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02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认知觉醒》姊妹篇:做成一件事的心法和技法

    作为周岭老师 "清脑・认知圆桌" 终身付费群的桌友,一步步看着周老师 4 年内出了两本书,《认知觉醒》11 个月加印 15 次,销量突破 15 万册(还在持续增长),而周老师的第二本书《认知驱动》也在热卖中。一、这两本书的区别和联系:周老师认为:"来时的路是觉醒,去时的路是创造。对个体成长而言,它既包括" 对内觉察,改变自己 "的部分,也包括" 对外创造、利益他人 "的部分。而《认知觉醒》只是表达了前半部分,现在《认知驱动》补齐了后半部分。所以《认知驱动》和《认知觉醒》是姊妹篇,它们合在一起便完整呈现了个体成长的认知地图。这一理念也体现在了封面上,在《认知觉醒》的封面上," 人脸 "是朝向左侧的,寓意我们要通过自我觉察来看清来时的路(图中红蓝色块构成的白色区域象征着" 路 ")。而在《认知驱动》的封面上," 人脸 "是朝向右侧的,寓意我们要通过创造价值来开创未来的路。所以,当把两本书放到一起的时候,它们分别看向来时的路和去时的路,而此时此刻,我们正处在转变的节点上。《认知驱动》沿用了《认知觉醒》的一些基础概念,诸如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急于求成、舒适区边缘等,沿用的部分会用蓝字标出。两本书加在一起一共有 49 个概念,如《认知驱动》里重点诠释了复制、价值、利他、跨界、多维等等。在此不得不提周岭老师的公众号" 清脑 ",公众号文章里会有更详细的内容补充,如《认知驱动》引用的 47 本专注文献和资料的详细数据、知识和案例出处,以及背后的故事等等。二、《认知驱动》的概念创新周岭老师实力诠释了什么叫好的作品会自己" 走路 "。当他不是为了名声和收益写作,而是为了改变自己并影响他人写作时,即便自己性格很内向,也就而已通过产生独一无二的、具有长久价值的作品实现" 被动社交 ":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知识写作和价值写作,深度思考、精心打磨后,数百家自媒体申请转载,每天都有读者留言和感谢,结识了很多意见领袖,收到多家出版社的出书邀请…… 本书借鉴了很多优质同类书,概念不是纯原创,但周岭在书中运用了自己大量的经历和案例,结合自己的理解、实践和个性化输出后,在原概念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比如,周岭把行为改变的三个层次(身份、过程、结果)和心理建设的三个层次《态度、行为、结果)相对比,得出新的结论:主动降低期待可以调整心态,让自己把注意力放到成长上,它和坚定信念并不矛盾。成长注定是一个将内在不断揉碎并重塑的动态过程。再比如谈到环境,周岭提出:大环境借势,小环境借力。我们要主动选择高手扎堆或更多学习机会的环境,为未来的跳跃做准备,或者花些成本让自己和孩子见识更美好的生活、接触更厉害的人。同时,好好整理自己的信息环境,比如取关无用的订阅、卸载多余的软件、精心布置生活空间等等。我能想到自己最对的选择,就是这 5 年自己选择在" 得到 "深深扎根,自我提升。每天浸泡在学习氛围很浓的高能圈子里,除了工作和生活,个人成长和人际交往部分,我注意力基本都集中在" 得到 " 的课程、书籍、笔记等等,看到老师们都死磕内容,同学们都上进、努力,自己也一直受到滋养和感染。顶级的生活不是奢华,而是创造,努力创造出独一无二且对自己和他人有长期价值的东西,影响力自然会形成。应用和实践,让我们一起成事!注:文章前面部分内容引用自周老师公众号原文

