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36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何让自己的提问更为理性更正确?

    我们经常说要 “学会倾听”,其实,“学会提问” 更重要, 因为你只有问对了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反馈,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那么如何让自己的提问更为理性更正确呢?大家可以这本书,是哈佛等 300 多所高校的必读书目,也是我最近忍不住要和大家分享的好书,五星。学会提问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非常不容易:第一、我们从小生活的教育环境和竞争环境是不鼓励提问的,人们普遍认为善于回答问题的人更优秀,而不是经常提问的人更优秀。但一个高水平的问题背后,必定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蕴藏着提问者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日积月累的经验和智慧。第二、无论是阅读书籍还是写文章、提建议或者作决策,如果没有批判性思维,就很容易相信一段文字而被误导,像个墙头草,随风飘摇。想要激发自我批判性思维,就需要不断地向自身提问,达到客观的判断,升级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看破事物本质的能力。《学会提问》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提升提问技巧和能力的实用书,读后绝对让人受益匪浅。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学会提问》

      “我知道做个慎思明辨的人是很好的,会问很多恰到好处的问题也很棒,可我就是不知道该问哪些问题,不知道该如何提问。” 确实有很多人在谈论学习或教授批判性思维,而且这些人知道批判性思维有赖于系统性地提问。但是他们并未言明:该问哪些问题呢?这些问题又是如何促使人们对他人所阐述的内容进行深思熟虑和公平允正的评价的呢?针对这些疑问,我们专门撰写了本书,目前这已是本书第 12 次修订了。只有公众都能独立思考和判断,社会才能高效地运转。如果我们经过批判性问题的层层考验后才形成决定和信念,我们就会更加自信。如果任何东西在进入我们的头脑之前都接受特定标准(这些标准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考者所尊重)的检验,我们将为此备感自豪。格式引文:[美] 尼尔・布朗,[美] 斯图尔特・基利著,许蔚翰,吴礼敬译.【学会提问(原书第 12 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2021:6.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DlrjXbj2tDgsTvBT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学会提问

        《学会提问》这本书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方法,帮助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能够更加理性地分析和评估所接触到的各种信息。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思考质量,避免陷入思维误区。书中提到的批判性思维的三个关键要素 —— 论题、论据和结论,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逻辑谬误、含糊不清的词语、欺骗性的数据和被省略的内容,都是非常实用的指导。这些内容不仅适用于学术研究,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和沟通。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要求我们不断地练习和反思。通过不断地提问、分析和评估,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成为一个更加独立、清晰和有说服力的思考者。正如书中所说,批判性思考者的基本价值观包括自主决断、好奇心、谦恭有礼以及对好的论证的尊重,这些都是我们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时应该秉持的态度。如果你对批判性思维有更多的兴趣,或者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可以尝试阅读《学会提问》这本书,或者参加相关的批判性思维训练课程。同时,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实践,比如在阅读新闻、社交媒体内容或者参与讨论时,有意识地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原则,这样能够更好地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提出正确的问题

