所觉,而在这种一无所觉之中,任何的努力、思想或观念都会消失。所以,我们应该鼓励自己努力到最后一刻,直到所有努力都消失无踪。你应该把心念集中在呼吸上,直到不再意识到自己的呼吸为止。我们应该把这种努力永远持续下去,但却不应该期望可以到达忘记一切努力的境界。我们唯一应该做的,是把心念集中在呼吸上,这就是我们真正的修行方式。正如中国的一首七言绝句说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很多人以为,能够看一看云雾缭绕的庐山或是据说覆盖地表的浙江潮,一定是无比美妙的经验,但去过那里你就会发现,山不过就是山,水不过就是水,没什么特别的。佛陀说过:“善于修行的人就像牛车夫。” 牛车夫知道他的牛能拉多重的东西,绝不会让牛负荷过重。你知道自己的心灵状态和能力范围,千万别负荷过度!佛陀还说:“建立人格就要筑好堤坝。” 筑堤坝必须非常小心,如果急于求成,堤坝就会漏水。小心翼翼去筑堤,最后你就会有一座可以蓄水的好堤坝。我们的人生可以视为渡过一条河流,我们的人生目的是要努力到达彼岸 —— 涅槃。不过,人生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我们走向彼岸的每一步,实际上都是到达彼岸本身。这里一共有六种生活方式可以实践这种人生目的,“布施波罗蜜” 就是其中的第一种,意味着以布施而渡;第二种是 “持戒波罗蜜”,意味着以持戒而渡;第三种是 “忍辱波罗蜜”,意味着以忍辱而渡;第四种是 “精进波罗蜜”,意味着以精进而渡;第五种是 “禅定波罗蜜”,意味着以禅定而渡;第六种是 “智慧波罗蜜”,意味着以智慧而渡。这六种 “波罗蜜” 事实上是同一种,只因为我们从六个不同的方面观察人生,所以把它们分成六种。在小乘佛教里,修行分为四类:最好的一种修行,是没有快乐的感觉的(包括精神上的快乐),修行的人只管修行,忘掉了肉体与心灵的感觉,也忘掉了自身的存在,这是第四个阶段的修行,也是最高的层次。次一等的是在修行时,感到一点点肉体的快乐,而你之所以修行,也是为了这种快乐。再等而下之的层次是,在修行时,会同时感到精神与肉体的快乐。最下一个层次则是修行时,既无思想,也没有好奇心。这四个层次也适用于我们大乘佛教的修行,而最好的层次是只管修行,不求其他。“柔软心” 就是一颗柔顺、自然的心。如果你能有这样的心,就能享受生命的欢乐;如果你失去它,就会失去一切。尽管你自以为拥有什么,实际上你一无所有。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禅者的初心》的分享

        有时候当自己坐下来、安静下来的时候,心里面仿佛荡起了一圈圈的涟漪,甚至好像有野草一样。让自己不能够安静。        那这种时候,我们往往会起身继续去干一些事情,比如拿起手机上网,或者出去走走什么的,对于我是这样的。       当然这个也是很好的,但通过得到平台中遇上了日本禅师 ——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让我了解到,有种方法也可以训练自己的心,那就是当我们感觉浮躁不安的时候,觉得心里似乎在挠痒痒的时候,我们只用静静地看着涟漪一圈一圈起来,这样涟漪就会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后我们将感觉到:野草似乎消失了。        从这里其实给我一个启示,就是说当我们有烦恼或情绪的时候,不是去压制,甚至都不是去转移,而是保持一种灵敏觉知的状态,不被这些烦恼牵动带来情绪,那慢慢地,其实烦恼就会越来越轻,那我们的情绪也会得到转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以意志因,不困执念果,刻意未来不可言,自如当下是为禅。

          怎么样更好的坚持专注于当下的一个事情。怎么样在要计较时候去回归到本心,多选择的时候坚持初心,平衡得失心,尊重分别心,拒绝熵增的个体性正本清源的心态。就比如水面平静时不是意志起的因,起了涟漪时也不是执念的果,不以意志因,不困执念果,刻意未来不可言,自如当下是为禅。总而言之可能就是一句话:就是怎么样更好的坚持个体上正确的事,以更有力量的姿态去面对群体性的一个热闹,裹挟或者是错误吧。读下来是比较清净也很愉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禅者的初心

            这是铃木俊隆去美国以后,写给美国人的《禅者的初心》,虽然中西文化差异很大,可在禅学方面我个人觉得就是叫法不同,东方人叫禅学、道学、佛学,西方人叫冥想、正念。读了这本《禅者的初心》,我好像有那么一点点了解六祖慧能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了。以前,我一直觉得神秀的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明明就没毛病啊!禅者的初心就是找回初心,不是修来的,而是本来就有的,就是小心出走了,没有融入大心里,所以感觉不到。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禅心、初心、坐禅、呼吸,了解一下禅的深意。

