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6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回归本质,回归口碑

    小米是一个神奇的企业,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于话题之中,引无数人注目。无论是当初小米手机的性价比屠夫之称,还是后来小米生态系统的完善与体验,小米都当得起优秀二字。在小米的众多话题中,它的粉丝群的热情与黏度一直为人所热议,这种用户关系是多少企业梦寐以求的,却又是可望不可及的。在本书中,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亲自将这些 “秘密” 全盘托出,归根结底就是一个词:参与感。很多人都听过那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 事实上雷军对这句话做个更清晰的解释,如果把创业人比作幸运的 “猪”,那行业大势是 “台风”,还有用户的参与也是 “台风”。而小米,无疑是利用好了参与感这股大风。小米是从互联网时代中诞生的,几位创始人都曾经在互联网领域获得成功,因此小米自带互联网的基因。在互联网的思维中,口碑才是王道,营销只是手段。黎万强在书中回答了一个问题,用户和企业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才是最理想的?千千万万的用户,有千千万万的想法,他们为什么要认可你的产品?认可了你的产品之后,为什么要主动帮你传播?社交网络的建立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信息的流动是信任的传递。企业建立的用户关系信任度越高,口碑传播越广。做企业就像做人一样,朋友才会真心去为你传播、维护你的口碑,朋友是信任度最强的用户关系。小米的用户关系指导思想就是 —— 和用户做朋友!这是一个浅显直白的道理,甚至已经被说烂了,大家也都听烦了。烦了,自然不愿意用。可惜正是那些我们日用而不自知的东西,往往才是最本质的东西。当世人都在求新求大求特别时,能够坚守本真,回归本质的人和企业,才更具竞争力。就像小米坚持的和用户做朋友一样,这是一种真诚的价值观,是一种朴素的信念,是一种本质的追求,更是一个真实的行为准则,这条原则刻在小米的文化中,帮助他们成长、成功。毕竟没有道路能够通往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原书不到 10 万字,但是非常精彩,从内部人员的视角、从创始人的视角像我们展示还原了一个更加真实、接地气的小米,让我们了解那些辉煌背后的付出,那些荣耀背后的坚持,特别有启发。在这个媒介和营销手段甚嚣尘上的时候,看一看这些真诚又真实的回答和思考,能够帮助我们静下浮躁不安的心,停下急功近利的行,回到现实,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原则是什么,以及在这个纷繁复杂、变化无常的世界里,究竟有什么东西是恒久的、不变的?有哪些东西是我们需要坚守和捍卫的?慢下来,想清楚,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时代更迭,书中的方法延伸可学

      虽然这本书写于 2014 年,而现在的互联网发展已经又多了许多新玩意与花招,可是书中提到的几个点,我觉得那样的思维仍然可以沿用,只是我们改用现在的玩法来玩。这几点是我读完后想好好记下来运用的:1️⃣ 把用户当朋友分享过程,让用户参与进来,无论是更有人味一些,或者是让用户共创,都可以。2️⃣ 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知名度与美誉度也很重要,毕竟做品牌还是得让更多人知道自己,只是往往会忽略铁粉的忠诚度培养,透过资深粉的口碑推荐,比起你自己说自己好要来得更有效。3️⃣ 做产品要一剑封喉用做爆款的心去做产品,不是好的不推出,专注打磨 1-2 个产品,死嗑到底!品牌的印象建立不是透过多样化,而要专精。4️⃣ 读图时代的红利用图片掌握用户注意力,重点长话短说,明确凸显,才能在注意力稀缺时代博得注意力红利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接地气实战营销做法