          这几年追着知识付费的大风,竟然深以为自己一直具备充足批判性思维,看哪哪都不顺眼,没想到竟是重重地搞了个头重脚轻。根据章节,我编了一个顺口溜读后感(“引号” 都是各章节关键词):(感觉自己以前说话和写文简直废话连篇)“一厢情愿” 拍脑门,乱造 “论题” 和 “结论”,随便编凑 “理由”,“模糊” 带过,到处 “假设”,乱点 “价值观”,“谬误” 连篇,墙头草般地相信 “证据”,傻里傻气捧起 “替代原因”,不明觉厉崇拜 “数据”,轻易被广而告之。批判性思维的英文原词是 Critical Thinking ,其实是围绕高质量问题来思考的,指导我们能够意识到一整套环环相扣的问题,有能力在适当时机提出来并用适当的方式回答这些问题。所以译者在最后也说了,翻成批判性思维这几年饱受诟病,但这个叫法已经 “约定俗成”。其实更多原因我也愿意用刚学到的批判性思维分析一下:综合各方面因素,可能概念替换的成本比较大吧。正如书中所说,批判性思维最终的结果是要求一个人虚怀若谷地接纳各种观点,然后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决定接受哪些思想,采取哪些行动,而不是上来就拆掉沟通的桥梁,用居高临下的姿态人为制造障碍。实际上反观我一贯的想法,我是认为有很多废活和无意义的举动,不值得理会。《奇葩说》第六季,耶鲁才女许吉如说,“正确的废话” 可以带给我心理认知上的错觉,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和自我反省的警惕,明明什么都没说,什么都不太懂,却觉得掌握了这个世界上最至真最至理的智慧,成为一个对自己的无知一无所知的人。这是一段对于自以为是和知道自己不知道都通杀的金句,也是对批判性思维的绝对执行。可以说完全碾压了她的辩论对手杨奇函,无奈的杨奇函在结辩 30 秒真情流露,他说,如果爸妈听了这段辩论,会不会以后不敢跟我们说话了,不太敢给我们发微信说少熬夜了,很多时候他们没有办法说 “不废” 的话,真的是因为他们不太会说话,只能不厌其烦地说多喝热水少熬夜,可是说这些他们已经尽力了。我当时就泪奔了,瞬间想起了颤颤巍巍的老母亲。康永哥也泪奔了,马东说杨奇函的结辩化掉了我们那颗稍带理性的心。批判性思维确确实实是一个塑造理性的好工具,就像译者所说,这个世界最不缺的是观点,最缺乏的是理性。我在认真阅读《学会提问》,学习批判性思维这个工具,惊讶于它的理性、它的认真的同时,也用批判性思维谦卑地提出我的一点想法,当然很温和,因为心急火燎地展开批判性思维并没有什么意义。我在想,我们可能需要两套系统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和没那么高知、单纯为我们担忧、只会说别熬夜多喝热水的父母对话的时候,多直截了当地感性回应一下,“好的妈妈,我记住了”,可能只是一句敷衍,但敷衍地像个人样。在工作追求效率的场景下,果断启动批判性思维,少用模棱两可的用词自我麻醉。在自己还不那么牛逼的阶段,选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直接上手,增强一下自己的信心,“嘚瑟一下露一手”。毕竟自信心这东西来无影去无踪,来的时候却有如奥利弗的菠菜。在真的需要专业的时候,下定决心不要失去学习的动力和自我反省的警惕,找到充足可信的理由,提出明确的论题和结论,认认真真地遣词造句、刻意练习,不做那个对自己的无知一无所知的人。这里回过头解释一下 “上手” 那个概念,恰刚读完一本小书《上手》,我们需要视事件重要级别和自己的 “段位” 行事,总是 “三思而后行”,也有可能变成 “三思而不行”,类似于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 (searching for perfect solution fallacy )”。我还是深深认可,我们许多最有价值的社会交往或学习经历都始于和那些拥有类似价值观的人之间的交流。书中好多概念性的工具,指导我们如何建立批判性思维 (理性疑问)。比如海绵式思维只是被动吸收注重结果,而淘金式思维则更积极互动,当然具备淘金式思维,需要大量海绵式汲取。比如弱势批判性思维一味捍卫自己当前的信念,而强势批判性思维则对包括自己主张在内的所有主张提出批判性问题。显然弱势批判性思维更容易露怯,而强势批判性思维则从容很多。比如批判性思考拥有的主要价值观:自主决断(追求多全 / 不遗漏 / 倾听不同基础上的自主决断)、好奇心、谦恭有礼、发自内心尊重严密论证。比如好多干扰形成批判性思考的障碍:思考过快、刻板印象、晕轮效应、信念固着 (所有的判断都是临时性的或者与情境相关的)、近因效应、自我中心、答非所问、一厢情愿。比如避免没有证据支撑的断言(纯观点)。结论本身并不是证据,它是一个由证据或其他信念支撑的信念。比如警惕意思不明确的词语:自由、富强、民主、文明、人权、正义、公平。广告商都喜欢把最吸引人的意思拿来用在含义模糊的词语上,批判性思维就可以为我们保驾护航,不冲动够理性。比如注意那些有意无意并没有说出来我们却笃定它成立的想法,书中称之为 “假设”,包括价值观假设(如立论者的背景),和描述性假设(如世界是公平的)。比如注意各种谬误,滑坡谬误、诉诸公众谬误诉诸可疑权威谬误、诉诸感情谬误、乱扣帽子谬误、光环效应谬误、以偏慨全谬误等等比如论据的效力到底怎样,论据包括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专家意见、个人观察,甚至是科学研究。比如还要注意替代原因,相关性并不等于因果关系,“在这之后” 并不意味着 “因为这个”。还要注意数据的精确性,一个 “平均” 的概念,到底是平均数?是中位数?还是众数?大相径庭。还有那些经常被省略的重要信息,比如因为受时空限制受众和立论者不得不进行的简化,甚至刻意欺骗。种种罗列的工具指导我们面对一条信息时,区分它所包含的坚实的理由和牵强的理由,避免二元思维模式。最后,译者引用胡适那句话,也恰是我读后瞬间蹦出最大的感受: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学会提问,告别人云亦云

