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不觉得看书名就很高端吗

    推荐理由,首先比尔盖茨推荐,再来无论在飞机还是高铁上拿起这本书就是很高端的感觉,最后本书与物理无关,探究高手成功的秘密到底是什么样的,业余高手、职业高手和顶尖高手之间的有什么样的区别。当想了解一个技能时,作为入门充分条件应该是兴趣,关于兴趣我们一定不陌生,它是个人力求接近、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态度和倾向,亦称 “爱好”。兴趣在人的心理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时,便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对该事物观察敏锐、记忆牢固、思维活跃、情感深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对一项技能的学习走的更长远。对于这本书的你是否感兴趣,要么是作者,要么是书名,能对上眼,再看目录嘛?目录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 “宽度”,“宽度” 对眼了,我们才有可能进入 “深度” 的话题,所以入门时 “宽度” 比 “深度” 更重要本书一共收录了华莱士写网球的五篇文章第一篇《旋风谷的衍生运动》这个标题很有意思把网球作为衍生运动,主要是讲他少年时期如何使用数学和物理的思维模型战胜同龄网球选手的经历。第二篇文章是《伤我心的特蕾西・奥斯汀》可以看出华莱士喜欢体育竞技的部分原因是成就可以定量分析和联系的,同时他对顶尖高手很多时候并不是优秀的理论家而感到失望。特蕾西・奥斯汀是一位天才女子网球选手和作者同岁,但作者非常崇拜她,想了解更多奥斯汀的传奇故事,奥斯汀退役之后,在别人的帮助下写了一本自传,华莱士读了这本自传,觉得很没意思,因为通过高手的自传未找到成为高手的方法论,华莱士一直为之苦恼而写了这篇文章第三篇文章《网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伊斯的职业艺术性堪称有关选择、自由、局限、愉悦、怪诞以及人类完整性的典范》。文章写的就是迈克尔・乔伊斯,这位世界排名在前 100 以内的一个网球选手。迈克尔・乔伊斯运动员并不出名,但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教练,为什么写他呢?因为迈克尔・乔伊斯的时候华莱士很明显的代入了自己,华莱士觉得自己虽然有才能但还算不上真正的天才,把迈克尔・乔伊斯作为自己的目标。第四篇文章写的是《美国网球公开赛的民主和贸易》,是对美国网球公开赛进行目眩神迷的特写,这部分的阅读可以不用爬山,用逛街的方式就好。第五篇文章叫《亦人亦神的费德勒》,题目已经说明了它的主旨,那些顶尖高手中的顶尖高手,是半人半神的,能达到这个级别的选手其实很少见,华莱士想捕捉的就是半人半神的费德勒身上的那种神性。以上就是《弦理论》这本书中收的五篇随笔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斜杠青年当如是

      《弦理论》不是一本讲物理的书,而是一本讲网球的书。它也不全然是一本讲网球的书,它其实是一本文学性的随笔,语言之细腻让我读来赞叹不已,真的是,作家里他网球打得最好,网球选手里他文字功底最高!这才是真正值得人佩服的斜杠青年!(这本书也在 148 书单里,大家也可以找到其他老师领读这本书的话题!)


      这本书很短小,但是内容很丰富,我不得不承认,作者有些地方写得过于冗长,但是即便是透过翻译也能感受出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倘若你喜欢网球,那就更加不可错过了!
      关于这本书我不想再多讲什么,我认为把这本书里的道理提炼出来讲一讲就磨灭了它真正的价值,所以我只分享一大段书中的描写,给大家感受:

      除非你天生就是那种罕见的顿悟型大师,否则你终归会发现网球比赛和募资一样,需要几何思维,尤其是这样一种能力:计算出适合自身的角度以及回应这种角度的角度。这种回击的可能是以二次平方展开式呈现出来的,所以你需要提前想 n 次击球点,n 代表一个二次函数方程,以正弦曲线表示对手的能力,用余弦曲线表示往返击球树总数(大概的数目)。我很擅长做这件事。我还会将复杂程度各异的风力因素考虑在内,这一同时考虑在内的因素让我的表现近乎完美。我一边进行三进制思考一边比赛。风将曲线带入直线当中,使得整个比赛成了三维的空间。