        有启发 22 句话 1. 在传播中,要懂得把好产品输出成精彩的故事和话题!2. 和用户做朋友这个观念转变,是因为今天不是单纯卖产品的时代,而是卖参与感!3. 参与感能扩散的背后是 “信任背书” 4. 拍了个微电影《100 个梦想的赞助商》,是参与感的 “放大器” 5. 处理碎片化的需求,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 6. 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 7. 牛逼的背后都是苦逼!8. 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 9. 往往没有在名字、标志和域名上做到 “三位一体” 的最佳优化,这样在搜索引擎和日常传播的流量上都有所损失 10. 每个产品都要有自己的 “木盒子” 11. 发布会上新产品是唯一的明星,产品有料才能获得大声量的传播 12. 做产品,噱头成不了卖点;做市场,段子也成不了头条 13. 互联网公关要练 “不生气” 功 14. 微博是社会化媒体第一站 15. 如果把微信当营销平台,这就等于走到死胡同了。基于天然的通讯录好友关系,微信更适合做服务平台 16. 平台变了,玩法也要变 17. 微博是广场,而论坛是俱乐部 18. 虽然客户服务工作并不直接为公司带来收入,但是我们就当在客户服务方面的投入是我们的市场营销广告费用好了,我相信,我们在客户服务方面的每一份投入,都会带来更大的回报 19. 人是环境的孩子 20. 好酒店要看厨房,好服务网点要看内库 21. 设计要有期待感:设计要留白,设计语言别太满,就是为了让用户更方便参与进来点评 22. 能穿越时间的不是商业,是哲学、文学或者艺术重点整理 1. 台风口上,猪也能飞,凡事要 “顺势而为”,如果把创业人比作幸运的 “猪”,那行业大势是 “台风”,还有用户的参与也是 “台风” 2. 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因为今天用户主要以口碑来选择产品 3. 面临的信息传播三个重要的转变:信息从不对称转变为对称信息传播速度暴增,影响范围空前扩大互联网信息是去中心化的传播,通过社会化媒体,每个普通人都是信息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 4. 口碑的铁三角发动机:产品
        加速器:社会化媒体
        关系链:用户关系 5. 你不花一分钱做到 100 万用户?方法就是抓口碑。因为你没钱可花,要让大家主动夸你的产品,主动向身边的人推荐,就只得专心把产品和服务做好 6. 在传播中,要懂得把好产品输出成精彩的故事和话题!7. 社交网络的建立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信息的流动是信任的传递。企业建立的用户关系信任度越高,口碑传播越广 8. 和用户做朋友这个观念转变,是因为今天不是单纯卖产品的时代,而是卖参与感!9. 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10. 参与感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做爆品” 是产品战略 “做粉丝” 是用户战略 “做自媒体” 是内容战略 11.. 参与感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 (建议遵循 “简单、获益、有趣和真实”),扩散口碑事件 12. 参与感能扩散的背后是 “信任背书”,是弱用户关系向更好信任度的强用户关系进化,粉丝文化首先让员工成为产品品牌的粉丝,其次要让用户获益。功能、信息共享是最初步的利益激励,所以我们常说 “吐槽也是一种参与”;其次是荣誉和利益,只有让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的参与感才可持续!13. 