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很接地气的一本书
我妈对中医很推崇,平常也爱看一些中医相关的书籍。小时候家里就有很多类似书籍,小孩子好奇心强也会到处翻翻,但医书这种专业书籍,实在是不怎么吸引人。 那时候唯一能够反复翻翻的也就是彩图中药词典,只是被里面的图片吸引了,有时候也看看平常能够在餐桌上吃的会不会出现在词典里面。 从小到大也生过不少病,我妈有试过用一些中医书籍上的方子,也有去中医院看过中医。喝过中药,也算是有效果吧。其实我妈还有想过让我去学中医,不过我胆子小,还没开始就害怕要是治不好怎么办,终究还是作罢了。 我对中医还是很向往的,就是看到专业术语实在发怵。难得在电子书看到一本通俗一点的,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还这么低。看评论也看不出哪里不好,也就只能自己翻翻看了。 还没看完,但看过之后觉得这本书真的很接地气。真的是从日常生活入手,从我们关心的内容入手。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夸父逐日追的是太阳的影子。 这本书真的巨好看,可以当我的中医入门书籍了。看完这本,应该能够对中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期待我与中医的共同进步。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記得當初羅輯思維有一集就是 “你怎麼還信中醫”,後來在得到 app 很長一段時間,都找不到中醫的書籍,那時候其實對於羅胖和得到非常失望。我個人認為好的平台應該是兼容並蓄的,“我不認同你的每一句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每一句觀點的權利”,如果因為羅胖本人對中醫的態度而使得到 app 少了一個板塊,我對於羅胖會有一點失望。好在,得到 app 又把這個拼圖拼起來了。我自己是讀藥學的,中醫中藥理論也上了將近 30 學分,不到通透也算是稍微入門了,但始終認為中醫有一個問題就是沒有根,沒有根的理論就會像信仰,無法辯證,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但這並不影響中醫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也不影響中醫的實用價值不是嗎?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