      13
      4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成大事者,不纠结,懂方法,重实践

      读书笔记 —《认知驱动》你是否曾经很用心的去做一件事情,但最后却没有持续坚持?你是否曾经很努力的培养一个习惯,但中途却逐渐失去动力?你是否曾经很刻苦的练习一项技能,但实践却让人大失所望?你是否曾经很认真的经营一段关系,但结局却总是差强人意。为什么我们如此努力的改变自己,却得不到好的结果?为什么我们很努力却总是看不到希望?原因在我们对于成长认知的维度停留在了表面的舒适区,没有延伸到挑战区进行能力的打磨和核心价值的输出。我们常说的成长方式有两种:一是向内成长;二是向外成长。一,向内成长,扩大自己的认知半径我们需要认清这样一个现实 —— 我们身处在一个社会精密分工的时代,每个人的能力都是社会分工所形成的,即自我的存在对于社会群体而言,根本没有任何影响。就像这个世界缺了谁,地球同样都照常转动。因此,我们需要先意识到自己能力的边界,有了规则限制,我们才会寻求突破,有了认知盲点,才会调整优化,有了成长瓶颈,才会提升自我。向内成长可以说是认知意识的觉醒,因为内心想要改变,才会义无反顾的行动,才会竭尽全力的走出舒适区,向更高难度发起挑战。同时,向内成长也是心智成熟的开始,因为内心充满了力量,才会狠下心来改变现状。向内成长,扩大自己的认知半径,让认知带动自我行动,让行动驱使自我成长。二,向外成长,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我们身处于一个高度不确定性的世界,如果只顾埋头修炼,不抬头看路,那最终会让我们陷入认知的迷宫。向外成长,意味着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外界的变化,在自我努力修炼的同时,也要进行人生 B 计划的打造。在不确定的时代,想要拥有确定性的结果就需要自身在更多的领域投入关注和努力。向外成长,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洞察时代发展的趋势,以便在某个时刻能够搭上时代的顺风车,加速成长。向外成长,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让能力突显价值,让价值成就自我发展。三,内外结合,释放自己的独特价值成长最好的方式就是能够向内关注自己内心的渴望,向外发掘时代变迁的机会。从自我的角度审视自己,在内心身处构建想要改变的自我,用自己的知性能力去判断真伪。同时以承认自身的有限性为前提,也就是每个人从其本性而言都会犯错误,所以我们才要通过怀疑、通过自我审视来不断地检验我们的认识过程。在向外连接的过程中,我们不要盲目与他人作比较,而是要思考别人这个决策的契机是什么,我自身的决策是否真的与别人是完全一致的?自己的决策与别人相同是否是因为自我跟随,还是正确的方向驱动,或是自身已经确定验证过?内外结合,释放自己的独特价值,让自我内心舒适,让影响力卓著。四,多维思考,驱动自己的认知格局人生最要命的,不在于认知的盲区(知道自己不知道),而是思考的盲维(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人生不是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很多事情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非黑即白,很多事情也不是我们认为的对错分明。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永远都不要停留在刻板的认知层面而真正忽略了事情的真相。对于事物内在的逻辑,我们不能从单一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从更多、更宽的维度去观察和分析。五,目标觉醒,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件事并非出于本意,而更多的是活在他人的期待之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越做内心越抵制,内心越抵制过程就会越来越充满阻力。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件事并非寻求改变,而更多的是看别人别人都在行动,随波逐流,最终形成越做动力越不足,动力越不足结果就会越来越背道而驰。人生成长的关键在于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要区分什么是自我的需要,什么是他人的取代。如何正确的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呢?①降低对自我的期待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都是自我期待过高,以至于超出自己的能力圈。降低对自我的期待不是要求我们在舒适圈里躺,而是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向学习圈进行扩展。②重新建立秩序我们最害怕的就是失去对自我的掌控,如果生活没有了确定性,也就没有了安全感,那么我们就自然而然的陷入到自我怀疑的焦虑之中。如何逃离焦虑呢,我们可以从细微的小事着手,从而慢慢让思维和眼界提到提升。③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要盲目崇拜别人的方法,而是要能够学会对自我的掌控。不在意当下的局限,而是能够在慢变量中着眼于长远的小趋势,从而找到确定性的目标。不要急于质疑外界的环境,而是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学会走差异化竞争才是个人突围最好的武器。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学会放大自己的优势,就能让优势成长为核心竞争力。我们都渴望成为自治者,能够控制我们的生活和命运;我们都想要变成稀缺者,能够贡献自己的价值和影响;我们都需要建立目标感,能够创造自己的作品和服务。