在面向消费终端的行业中,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14. 集中资源所做的口碑事件,我们为最早参与测试的 100 个用户,拍了个微电影《100 个梦想的赞助商》,是参与感的 “放大器” 15. 处理碎片化的需求,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 16.“活动产品化”,把活动当作产品来设计和运营,持续优化 17.“产品活动化”,指做产品要运用运营思维,把一些活动的环节植入设计成为产品的功能 18. 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 19. 牛逼的背后都是苦逼!20. 创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产品第二,团队第一 21. 最专业,就是行业经验和专业能力,尤其是招聘工程师,1 个靠谱的工程师不是顶 10 个,可能是 100 个;最合适,则是他要有创业心态,对所做的事情要极度喜欢。员工有创业心态就会自我燃烧,就会有更高主动性,这样就不需要设定一堆的管理制度或 KPI 考核什么的 22. 用户做选择时,他的内心是先选品类,再选品牌 23. 每个人都有调性,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调性。今天在互联网上,用户对品牌的真实感很在意 24. 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对于一个品牌,知名度意味着能让用户听见,美誉度意味着走到了用户身边,而忠诚度则代表已在用户心里。所谓的粉丝文化就是看你的品牌有多少忠诚的用户 25. 粉丝效应都是从一个小族群开始。大家因为某个共同兴趣而聚在一起。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未来将分化出无数的兴趣族群 26. 粉丝效应不可设计,但可因势利导,应给予他们更多可参与的互动方式 27.“爆米花” 活动不是路演,我们不做产品体验,也不做广告,就是和大家一起玩,是用户展示自己和认识新朋友的舞台 28. 做品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思考公司名字、域名、品牌宣言和吉祥物等 28. 往往没有在名字、标志和域名上做到 “三位一体” 的最佳优化,这样在搜索引擎和日常传播的流量上都有所损失 29. 小米营销是口碑传播,口碑本源是产品。所以基于产品的卖点和如何表达卖点的基本素材是传播的生命线 30. 每个产品都要有自己的 “木盒子” 31. 做品牌传播,要少花钱办大事,就是说要善用巧劲,四两拨千斤,就是要有幽默感,勇于自嘲,甚至自黑 32. 发布会上新产品是唯一的明星,产品有料才能获得大声量的传播。有的发布会搞一堆不是产品的点,比如请某明星登场,搞一些高大上的模特、抽奖,都是错的 33. 做产品,噱头成不了卖点;做市场,段子也成不了头条 34. 产品和营销的关系,是 1 和 0 的关系。你的包装,你的海报,你的营销,你的推广,都是跟在产品这个 “1” 后面的 “0”。如果没有好产品,一切都会变得没有意义。而如果产品给力,哪怕营销做得差一点,也不会太难看。35. 互联网公关要练 “不生气” 功 36. 互联网是注意力经济,一个品牌和事件的关注度,一定要有碰撞、有矛盾、有张力才起得来。所以,传播途中有不同声音不但正常,还可能是好事,在其中因势利导、抓主流就可以了 37. 在所谓 “负面” 声音中,我们得过滤分拣,吐槽、误解或有明确商业目的抹黑,都要区别对待:如果是有明确商业目的,有预谋、成规模的攻击,就必须第一时间警觉,敢于果断 “亮剑”。