              非凡的成就在他手里却是举重若轻,因为他倚仗的是自己的真实本性,也就是我们的真实本性。他留下的遗泽不亚于任何人,而且无一不是要紧的:佛的心、佛的修行、佛的教诲与人生。他就在这里,就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只要我们想他。如来是佛陀的十种名号之一,意思是说,“他已完成佛道,从真如而来,就是真如、如实、实相、空性,完全的悟道者”。真如(或者 “空性”)乃是一个佛可以示现的基本凭借。真如就是禅心。当铃木禅师用笔尖已磨损、分叉的毛笔写下这两个字时,他说:“我要用它来表现‘如来’是整个世界的身体。” 禅修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初学者的心)。那个质朴无知的第一探问(“我是谁?”)有必要贯彻整个禅修的历程。初学者的心是空空如也的,不像老手的心那样饱受各种习性的羁绊。它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只有这样的心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一步接着一步前进,然后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一位禅师就是实现了完全自由的人,而这种完全自由是所有人类的潜能。他无拘无束地生活在他整个存在的丰盈里。他的意识之流不是我们一般自我中心意识那种固定的重复模式,而是会依实际的当下环境自然地生发出来。结果就是,他的人格表现出各种不凡的素质:轻快、活力充沛、坦率、简朴、谦卑、真诚、喜气洋洋、无比善悟与深不可测的慈悲。日文里的 “初心” 一词,意思是 “初学者的心”。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这颗初心。假如你只读过《心经》一遍,可能会深受感动。但如果你读过两遍、三遍、四遍,甚至更多遍呢,说不定你会失去对它最初的感动。同样的情形也会发生在你的其他修行上。初学者不会有 “我已经达到了什么” 的这种念头,所有自我中心的思想都会对我们广大的心形成限制。当我们的心很慈悲时,它就是无边无际的。我们日本曹洞宗初祖道元禅师屡屡强调,我们必须归复自己无边的本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忠于自己、同情众生,并且切实修行。坐禅时,我们的心总是与呼吸紧紧相随。吸气时,气会进入内在世界;呼气时,气会排向外在世界。内在世界是无限的,外在世界也同样是无限的。虽然说这话有 “内在世界” 和 “外在世界” 之分,但实际上,世界就只有一个。在这个无限的世界里,我们的喉咙就像两片活动门,气的进出就像是有人穿过这两片活动门。著名的洞山良价禅师说过:“青山白云父,白云青山儿,白云终日倚,青山总不知。” 这是对生命一个透彻的说明。很多事物的关系都是跟青山白云的关系相似,像是男与女、师父与徒弟,彼此都互相依赖。但白云不应被青山打扰,青山也不应被白云打扰,两者都是相当独立,但又互相依赖。这是我们应有的生活和修行的方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修行本不易

                “在不动中寻静容易,在动中寻静难,但只有动中之静才是真正的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禅者初心很重要!

                  让我们焦虑的心灵,浮躁的心情定一定是多么的难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乔布斯最推荐的书

                    终于上架得到电子书了!!!既然是乔布斯推荐的,我想我不用再写推荐语了。 😌 产品经理们,请反复阅读。对了,我提醒大家一个小小的冷知识 —— 以下两种语境中的 “初心”,完全不是一回事。第一种:本书所讲 “初心”、乔布斯讲的 “初心”。第二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的 “初心”。第一种 (本书) 意思是 “初学者的心”,第二种大概更接近 “初衷” 的意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就是佛。

                      自东汉以来,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得益于中国王权自周代周公以来,就有 “敬鬼神而远之” 的思想,社会就存在着种叫信仰的空缺,佛教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在中国有着比其在印度还要好些的发展空间。加上,在其发展过程中,佛教人才辈出,不断优化佛教的理论体系,更是很好地加速了其本土化适应和发展。佛教时至今日,可以看到其已经对国人的思想、文化、语言、生活全方位都影响深刻;可以说不理解佛的思想是很难完整理解中国的。这本禅者的初心,是我读过的对我影响深刻的一本。由于佛教的宗门派系挺多的,所以我是意识到要入佛门是需要 “选个合适自己的” 一件事。而我本人,会偏爱六祖慧能这一支。因为,比起漫长修行才能得到的悟,不如禅宗的顿悟那么契合我对 “成佛” 的理解和感悟。跟随着这本书,我经历了难忘的超自然体验;那天晚上,在阅读本书、坐禅过程中感受过一次 “天地万物及所有所认识之人与我同时建立连接” 的超自然体验。那是一种和这个世界的一切有连接,感受到他们的存在的感受,这是从未有过的强烈,是一种让我感动到泪目的体验。讲诉这个体验给任何朋友听,目前大多是不理解的。但幸运的是,我还是查到了很多有过这种体验的网友的分享,才不会觉得自己是正常的。哈哈哈啊哈。 如果你也有阅读本书的计划,祝你好运。希望你也可以和王阳明一样,体会到:“ 我与天地万物鬼神同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其所是