        9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生至少做一件对别人真正有价值的事

        看完这本决定再把本书姊妹篇 ——《认知觉醒》也看一遍。这本《认知驱动》很好读,和孩子一起看了关于 “深度练习” 的小部分章节,其中 “核聚老师”(以其公众号名称呼)“高考逆袭” 的案例,对帮帮有启发,结合期末班主任老师给他的学习建议 ——“多练习拖后腿的短板,多研究错题” 正在慢慢实践。这里获得的驱动点是:每天都要消灭错题,不搞懂这一道题不做下一道题,不怕慢,但每天都要进步。也正如曾国藩一直遵循的读书戒律:不读懂这一句,不读下一句。曾国藩年轻时资质平庸,正是靠着这股稳扎稳打的劲头获得了巨大成就。本书最好的地方在于作者一直都在挖掘思维深处最具创新的表达,同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把读者重新带到曾经生活和工作中的痛点和茫然的那一瞬间。你会发现,给自己一个回看的机会,不但可以通过前后心境的对比让自己意识到曾经忽视掉的成长,同时也会发现,你也许已经具有和想要的进步相对等的能力,想要把这种能力转换成价值,缺乏的是一个心态的转变下触发自我 “精细整合的过程” 和 “主动聚焦” 后的动态调整。比如书里分析的普遍现象:很多人经过了大量的学习,但仍然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在哪里,也看不到未来的方向,看似没有直接的问题,可却哪儿哪儿都不满意,甚至没有大困难可以克服,但也找不到破局的点,活得如同行尸走肉,迷茫,没有生气。但其实首先需要做一个动作就能改变很多,那就是 “创造”(输出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实践)。“你的一生至少要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这是一个关键的心态转变,是自己敢于 “向内关注真实自己的 “破局点。在这个心态驱动下,调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整合,打磨成你的 “产品(内容)”,选择一个方式,传达出去。作者是通过为别人做 “一对一免费咨询” 开始的,这也为他后续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真实案例,也让他获得了 "知道自己要什么" 这个自我功能。事业爱情生活皆是如此。敢于看向自己,经过创作当中 “刻意练习” 的过程,是敢于走出舒适圈和信息茧房、获得新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不断给自己回应满足,来填满内在客体的人都是勇士。另一个触动我的地方,是作者和自己一岁的小侄子相处 20 多天里的真实感触。这 20 多天也是小侄子学习走路的开始,在每天看到小侄子不断摔倒,又毫不在意的一次次乐呵呵爬起的过程中,作者发现了作为一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丢掉的最宝贵的力量 ——【在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时,我们能毫不着急、毫不畏惧、毫不气馁,始终欢快地往前走,并且最终成功了】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坚持是太着急了,不肯给自己更多机会。我们经常听到身边有人说 “我学不会英语”,当问他学了多久时,他的回答是:三个月…。书里讲了《我在 100 天内自学英文翻转人生》作者张同完的例子,他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是:别人学英语看 100 部美剧,【张同完把一部美剧看了 100 遍】从幼儿到成人,从 “成事者” 沦为 “失败者”,不得不说,儿时的两个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第一、【只做刚需之事】比如学走路对于幼儿来说就是刚需。巴菲特的私人飞行员弗林特曾经向巴菲特讨教人生规划,巴菲特就让他列出 25 件最重要的事。在弗林特这样做后,巴菲特又让他圈出最想做的 5 件。弗林特一一照做,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先做这 5 件,有余力再做另外 20 件。【而巴菲特告诉他说:你这一生只做最后圈出的 5 件事,其他的 20 件,这辈子都不要再碰】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刚需并不多,主动减少欲望,一直聚焦到自己的能力兴奋点是关键。同时,主动降低期待也是欢快行动的窍门。第二、不要急于求成,但在练习的时间段里要努力做到最好。“既强烈地希望自己变好,又能稳住自己慢慢前行”。作者也举了自己为了学习高级模仿而强化 119 条公式的例子。刚开始他看到魔方达人用 “高级公式” 在 30 秒内将魔方复原,而自己经过四天的学习后反而速度更慢了,这让他很焦虑。后来他还是想到自己的小侄子学走路,意识到自己急于求成了,几天的时间怎么可能突飞猛进呢。所以他给自己重新做了规划:用 1 个月的时间去学习 F2L 公式,且每次只要求自己学会一条,再用 3~6 个月的时间去练习。如果想不起来就反复看视频讲解,直到把它们牢牢记住,然后一有空就把魔方拿出来练习(正好可以打发很多碎片时间)。但其实只用了 20 天后,作者能快速识别大多数场景,本书定稿时,作者已经掌握了全部 119 条公式。正如喻颖正说过一句话,“人生最好的模式是长期乐观、短期悲观、当下愉悦”。最后,祝大家都能用价值规律看问题,让自己的人生发生改变。只要牢牢盯住 “价值” 这个方向往前走,只要这事情是好事,只要对他人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我们就不用担心自己会走偏。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被需要,会不断传承,你会因此而真实的获得幸福。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完全可以期待,人生的付出和经历都会在某一刻给我们回报。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