雷总之前也说过,我们从不惹事,但绝不怕事对产品或服务的吐槽,要快速回应,能解决的以最快速度、最大投入第一时间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就要果断道歉及善后对于那些误解,只要不伤筋动骨,在策略层面大可闭眼不管,互联网传播太快,这些误解很快会被新的信息覆盖掉对于有代表性的、规模出现的误解,我们则要 “亮出底裤”,进行系统性解决 38. 有些品牌公关事件,偶尔也要讲究娱乐精神。娱乐不仅可以表达态度,还能扭转战局 39. 不是做广告,而是做自媒体:新营销的第一步,让自己的公司成为自媒体。在 “参与感三三法则” 里,做自媒体是公司要坚持的内容战略,也是品牌战略 40. 传统思路是做好媒介渠道,现在是做好内容,以前是找媒介,现在是媒介来找你。这其中,内容很关键 41. 企业做自媒体的内容品质最重要的是 “讲人话” 42. 企业要花精力让自己成为能持续提供优质内容的自媒体,同时,也应该发动用户来产生内容 43. 主要看百度搜索风云榜(index.baidu.com) 和淘宝排行榜(top.taobao.com),前者是市场指数,后者是销售指数 44. 微博是社会化媒体第一站 45. 运营微博之初,总结有 3 个经验:把微博账号当成网站一样去运营把微博话题当成网站的频道一样去运营一定不要刷屏!46. 如果把微信当营销平台,这就等于走到死胡同了。基于天然的通讯录好友关系,微信更适合做服务平台 47. 平台变了,玩法也要变 48. 微博是广场,而论坛是俱乐部。小米做论坛的方向是用户俱乐部,更是老用户的家 49. 虽然客户服务工作并不直接为公司带来收入,但是我们就当在客户服务方面的投入是我们的市场营销广告费用好了,我相信,我们在客户服务方面的每一份投入,都会带来更大的回报 50. 用户在哪就到哪做服务 51. 微博上做好客服我们有配套平台,专门开发了一套对接微博的客服平台,要不然这么多用户,怎么快速去完成服务,是有困难的我们不断地把整个响应时间优化,从一开始的 30 分钟,到现在的 15 分钟我们强调语言环境,一定要 “讲人话”。在微博上,哪怕讲点俏皮话都无所谓。因为微博很多都是私信来往的,这种朋友般的带入感,应该是越真实越好 52. 把服务门店做成家 53. 快是做好服务的根本:如果你发货不够快,用户咨询响应不够快,售后维修不够快,这个时候谈什么个性化服务,什么差异化服务,都是空谈!要做好服务的根本,核心就是一个字:快!54. 提倡 “非标准化服务” 的本质是小米重视人的因素超过重视制度 55. 人是环境的孩子 56. 好酒店要看厨房,好服务网点要看内库 57. 产品的文案策划和画面表达上有两个要求:要直接,讲大白话,让用户一听就明白要切中要害,可感知,能打动用户 58. 所谓营销绝对不要讲一堆空话,把最能打动用户的话用最直接简单的方式说出来就可以 59. 海报的整个信息架构要清楚。我们的做法一般是从上到下:第一句一级卖点,第二到第三句二级卖点,价格、产品图、购买网址和公司标志,把价格放到很重要的位置是小米的特色,因为性价比是我们的关键标签 60. 设计要有期待感:设计要留白,设计语言别太满,就是为了让用户更方便参与进来点评 61. 现场是检验设计的唯一标准 62. 设计管理三板斧,有三个关键词:坚持战略,死磕到底,解放团队 63. 有玩者之心的团队,才会真正爱自己的产品,爱自己的用户,这才是解放团队真正的核心 64. 变化的本质是消费需求 65. 科技要有慰藉人心的力量 66. 说了三个很核心的词,他认为要做好这个品牌,要有好的产品,好的推广的信息,好的展示环境 67. 未来属于能真正理解消费情绪的品牌,而品牌背后的团队除了工程师,更应该有设计师和艺术家,他们都是对生活高感知的人群 68. 真正的发烧友关注什么?一言蔽之:新奇特、高精尖。产品在某一方面做到极致,就自然能得到发烧友追捧 69. 能穿越时间的不是商业,是哲学、文学或者艺术 70. 企业互联网转型需要 “爆扁爽” 爆:产品策略、产品结构一定要 “爆” 扁:组织结构要梳理,要扁平化爽:团队的激励,就是一个 “爽” 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富士X pro 不错

