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位游子对甘肃大地的深情回望,用一样样的美食诉说陇上风情,每一样看似不起眼的食物即是生活也是传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平淡无奇中规中矩

      对美食的描述浮于表面,能看出来很多美食作者并未亲自尝过,功力不够写的书容易用力过猛不自然,打发打发时间读读也就可以了,内容比较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当我隔着遥远的时空,在异乡的南方写下这些美食的点点滴滴时,我恍然发现,这是一次纸上的返乡,是我一个人追忆逝水年华。在我的笔下,出现了不少朋友的身影,他们与美食紧紧相连,是我人生记忆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因为隔着距离重新审视的缘故,这次纸上的美食之旅更像一次文化之旅,让我在中国的南方重温了甘肃的美,一种独绝的大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读完《陇味儿》,仿佛进行了一场味觉与文化的双重旅行。书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陇原大地的风土人情,尤其是那些独具特色的美食,让我感受到食物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的传承与情感的纽带。作者通过对一道道陇味佳肴的生动描写,勾起了我对家乡味道的无限怀念,也让我对这片土地的历史与人文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穿插的故事与回忆,既温暖又充满烟火气,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作为读者,我不仅被美食吸引,更被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深深打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离开了,才有了故乡

            作者将一味儿一味儿的家乡美食诗意地摊开,忍不住要咽几回哈喇子,琢磨着晚饭就去找个地儿吃一碗浆水面吧,配上猪蹄儿。曾在天水市工作过 5 年时光,最是忘不了那里的美食,呱呱、捞捞、柳巷面、猪油盒、素扁食、肚丝汤…… 严复在《天演论》中的 “译例言” 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这里虽是在讲翻译,但是我认为在这类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的写作中也通用的。若是没了 “信” 字,外人读来或许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是叫生长在那里对那里有着深厚的感情的故乡人读起来,就有些不自在了。比如:讲到 “面条像皮带,馍馍像锅盖” 的时候,就会觉得那不是陕西八大怪吗?讲到敦煌的 “驴肉黄面” 的时候,那和新疆的黄面有什么渊源吗?那制作工艺跟兰州的拉面相似吗?或者我们可以从阅读中感受到作者对故乡饱满的热情,但若不信,味儿就变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全都是家乡的美食,每读到一道美味,口舌间仿佛充盈了那道美食的味道,如果配上图片就更能慰藉我的馋虫了!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