          做成一件有价值的事,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成长的根本是做成事、创造价值。做到,是更高级的成长,一个人的成长也是通过主动做成一件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来实现的。现实中很多人无法做成事情,背后的原因通常是缺少价值意义、创造意义、利他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信 + 目标 + 认知 + 方法 = 行动习惯。在任何时候做到相信自己,然后确定自己的目标,提升认知,借鉴方法,去行动,收获,优化方法,行动,收获,最终形成习惯。最好的成长,就是对别人有用。做成一件有价值的事,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而成长的根本就是做事情,创造价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事实上,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都可以用 “三五年之后还能产生影响” 这个标准来衡量。比如面对滚滚的信息洪流,我们就可以用它来约束自己的注意力:一篇公众号文章、一本书或是一部电视剧三五年后是否仍对自己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如果有,就值得花时间去看;如果没有,就可以考虑舍弃,不管它们看起来多么有道理、多么有趣。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输入就必须有输出,创造自己独一无二且长期对他人有利的事物

                你肯定问过自己这个 “人生终极问题”: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你的一生至少要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写下来”

                  我们把喜欢的事和不好的心情都写下来,只要动手开始写,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我们不断输出,就有机会被他人看到;能被他人看到,就有机会得到反馈。我们就是在这种流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改善不断探索,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成为被他人强烈需要的人,创造出独一无二且对自己和他人有长期价值的东西,让自己迭代,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让价值最大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21年中秋节读的书,购买了纸质版本

                    作者提出的问题,很是精准,就像在说我一样的问题。给出的答案,照着长期做必然是能够解决问题的真答案之一。电子版是速读结束的,必然会只字不差的再次阅读该书。书中提出的概念,也会用起来,去解决现在自己遇到的问题。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何做到价值产出