            读书笔记第一章 正确提问的益处和方法 1. 不过度依赖专家 2. 靠大脑理性思考 3. 海绵式思维:不加选择大量吸收知识淘金式思维:批判性学习 4. 弱势批判性思维:捍卫自己的信念强势批判性思维:评价所有的信念第二章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1. 论题:问题 结论:立场 2. 描述性论题:过去、现在、未来 规定性论题:该不该、好坏对错 3. 寻找论题文章开头、标题、有时要先找结论 4. 寻找结论结论是表达者希望你选择的终点站线索 1:看论题线索 2:找指示词线索 3:看开头、结尾线索 4:非 (例证、数据、定义、背景材料、证据) 第三章 理由是什么理由:结论的原因 / 原理论证基本机构:甲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乙薄弱理由导致薄弱论证第四章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找关键词:抽象词 / 短语 - 多重解读第五章 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1. 价值观假设:价值判断描述性假设:世界过去现在未来是什么样子 2. 特点:2.1 隐藏或没有明说 2.2 论证者认为理所当然 2.3 对决定结论影响大 2.4 欺骗性 3. 到哪去找假设检查立论者背景为什么看重可能发生的后果 第六章 论证中有没有谬误 1. 人身攻击谬误 2. 滑坡谬误:假设会引发一连串不可控、实际可控 3.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方案有遗留问题就不该采用 4. 诉诸公众谬误:错误以为很多人支持的就可取 5. 诉诸情感谬误:操控情感进而忽略论据 6. 乱扣帽子谬误:误以为给特定事件起名字就等于解释 7. 计划谬误:低估工作所需时间 8. 转移话题谬误 9. 粉饰谬误第七章 证据的效力警惕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言、专家陈述第八章证据的效力 个人观察和调查研究 1. 有偏差的调查问卷:检查调查程序,再接受调查结果 2. 样本能够代表整体嘛 3. 测量方法可靠吗 4. 专家观点可信的情况 4.1 避免用系统 1 思维判断 4.2 理性优先、情感随后 4.3 通过了批判性思维提问考验 4.4 包含有限定性的表述 4.5 认识到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4.6 有研究的大背景 4.7 经受住了同领域其他专家批判性审查第九章 有没有替代的原因警惕 2 种归因谬误:1. 毫不相关的因素当原因 2. 把原因之一当原因的全部第十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1. 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2. 平均值:是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 3. 测量误差 4. 省略信息第十一章 有没有重要信息被省略了知道确切的数字负面视角信息缺失第十二章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1. 二分式思维:非黑即白为结论添加限制 "when""where""why"2. 灰度思维:多面性 3. 使用条件句创造多种结论 4. 解放思维:寻找逻辑与事实一致的结论 5. 理由指向多种结论第十三章干扰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1. 正确提问带给人的不快 2. 思考过快 3. 刻板印象 4. 背叛我们的思维习惯 5. 自我中心 6. 一厢情愿 7. 晕轮效应 8. 可得性启发本书通过探索论证的组成部分 (问题、结论、理由、证据、假设、语言),传授富有理性、逻辑、性、批判性的提问、思考、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实用,强烈推荐。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学会提问是一项技能,需要我们一直实践。

              这次是第三次阅读,记得刚第一次阅读的时候,对里面的很多术语根本不理解。但随着继续阅读,对里面的一些知识点了解深入了些。      但光掌握了这本书上的知识点没用,需要花时间去练习和实际中使用。学之前和学之后给我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比以前更善于倾听和喜欢问问题。      感谢吴军老师在他的《产品方法论》里推荐了三本经典必读书。这是其中一本,其它两本分别是《第一本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阿伦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第238本 议题比较好,被译者把结构搞断了

