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3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只可自愉悦,不堪持赠君

    断舍离是拷问自己最底层需求的过程。断舍离是在 “出” 的思维的引导下,将物质、空间乃至自我内心精简化,让 “此时此地的我” 焕发人生光彩的 “美学”。在获得生命自由的同时,也达到与空间的对话,对空间的高审美意识和精简、讲究的境地。不管有意识与否,我们每一天是一步一步地靠近死亡。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每天都是我们的 “终活日”,断舍离就是 “终活”。为了这在某一天必然要迎来的 “死亡”,为了现在能获得自由自在的人生,就必须要做到摆脱身边的 “执念物”,也就是要 “清出”。这是断舍离的立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这本书侧重于工作和思想的断舍离,与作者其他书多有雷同,新瓶装旧酒,一味炒概念,如果要看断舍离之类的书籍,看她《断舍离》经典版的就行。以我的观点,物品的存在是为了更好服务于我们,并不是一味精简,相反需要即合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用不合适,不需要,不愉快的标准筛选感情,情感世界才能清朗而非混沌粘稠。才发现筛选就比较难,可能是自己的内在智能天线没有成长,还需在生活中不断磨练这项能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活

          不要忍气吞声,把心绪埋在胸腔,也不要毫无忌惮地妄言。不要像铁公鸡般爱财如命、一毛不拔,也不要大手大脚、挥金如土。【与我而言 断舍离是一种必备习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比较好

            收获很大,家里和身边的人事物都在逐渐清理,极简极少地生活,摈弃一切不需要的东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减法,每一天的事

              “求学问,就要每日积累;求智慧,就要每日抛弃。” 学习之路,是一场马拉松,需要践行长期主义;而修身之路,需要不断的做减法。这一加一减,就是成长的过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断舍离系列的升华版

                确立自我轴。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求学问,就要每日积累;求智慧,就要每日抛弃。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减少多余外物,不断简化优化环境,不断更新思维和知识储备,抛弃不需要的,不合适的,不愉快的,才能沉淀出我们在离开这个世界时可以无怨无悔的 “拥有”,澄明的最后时光。    断舍离类型的书常看常新,认真践行,总有空间更敞亮的感受。极简是不断聚焦,是敏锐洞察的眼;极简又是渐渐轻盈,心像风一样自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当你整理乱七八糟的房间或整理自己的思维想法时,就会出现某些变化。这些变化估计会保持一段时间,外部和内部保持一定时间的平衡。但是世间万物,诸行无常,当时的 “需要的・合适的・愉快的” 杂物或信息,不久之后就变成了 “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 的东西了。这时候就要进一步断舍离,进一步做出改变了。这个过程看起来并没有提升什么,促进什么,只是在重复着一件事。但是拥有这种经验,我们才会逐步地踏实地接近以前自己到达不了的某些类似佛法的愉悦境界。这其实像一种螺旋上升式的进步。这种走上螺旋阶梯的步伐会持续一生。“求学问,就要每日积累;求智慧,就要每日抛弃。” 这是《老子》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