                      有启发 15 句话 1. 培养习惯容易,打造技能难嘛 2. 改变自己的关键是创造价值 3. 社会在巨变,但价值交换规律不变 4. 更好的建议不是劝说,而是影响 5. 在和别人结婚之前,不妨先和自己 “结一次婚” 6. 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坚定信念和降低期待并不矛盾,因为坚定信念就是做最好的准备,而降低期待就是做最坏的打算。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促使自己更好地行动,并最终产生好的结果 7. 好的生活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 8. 无压的世界不值得留恋 9. 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的先在脑中构思,然后付诸实践 10. 降低期待:命运一定钟爱那些愿意慢慢变好的人 11. 我们在心态上要 “慢”,允许自己学得少、学得慢;在动作上要 “快”,要求自己熟练、迅速 12. 大环境借势,顺流而行;小环境借力,主动掌控 13. 现实结果是最好的评判师 14. 所谓的耐心或好脾气很多时候就是适当降低期待 15. 你的一生,至少要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无论多晚都可以!重点整理 1. 内向成长,即围绕自身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早起、跑步、阅读 2. 外向成长,即围绕外界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写作、画画、编程 3. 培养习惯容易,打造技能难嘛!培养习惯容易,是因为它不需要严格的标准:可高可低、可紧可松打造技能难,是因为它的好坏全由外界评定: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4. 改变自己的关键是创造价值 5. 要想获得无限可能,“复制” 和 “价值” 缺一不可,且价值越高,可能性越大。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有追求,那就应该激励自己去创造 “可复制的价值” 6. 只有当自身创造的价值足够大时,我们才能被别人强烈需要,才能参与到更大的社会交换中去,并得到对方对等的回馈 7. 对的东西,你就坚持,不需要想清楚。只要这件事情是有好处的,对别人、对自己有价值,有贡献和产出,你就坚持。人生所有的付出和经历,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刻给你回报 8. 社会在巨变,但价值交换规律不变 9. 利他的本质是爱,它的力量取决于我们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这个世界爱得有多深、爱得有多广 10. 利他的正确姿势不是无端付出,而是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能力或价值去影响他人、服务他人,而不是试图用某种条件去取悦或控制他人 11. 既要有利他之心,也要有利他之力,二者缺一不可 12. 更好的成长者不会刻意抹杀自己的本性,而会主动接纳它,因为只有接纳了利己,我们才能坦然地向它告别。回避和自我欺骗只会削弱我们的力量 13. 更好的建议不是劝说,而是影响 14. 在和别人结婚之前,不妨先和自己 “结一次婚” 15.“被动社交”:通过产出独一无二的、具有长久价值的作品或产品来与这个世界保持连接 16. 越是在传播手段发达的社会里,越要坚守价值。因为这个世界已经不缺乏传播途径了,但价值依旧稀缺 17.NLP 逻辑层次模型。这个模型把人的思维和觉知分为 6 个层次,自下而上分别是:环境、行为、能力、信念和价值观、自我意识、使命一层的人找环境问题,他们是抱怨者,喜欢说:“都是你们的错!” 二层的人找努力问题,他们是行动派,喜欢说:“我还不够努力!” 三层的人找方法问题,他们是战术家,喜欢说:“方法总比问题多!” 四层的人找选择问题,他们是战略家,喜欢问:“什么东西最重要?” 五层的人找身份问题,他们是觉醒者,喜欢问:“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六层的人找意义问题,他们是创造者,喜欢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利他!”18. 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坚定信念和降低期待并不矛盾,因为坚定信念就是做最好的准备,而降低期待就是做最坏的打算。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促使自己更好地行动,并最终产生好的结果 19. 语言是幸福人生的开端 20. 改变你的语言,就会改变你的想法 21. 美好人生,从好好说话开始 22. 成功,最怕一开始就对自己说不可能 23. 喻颖:人生最好的模式是长期乐观、短期悲观、当下愉悦 24. 李笑来:持续写作很可能是锻炼学习能力、锻炼思考能力、锻炼分析能力、锻炼沟通能力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 25. 人生还需要浪漫、无畏和勇气 26. 生命对坏事的反应要强于对好事的反应 27. 静态的事物又很容易被大脑忽略,因为动态的东西往往蕴含着新奇和危险,大脑对此特别敏感;而静止的事物意味着安全和无趣,为了节省能量,大脑会将其主动忽略 28. 