                我们能不断取得进步,也得益于其他人足够关心我们,提供各种论证,并且客观评价我们所做的论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有思想的人。最重要的是,当你使用批判性思维的各种技能时,一定要让别人明白你抱着学习的态度。此外,你要让他们相信你的本意是好的,如果你和他们的意见有分歧,不管这些分歧多么重大和严肃,都不必发展成口诛笔伐来收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提问的魅力

                  《学会提问》其实是讲如何训练自己‘批判性思维’的一本工具书。对于批判性思维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但是我每年都会在 8 月份重读一次关于讲‘批判性思维’的书籍,以让自己更加警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拨开云雾,看到真相。

                    《学会提问》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它主要讲述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原因和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成为一个批判性思考者,从而更好地提问、论述观点和认识这个世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批判性思维作为应对复杂信息的一种思维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辨真伪,避免被误导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通过学习书中的知识和方法,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信息,从而更好地做出决策和判断。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思考和提问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激发了我进一步提高自己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决心。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从论题、论据和结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及警惕论证中的逻辑谬误等。这些方法和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信息,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总之,《学会提问》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信息,从而更好地应对当今复杂的信息环境。本书中让我醍醐灌顶的有关【证据】与【谬误】的文摘一并奉献给大家。【证据】,就是立论者告知的明确信息,用来支撑或证明一个事实断言的可靠性。在规定性论证中,需要有证据来证明属于事实断言的那些理由;在描述性论证中,需要有证据来直接证明一个描述性的结论。【谬误】,就是论证中的欺骗手段,交流者有可能利用这个欺骗手段来说服你接受他的结论。【人身攻击型谬误】:指针对个人进行人身攻击,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叙述谬误】:错误地假设因为我们能讲出一个貌似可以解释一系列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故事,所以我们已认识到事实和现象之间的全部联系。【滑坡谬误】:假设采取某种做法会引发一连串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实际上有现成的程序可用来防止此类连锁事件的发生。【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错误地认为如果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就不该采用。【诉诸公众谬误】:试图通过引述很多人都持有这一观点,以证明某个断言有道理。错误地以为很多人支持的事就是可取的。【诉诸可疑权威谬误】: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而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诉诸感情谬误】: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常被用来加以利用的情感有:恐惧、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同情。【稻草人谬误】:歪曲对方的观点,使其容易受到攻击,进而攻击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的观点。【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在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想只有两种选择。【乱扣帽子谬误】:错误地以为因为你给某个特定事件或行为起了个名字,所以你合理解释了这一事件。【计划谬误】:人们或者机构倾向于低估他们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尽管有很多过去的经验显示他们曾一直低估完成某件事所需要的时间。【粉饰谬误】: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情感认同的描述品行的词语,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去细查其理由。【转移话题谬误】:插入一个不相干的话题,以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转移开,通过将注意力从当前的论证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以赢得论证。这个例子中的谬误顺序如下:1)甲主题正被讨论;2)将乙主题引入,它好像和甲主题有关,实际上两者并不相干;3)甲主题被置之不理。【循环论证谬误】:在论证过程中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以偏概全谬误】:一个人仅根据群体中极小部分人的经历就得出有关整个群体的结论。【强求确定性谬误】:认为一个研究结论如果不是百分百确定,就应该被抛弃。【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依赖并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的因果因素来解释一个事件,或者过分强调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作用。【因果混淆谬误】:将事件的起因和结果相混淆,或未能认识到两件事之间可能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忽略共同原因谬误】:未能认识到两件事之间之所以有联系,是因为第三种因素在起作用。【事后归因谬误】:假设乙事件是由甲事件所引发的,仅仅因为乙在时间上紧随甲之后发生。