          再后来,玩的相机就越来越多,什么全幅旁轴微单,徕卡 M8、适马 DP1、索尼的 NEX7;镜头群也扩张到铺满一张大桌子。现在,手头最常用的有三件,富士 XPro1、佳能 5DIII 和徕卡 S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真正的体验和互动,才算参与

            这本书给我们介绍的小米怎么与用户建立参与感的,讲述的他的三三法则,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企业做自媒体运营,先做服务,再做营销。企业转型需要 “爆扁爽” 把老板给爆扁了,员工就爽了。爆就是产品一定要爆;扁就是扁平化管理;爽就是让团队工作的爽;本书还分享了很多小米的线上线下的活动案例,让我很受启发。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小米短视频

              读这本书有一种看短视频的感觉。感觉小米不是一家企业,而是一个社区。粉丝是社区的主体,大家在过家家,小米是孩子王。本书的核心是基于 2008 年雷军提出的 “专注、极致、口碑、快” 七字诀。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快,是行动准则;而口碑,则是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喜欢书里使用语言的简单粗暴、话糙理不糙。例如:牛逼的背后是苦逼。小米是 “爆”“扁”“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解小米在互联网赛道上的成功,三三法则,抓住参与感,做到极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小米案例集

                  书中多是小米与米粉互动的案例,想了解小米战略可以看,小米生态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创业的路上,太多故事;而成功了,故事就变成了传说。

                    小米的的发展,无疑是踏着移动互联网的风飞起来的。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台风之下,只有小米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团队成功了。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小米初创团队是一群睿智,务实,死磕,有梦想的一群人。得益于明星创业团队和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书中没有描述创业之苦,更多的是聚焦于不拘一格的创新,顺应变化。许多故事把我们拉回那个移动互联网初始的几年,从小米初创团队的高度,他们做了很多 “小事” 影响了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小米发展到今天这个地位,许多当年的大学生再来看这些故事,慢慢变成传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干货满满

                      尝试照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四星

                        小米加油!没有人喜欢塑料花。是的是的呢!真实,真诚,是一个产品面对用户的第一考量。也是一个企业的初心。希望小米越做越好,虽然自己并不是米粉,但这样的企业,值得尊重。当然,谁还没有几件小米呢?比如,小爱同学…… 感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有干货。但要注意小米行之有效的方法,自身是否能完全照搬。选大市场、招专业人才、募很多钱对创业确实很重要,但入场的时机也很重要。小米做智能手机时,市场上的竞争者并不多。口碑营销是不是适合所有的产品?竞争激烈的领域或许不适合,因为人们很容易找到替代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小米是最会使用互联网的企业

                            小米是最会使用互联网的企业,很多人谈论互联网对企业的冲击,其本质是没有理解或忽视自己企业的核心能力和产品,互联网最大的改变是拉起了信息,把好的产品筛出来,加速了头部占比,是的之前凑合的企业难以为继,凑合的企业占比最多。读下来,这是本讲运营的书,如果有好的产品、好的点子,这本书可以学到如何更好的使用互联网,做到事半功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保持热爱,追求极致

                              要让员工爽,要有最好的设计师,要有最具性价比的价格,就连内库也要有设计,我忍不住想,小米凭什么挣钱?跑 2 小时去找一张办公室的桌子,我大概明白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解读小米成功经验的书

                                小米的成功,是做了很多的创新与尝试之后的成功。读《参与感》,了解小米成功背后的思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运营必读

                                  写作角度和深度特别好的一本书,讲述了小米发展如此之快的核心,还有就是一帮优秀创业人的成功之路。根据书中介绍小米的运营遵循了第一性原理,既企业的最终受体就是用户,用户满意了加上自己的设计,就是好的产品,。如果一个企业要想发展的快要学会借势,小米就借了用户口碑的势,,还记得 2013 年上大学的时候买智能手机,真的是朋友都在推荐小米手机。最后给我的启发就是,好的产品是基础,好的设计是锦上添花,好的营销不可缺少,最终把这些转化成好的用户闭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小米成功的秘密:参与

                                    毛泽东说:延安精神的秘密就是:参与。书中有很多案例都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但也只是冰山一角。参与,人人都懂,但究竟还是要首先搞清楚三个问题:谁来参与?参与什么?怎么样参与?这本书看完之后很适合去实践,在实践中去窥看冰山下的全貌。小米,黎万强。记住这个名字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参与感

                                      让客户参与到企业经营得环节中来,用户才会更有归属感更有粘性,也更喜欢我们推荐我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要有用户思维,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接触到用户,一切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产品设计尽可能符合和满足用户的需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知其所以然

                                          我虽然用了不少小米的产品,但是基本属于跟随者,有朋友留意我用小米产品时,我都要随上一句 “我不是米粉”。因为总觉得一中年人,跟小青年一样追逐一个品牌有点儿不成熟。看完这本书,发现要想当个合格的米粉,门槛不低啊,我显然是不够格的。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了解到小米之所以成功,她每个动作的发心是什么;每个偶然中的必然是什么;所谓运营粉丝也不是连哄带骗的搞洗脑,而是真正的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客户看着她长大。一个创新的营销思路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