无论生活在何种幸福的环境里,你都有可能慢慢丧失觉知,视一切为理所当然,然后对其视而不见 29. 所有情绪高手都会遵循的共同法则:善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 30. 列夫・托尔斯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31. 幸福的人各有各的幸福,而不幸的人都是相似的,因为他们都是 “身在水中却看不到水的鱼” 32. 复杂,意味着更多的变化和不确定,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丰富和精彩,我们要想领略生命的丰富和精彩,就要学会应对变化和不确定 33. 好的生活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 34. 太大的压力和没有压力都不是好事,适度的压力才是 35. 压力其实没有好坏之分,但有轻重之分,适度的压力反倒是我们保持活力的重要基石 36. 无压的世界不值得留恋 37. 舒适区的消逝瓦解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8. 减压秘诀就是尽量不要同时设定很多目标,主动降低期待,不急于看到成果 39. 看不到具体好处和方法的目标非常单薄,它无法支撑你度过一年,甚至三个月 40. 一个人的成就往往在他的眼界之内,一个人在现实世界中能走多远,其实在他心里早就标记好了 41. 史蒂芬・柯维: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的先在脑中构思,然后付诸实践 42. 认知驱动:看清机制,防止盲目努力;寻找意义,注入长久动力;感受好处,体验当下愉悦 43. 我们都低估了 “写下来” 的力量情绪的调节器
                      专注的聚焦器
                      行动的发动机
                      目标的出发地
                      思考的挖掘机 44. 找不到人生目标的时候,不妨将所有选项列出来,并将那个目前认为最可能实现的选项假设为目标 45. 我们所有的观点、结论,本质上都是一种假设。观点和结论的好坏,取决于我们的假设与事实相符的程度 46. 现实结果是最好的评判师 47. 只要书中有一个点触动了自己,并让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真实的改变,这次阅读就是有效的,这本书就是超值的 48. 学会将观点与情绪分离 49. 明确培养习惯和技能不能马上看到真正的结果 50. 降低期待:命运一定钟爱那些愿意慢慢变好的人 51. 主动削减欲望、降低期待的目的在于让自己丢掉精神包袱、轻装上阵,毕竟焦虑只会让我们停滞不前 52. 主动降低期待,是长久幸福的秘诀 53. 所谓的耐心或好脾气很多时候就是适当降低期待 54. 叔本华:人生的幸福不是寻求快乐,而是没有痛苦 55. 任何观点都有适用范围,都需要满足前提条件才能成立 56.“主动降低期待” 的前提条件就是:我们本就是希望变好的人 57. 深度学习:获取高质量的知识:获取并亲自钻研一手知识深度缝接新知识: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输出成果去教授:让自己的实际生活发生改变 58. 技能学习:学习即练习,有一是一速度是能力的一部分。有时候它比理解更重要,甚至是后期竞争中唯一重要的因素 59. 我们在心态上要 “慢”,允许自己学得少、学得慢;在动作上要 “快”,要求自己熟练、迅速 60. 要跨界,而且跨得越远越好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 “换脑” 休息 B 计划不仅不会削弱我们的主业與,甚至还可能为我们的主业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 61. 学习 B 行业内顶级的知识和思想,但也要游离在 B 行业的大圈子之外独自潜行可以让我们保持低調圈外人的独特视角,防止自己的思想或风格被主流同化作为圈外人,没有身份标签的限制反而更能创新圈外人更容易保持好心态 62. 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在本职工作之外培养一个甚至多个全新的技能,去创造一个或多个外界无法剥夺的价值和优势 63. 大环境借势,顺流而行;小环境借力,主动掌控 64. 学习的秘密在于同时调动多维度感官 65. 知识和智慧不是一回事,智慧是去实践 66. 做到,是最高等级的成长 67. 培养一个对自己和他人都很有用的技能;这是成长改变的必经之路,也是保证生命精彩的重要基石 68. 必然是培养一个具体的技能,技能最好具备以下属性必须是有 “价值” 的
                      应该是能 “利他” 的
                      最好是可 “复制” 的
                      往往是要 “跨界” 的 69. 千万不要在明明还很早的时候就产生战略误判,这真的会让自己错过理想的人生 70. 吴军:人类幸福感的本源只有两个:一个是基因的传承,另一个就是影响力 71. 因为一流的生活是觉知,是内修,它可以让我们自身变得更好;而顶级的生活是创造,是外修,它可以让别人过得更好。而生命的意义在于利他,因为只有从他人的正面反馈中,我们才能照见自己 72. 你的一生,至少要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无论多晚都可以!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纯粹没话找话