                      3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教人明哲保身的书

                      设想一下,在《奇葩说》的现场,正方辩手超常发挥,疯狂输出,全场的氛围被他带着走。他的故事把反方辩手讲哭了,把嘉宾讲哭了,把观众也讲哭了。观众都疯狂地拍打着 “红蓝键”,不把按键拍爆不足以表示自己的强烈支持。最终的正反方支持人数达到了 96 比 4 的碾压态势。在还支持反方的人数中,可能有不怕开水烫的人;可能有不明事理的人;可能有闭眼投票的人;可能有 “带脑子” 的人。这本书正是能让人成为一名 “带脑子” 的人。《学会提问》这部书是一部教授批判性思维的入门书籍,出版至今已经再版 12 次。全书没有一个数学公式,用通俗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案例来讲述批判性思维。告诉读者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考方式,是一种质疑态度,是一种在提问中明辨是非的工具。书中将批判性思维定义为:意识到一整套环环相扣的评价性问题,在适当时机提出和回答这些问题的能力和意愿。首先需要知道,批判性思维评价和质疑的对象是论证。论证是由结论和支持结论的理由来构成的。在午后的星巴克,你和挚友坐在窗前喝着咖啡,观望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突然挚友说了一句 “我是个沙兵。” 你感到非常困惑,连忙询问是怎么回事。你没有立刻评价他的话而是去询问为什么他认为自己是沙兵,是因为他只说了一句断言,而没有解释得出断言的理由。即使你说 “不,你不是沙兵。” 也只是发表了另一个断言,而没能对他的断言进行反驳。批判性思维聚焦的应该是理由而非结论。他的理由是否能够得出他的结论。有人说 “限制未成年人每周五、周六、周天,各一小时的网络游戏时间是一件好事。因为这让未成年人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这个论证的结论是:限制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时间是件好事。这个论证的理由是:未成年人因此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针对这个论证的理由,我们就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未成年人多出来的时间会被用来学习吗?有没有什么依据呢?未成年人不能玩网络游戏了,会不会去玩单机游戏呢?未成年人会不会盗用成年人的信息进行实名认证来玩网络游戏呢?这会不会产生一些成年人通过向未成年出售成年人信息,来换取一些不正当的好处呢?…… 如果论证者无法回答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来怀疑他的论证的有效性。正如书名说的那样,批判性思维就是一个不断提问的过程,在提问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进行理性判断。本书还提醒我们在别人的论证中要谨防两个陷阱:情感代入和权威依赖。傅首尔是《奇葩说》里一位优秀的辩手,她的每次辩论总能吸引数十位现场观众的支持。她的段子生动搞笑,她的故事感人至深。但是细想一下,傅首尔经常用来做事例的都是她的爱人和孩子,把她的辩论发言剪辑到一起,可以构成一部一家三口的家庭情景剧了。我们会发现她的论证理由多数都是一些个例,甚至是特殊情况下的个例,几乎不具有代表性。这些例子的说服力可以说是非常低了。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观众会因此改变观点呢?因为她的段子和故事讲的太好了,总能让人开怀大笑和痛哭流涕。这其中就会让人忘记了思考,会陷入被迫思维:你都乐(哭)成这样了,还不支持她的观点的话,你还是个人吗?批判性思维者要谨防感情代入的论证。在听了一段声情并茂的论证后,你要说的是:你的故事把我听哭了。你的论证中有几个问题,我现在要指出来与你讨论一下。不同于《奇葩说》的辩手,《奇葩说》的嘉宾为了让自己的论证显得更有说服力,经常会引用一些名家大咖说过的话。薛兆丰教授和刘擎教授经常引用一些经济学家和哲学家的话,而蔡康永老师喜欢引用自己书里的话。我们认为这些名家大咖的话很有分量,是因为这个人很厉害,但是他的话也只是一种观点。但是厉害的人多了去了,他们之间往往有着截然相反的观点。孟子说 “人性本善”,而荀子说 “人性本恶”。同一种思想下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所以对于权威的话,我们不能听之任之。上面的权威不仅仅是指名家大咖的话,还包括了研究表明、官方机构申明、数据显示等等。最后回到标题,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对内的思维,是对自己的,而不是对别人的,它能帮你来明辨是非,而不能让你去帮助别人来明辨是非。你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 “带脑子” 的人,而难以让剩下的九十多个人也 “带脑子”。你用批判性思维和他们讲道理,他们可能根本不吃你这套。过年的家庭聚会中,酒足饭饱后,亲朋好友说起了各自的生活。刚刚退休的七大姑说自己最近和社区的人一起玩健身球,她发现玩健身球的伙伴们都说自己很幸福。所以她认为玩健身球可以提高晚年的幸福感,并向一众亲朋好友安利健身球。这个时候去问:七大姑,我想问一下幸福是什么意思呢?你说的幸福具体是指什么呢?有没有可能是你的那些伙伴感到很幸福后才开始玩的健身球呢?七大姑多半会急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你就不盼着你的父母好吗?让他们晚年更幸福些有什么不对吗?这就是为什么要号召人人都学批判性思维。你能用批判性思维说服你自己,但你很难用批判性思维说服不信批判性思维的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批判性思考“不是”什么