                        第一次了解 “禅”,应该出自《禅与摩托车维修技术》,又名《万里任禅游》。通过一对父子在途中的对话,衍生出的 “禅意”。想起来,也是十年前的事情了。这十年间,遇到过大大小小的沟沟坎坎,在遇到沟沟坎坎的过程中,不断通过自我察觉、他人视角、心理学、深度对话等视角来照见自己,过程中不自觉向历史、哲学、佛学等方向迁移。很早以前就从孟岩的《无人知晓》和张潇雨的《得意忘形》中听说《禅者的初心》这本书,还了解到这本书引领了乔布斯的精神成长,对他意义深重且开启了他对东方哲学的探索;而真正读这本书的时候像在照镜子,更有的时候像在云里雾里中照镜子。有一种,好像看到了自己,又看不清自己的感受。就像书里的一句,“研究佛法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佛法,而是为了研究我们自己”,很奇妙。这本书,属实算禅中说禅,道中之道。里边的一些字句,在某些字句上,像在呼应着一些曾经看到过或者感受过的领悟。在说到 “我们每一个人都既独立而又依赖” 时,又有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味道。还有其中的一些观点,让我想起苏东坡的 “着力即差”,《金刚经》的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孟岩常说的 “如其所是”,等等。也很奇妙。总之,是一本值得重复深读的书,甚至,可能每一次读,都会对同一个句子或者不同的句子产生不一样的感受。而这些感受,回到自我身上,可能照见的又是 “我所了解的我” 和 “我不了解的我” 的参差叠加。决定下个季度再读一遍,看看到时候的感受又是怎样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23/12/26

                          相当值得推荐的一本书,好可惜呀,还想再看看作者有没有别的,只可惜就只有这一本。“除刹那生灭的显现于目前的色相以外,别无一物存在,一物会流转为另一物,让人无法抓住。” 或许以后还会再来看几遍,只看了一遍,还是有不少地方没有领悟到。更在于打坐修行,不在于纸面上的争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会反复看

                            目前只能选取部分来安定自己的内心,没看懂的部分有缘再回来重新理解。一切都是缘分。此时此刻,竭尽全力;不完美是坚定的求道之心的基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做任何事都是一个新手,就像第一次做这件事情一样

                              这本书很短,但是都来却充满了智慧!我以为会很无聊,一开始有种读不下去的感受,后来告诫自己,既然选择了就把它读完。硬着头皮读的时候,开始觉得内容对自己很有帮助,能够启发自己,当我用一个新手态度对待这本书的内容,感受当下,没想到睡觉前一口气就读完了,觉得非常很受启发!也许这就是禅者的初心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看书时总有些句子让你有感悟,也有很多不理解。不同时间不同境遇可能观感会不同。可以过段时间再看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呼吸在宇宙之中

                                  静坐是禅修的一部分,呼吸之间,追求 “无”,得到 “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吃茶去

                                    心念通达的一种方式:开悟就是无所谓开悟,禅就是干就完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禅修

                                      无和空,是根本,是最原始的状态,也是最终的状态,让心慢慢平静,让波澜壮阔成为历史,让自我慢慢呈现,让自由真的自由。打坐,是一种状态,一种自我交流、自我反省、自我剖析、自我顿悟、自我通透、自我禅定、自我开悟的基本途径,用简单来塑造自我,又不流于形式,心中无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放下执念,才可以敞开被禁锢的心,去真实的表达,那样你才会快乐,去全力以赴做好当下,就是最好的修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对于我来讲稍微还是有点晦涩,但是同样又点醒了很多东西。对于空,无,大我,小我的认识更深入了一些。坐禅就是坐禅,去坐就好了,哪有那么多的原因。对于砖头磨镜子的故事也是印象颇深,最有感悟的就是叩头吧,因为自己每天都有拜忏,之前可能一直都没有太深的感悟,但是现在明白了叩头就是放下,放下自己的傲慢,放下自己的架子,放下自己的执念,给佛主叩头,给父母叩头,给猫狗叩头,给万物叩头。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