                        有一说一,这本姐妹篇《驱动》,感觉就是作者不想浪费《觉醒》的流量,凑字数给憋出来的。文字很主观,几乎都是作者本人的人生经验贴,已没有理论支撑,只剩自说自话。正如罗胖《阅读的方法》里写到,读书如逛集市,有些书拿起就可放下。这本便如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先利他再利己;先价值再交换

                          作者讲了很多概念,虽是老生常谈,但也不乏启发:你想成为谁?你为此付出了哪些?你的信念、认知、努力配得上你想成为的那个谁吗?一、价值:(别人需要什么,我才生产什么)对别人有用 + 自身优势 = 价值;价值 + 刻意练习 = 更大价值;更大价值 + 与人交换 = 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二、身份:(绝对理性是成功的大敌)做事之前先洗脑,做心理建设,想清楚自己想成为谁,并不断给自己说话、“洗脑”、强化,直到自己认同这一身份。you are what you say,语言与思维是双向影响的,积极的语言让思维积极,反之亦然。积极、消极,都是理性分析之后的结果,选取哪个结果是二阶理性,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敢,也是感性。好比,与其关注必定失败的消极结果,不如关注有所成长的积极过程,而最终结果或可被积极行动改变。三、心理:(化解本能的消极情绪,积极生活)负面偏好是大脑的本性,多想想好的、幸福的、积极的,来消除本能的负面偏好。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中间有漫长的灰度。很多事物没有高低之分,只是不同而已,要开放点心态,容纳别人,别对看不懂的事指手画脚全面否定。保持好奇,持续学习,一直践行,不断提高,幸福是旅途的风景,而不是目的地,因为它没有终点。四、策略长期意义 + 及时正反馈 + 方法 = 持续进步写作 = 客体化大胆假设 + 现实验证 = 持续行动速度 = 手段 + 目的五、战略选择>努力;方法>努力;环境>努力。卸载不必要的手机 App,关闭所有提醒,减少高刺激,远离负面情绪人员,断舍离,聚焦。多维度读书,多实践,调动多维度感官。六、成事有输入,有输出,有价值,有持续的价值,借助平台实现更大范围内价值交换。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不愿意改变,更多的时候是还没看清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方法论

                              理智脑情绪脑本能脑 元认知 反思 日记 镜像神经元 做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 复制 舒适区边缘和复利 冥想 读书 注重输出价值 七年就是一辈子 消费层生产层创造层 运动改造大脑 触动学习法 潜意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从向这个世界输出开始

                                人的生活分为消费、生产和创造三个层次。创造的过程会非常困难,因此大部分人创造层面投入的时间微乎其微,但创造最终换来的正反馈会让人们在精进的路上乐此不疲。从底层逻辑认清意义,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坚定去做有价值的事情。将输入、输出形成一个完整闭环,获取高质量的知识,高价值输入,深度缝接新知识,输出独一无二且对自己和他人有价值的长期创造成果,让自己的实际生活发生改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6星好评

                                  总算读完了,留下 167 条笔记,要时常复盘温习并且行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很适合得到的用户

                                    总评挺好的。不过,非要比的话,本书不如作者的成名作《认知觉醒》好。 适合得到用户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些得到的重度用户 (比如我),每天花很多时间在得到上学习。花时间学习当然好,得到的课程质量也没的说,但是花太多时间在得到上,会有一个隐患 —— 过分沉浸到浅度学习中。如果只是听听课程、看看书,无论花多少时间,并不是真正的学习。能把学来的东西用起来、创造价值,那才是真学习。本书,为我等喜欢花大量时间做浅度学习的人,敲了当头一棒。四星推荐。与其他得到的重度用户们共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的一生,至少要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无论多晚都可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穿越而非跨越

                                        1. 要有输出意识 2. 要有价值意识 3. 要获取反馈话题:怎么能做到不急于求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完《认知觉醒》再看这本书,基本能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如果你还在迷茫,就打开这两本书吧!人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使命,为社会创造价值,利他即利己。好不容易来世间走一遭,就是为了品尝人间酸甜苦辣咸,顺便留下点什么,不然都觉得白来了😄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