                        这本书可以说是简略版本的《Beyond Feeling》,后者是李笑来老师推荐的经典批判性思维入门书,不仅在内容上涉及面更广,英语原版的案例与名词解释也方便理解(前提是懂一点英语)。这本书贵在有可操作性和对中文读者的友好性。关于什么是批判性思维,这些书里都有详细记载,我一个普通读者没有什么水平说得更好。所以在这里反向思考一下,谈一谈批判性思考 “不是” 什么。批判性思考不是自主思考的替代品。无论再细致的逻辑和事实,最终给出观点与结论的还是我们自己,假如我们根本就没想过提出任何观点,就称不上是批判性思考者。批判性思考不是怼人怼一切。本书将这种怼人行为定义为 “弱势批判性思维”—— 找证据只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国内流行的辩论赛就是 “弱势批判性思维”,真正的强势批判性思维对他人没有敌意,只是根据事实说话;也不会对自己宽容,假如自己的论点有错,就要修改自己的结论。批判性思考不是证据的替代品。任何批判性思考都不能代替证据,缺乏证据的思考与推理很容易出错。一些基本的学术训练,某一领域专业的实际经验,甚至一些内部信息的人脉关系,都对批判性思维的准确度是有关联的。批判性思考不能反向利用。也就是所谓 “批判性思考者骗人” 这回事是不存在的,一个批判性思考者假如搞 “双重标准”、“自我中心”,他的认知就出现了谬误,这种谬误会导致他自然而然失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批判性思考不能代表真理。我们必须意识到人类的认知是有限的,观点始终是有局限的,我们不可能靠思考或辩论得出绝对的真理,认识到绝对的事实。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遵从科学精神,不盲目服从权威或自己的惯性思维,经可能摒弃过去的思维错误,完善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批判性思维不是兴奋剂,而是创可贴。换句话说,批判性思考者并不比普通人优越,只是比普通人多下了一些功夫。假如我们将批判性思考者看作 “超人”,那么除了专业学术人员之外,普通人就没有资格批判性思考;而以批判性思考为圭臬的少数文明或语言就可以凌驾于其他文明和语言之上,这显然是违背批判性思考原则的。最后,批判性思考不是精神内耗。正如《Beyond Feeling》一书所说:一些问题是伪问题,一些问题是我们没能力解决的问题,假如我们将时间浪费在这些论题上,忽略了知识的汲取和现实的体验,我们反而会离批判性思维越来越远。除此之外,本书也提到 “批判性问题是很惹人讨厌的”,我们自己,我们的朋友和亲人,还有无数和我们有关的远方人。并不是脑袋有问题,而是被情绪占了上风。我们自己可以用批判性思维要求自己,但不要因此忽略了别人的感性需求。从这点上来说,古典儒学和斯多葛派哲学的自省,倒是与批判性思维是一对好搭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批判性思维

                          当人们无法理解或改变一个处境时,奇迹式思维往往最能大显身手。在强大需求的驱动下,任何对人生的随机性或事件偶发性的信念都让人觉得难以接受并被抛到一边;与之相反,奇迹式的因果关系则带给人希望。某个人或某个新思想可能会让一切峰回路转。只要听从政治候选人许下的各种诺言,就会梦想成真。我们之所以相信他们,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宣言有什么可靠的证据,而是因为我们渴望相信他们。治疗一厢情愿的良药,就是积极主动地使用本书教授的批判性思维方式。在我们通往批判性思维的道路上,“减速带” 会不时出现,它们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无法忽视它们,但只要我们不缺好奇心,只要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批判性思维的各项原则,我们就一定能够顺利地跨越这些障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18 年就收藏在未读里的一本书。一直想读一直都是想想,直到今天才初刷一下。批判性思维,要对自己的思考。不要变成一个杠精,看破不说破。少哔哔多写多行动。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自己做决定。远离灰度思维,非黑即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批判性思维所批判的对象不是某个人,而是一个观点背后的思考过程,去审视这个思考多缜密、多系统。
                              花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影响思维倾向有信念、立场、情绪和欲望,我们设法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
                              多看世界,多接受信息,保持好奇,多学东西。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典就是经典

