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只可自愉悦,不堪持赠君
断舍离是拷问自己最底层需求的过程。断舍离是在 “出” 的思维的引导下,将物质、空间乃至自我内心精简化,让 “此时此地的我” 焕发人生光彩的 “美学”。在获得生命自由的同时,也达到与空间的对话,对空间的高审美意识和精简、讲究的境地。不管有意识与否,我们每一天是一步一步地靠近死亡。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每天都是我们的 “终活日”,断舍离就是 “终活”。为了这在某一天必然要迎来的 “死亡”,为了现在能获得自由自在的人生,就必须要做到摆脱身边的 “执念物”,也就是要 “清出”。这是断舍离的立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当你整理乱七八糟的房间或整理自己的思维想法时,就会出现某些变化。这些变化估计会保持一段时间,外部和内部保持一定时间的平衡。但是世间万物,诸行无常,当时的 “需要的・合适的・愉快的” 杂物或信息,不久之后就变成了 “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 的东西了。这时候就要进一步断舍离,进一步做出改变了。这个过程看起来并没有提升什么,促进什么,只是在重复着一件事。但是拥有这种经验,我们才会逐步地踏实地接近以前自己到达不了的某些类似佛法的愉悦境界。这其实像一种螺旋上升式的进步。这种走上螺旋阶梯的步伐会持续一生。“求学问,就要每日积累;求智慧,就要每日抛弃。” 这是《老子》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