                                特意第二遍精读完本书才来写评论。发现读第二遍后,对于一些概念才更深入地理解了,更重要的是对于整本书的逻辑框架更为清晰,从而才透彻理解了本书的好。全书前六章是按照论证的组成部分来行文:1. 问题;2. 结论;3. 原因和证据;4. 语言;5. 假设。第 7,8,10 章继续深入探讨证据;第 9 章探讨一个结论可能存在多个理由(原因),而第 12 章正相反,探讨一个理由,可能得出不同结论;第 11 章是有没有重要的信息被隐藏,可以包含了假设。最后一章第 13 章,探讨了干扰批判性思维的障碍。其中自我中心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人类活动的底层逻辑;刻板印象不必多说;思考过快借助《思考快与慢》系统 1 和系统 2 的说法,强调要慢下来;而背叛我们的思维习惯里的 4 种类型要非常小心注意:晕轮效应(“诉诸人身攻击谬误” 的反向运用),可得性启发,确认偏误,认知失调(其实只有 3 个,最后一个是自己加进去组合的,因为根据读《win bigly》,认为认知失调太重要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批判是生命3.0

                                  #学会提问尽信书,不如无书,老孟的这句话是一个特例,一个技术。作者系统地分析了批判性的重要性,阐述了典型批评性思维的过程,假设,逻辑,证据以及其中穿插的偏误,有别于自我批评,自我革命。批评性思维实操层面,的确可能会因为给周围的人带来不必要的不快而伤感情、失去朋友。所以,为了维系社会关系,注重策略。批判性思维需要慢思考,让我们的大脑来吸收和理性评估别人与我们交流的内容。批判性思维需谨慎光环效应,通常如果有一个人在生活的某个方面有一技之长,我们就会在大脑里给他 “涂上一层光环”,以为他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肯定也有过人之处。这样一来,我们就特别容易接受他的观点。谨防自身偏见,我们总是带着各种观点 “上路”。让我们回到淘金式思维的比喻,在你将淘金盘放到沙子里之前,你就认为自己的盘里有了金子。你的信念之所以有价值,只因为它们是你的。你想要坚守这些信念是可以理解的,你已经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使这些观点成为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谨防引开话题,个批判性思维者应该从这里学到,只要有人给出一个驴唇不对马嘴的答案,这种行为就会将大家的注意力从开始讨论的问题上引开。谨防一厢情愿,如果一个人宁愿相信那些他希望是真的概念或事实,而不愿相信那些业已证明为真的概念或事实,他就在忠于内心而非真相。我们希望这个世界具备一些特点,希望世间事能够更公平、更和气、更有成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批判性思维的经典

                                    提问是一种能力,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工具。本书通过逐个概念的解释,层层递进的方式把批判性思维演绎得很具体且深刻。如果在批判性思维的书籍里只推荐读一本的话,本书就是最佳的选择。本书后半段对于我们常犯的一些谬误也逐一给出概念、例子,让读者更方便理解和记忆。无怪乎能成为美团内部四大名著之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何做一个批判性思维者

                                      一个批判性思维者:1)博览广识,涉猎广泛,为从多角度理解假设提供基础;2)以理由和证据作为决定的依据;3)以愿意接受的姿态对待他人的信念,但以质疑的态度来确认该信念是否有强有力的支撑的;4)迫使他或她自己寻求和尊重对其主张的真相的多种思考方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学会提问》第12版

                                        1)博览广识,涉猎广泛,为从多角度理解假设提供基础;2)以理由和证据作为决定的依据;3)以愿意接受的姿态对待他人的信念,但以质疑的态度来确认该信念是否有强有力的支撑的;4)迫使他或她自己寻求和尊重对其主张的真相的多种思考方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学会提问

                                          第一次完完整整的把一本电子书读出来。请注意,我不是看,而是读,通过在读的过程当中,我不断的思考。学会了批判性的思维,也学会了如何利用自己的换系统和慢系统进行思考,很多时候我们因为缺少批判性的思维,很容易就会庆幸别人讲的话,但如果我们自己拥有了批判性的思维,我们会对别人的话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各个维度的论证来判定这句话,或者一个理论是否真实可靠。其实读一本书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困难,有时候困难是想象出来的,只要我开始了读第一页,我就会一页一页,一句一句的慢慢读下去。知道这本书读完为止。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