      一位被文学耽误了的网球手,运用如此冷静的数学笔法,满足了一个理科生对文字能力可能达到境界的所有想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美感并不是竞技体育的目标,但是高水平的运动却是展现人体之美的首要渠道。美之于高水平运动,大体与勇气之于战争相似。我们在此谈论的人体美感是指某种特定的美感类型,或许可以称之为 “动态之美”。其能量和感染力无处不在。它与性或者文化范式无关。真正与之相关的,其实是人类与拥有躯体这一事实的和解。当然,从来没人在男子运动中谈论美、优雅,或者身体。男人或许会公开声称他们对运动的 “爱”,但是那种爱势必被投射并且体现在战争的象征中:淘汰或晋级、排名和排位的等级制度、不厌其烦的数据和技术分析、部落和(或)民族主义的狂热、制服、大量的噪声、横幅、怦怦直跳的心脏、脸部涂绘,等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书有感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本书不是讲理论物理的著作,而是一本讲网球的书。关于这本书,比尔盖茨的推荐语写的很好玩,“这不是一本物理书,但你在火车上或者飞机上看这本书,书名会让你显得非常聪明。” 作者是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是一个美国作家。不过网球一直是他喜欢的事情。这本书就是华莱士的关于网球的五篇特写。这五篇分别是《旋风谷的衍生运动》(作者少年时打网球的经历),《伤我心的特雷西・奥斯汀》(天才女子网球选手平淡无奇的自传),《网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伊斯的职业艺术性堪称有关选择,自由,局限,愉悦,怪诞以及人类完整性的典范》(他是出色的教练胜过运动员),《美国网球公开赛的民主和贸易》(美国网球公开赛的一次特写),《亦人亦神的费德勒》(顶尖高手费德勒身上的半人半神的特性)。这本书也不是教你打网球的,而是通过网球这项运动,带我们看到了从低到高的两段 “距离”:同样做一件事情,业务选手和职业选手之间的距离有多大;职业选手和顶尖高手之间,产生的距离又在哪里。职业高手:排名前 100 名的职业选手;顶尖高手:排名前 10 的职业选手。业余高手 VS 职业高手作者华莱士在 13 岁到 15 岁在伊利诺伊州也算是一流选手,后来没有走上职业选手的道路,但称得上业余高手。原本他以为他大概还是可以跟职业高手打一打的,但后来观看过迈克尔・乔伊斯等几个职业高手打球之后,就不在这么想了:不是说打不过,是没的打。职业选手几乎没什么失误,高手之间过招还会有失误,但高手和低手过招高手不会有失误,你不可能靠对手失误得分;还有一点是他们球速快,落点深,你可能根本接不到球。但你知道吗?像迈克尔・乔伊斯这样巅峰状态世界排名 79 名的高手比赛从来都无法出现在电视转播,电视转播的一般是全球前十的顶尖高手的比赛。作者说,少年网球选手能不能达到职业选手那个层次,有很多因素,但一个关键的地方是见识,他必须打到地区级别的冠军,才能更上一层楼,见识更高水平的选手,参加全国比赛,参加世界级的比赛。职业选手和业余高手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职业高手 VS 顶尖高手亦人亦神的费德勒,作者形容他是罕见的,超自然的运动员,这类运动员看起来就不受物理法则的约束。这本书写于 2006 年,如今十多年过去了,费德勒快 40 岁了,他在四大满贯上的胜场纪录还在延续。在我们面对这些顶尖高手的时候,能清楚地看到他们真的是天赋异禀,而在他们自己看来,那不过是他们的本能,像吃饭呼吸一样平常,在极大的压力下,他们也能凭借本能和直觉来展现自己的能力。这就是神一般的顶尖高手与一般的高手之间的区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谐音更扣钱

            谐音更,是想告诉我们,网球🎾不止要靠发达的肌肉,还需要大脑拥有耐力,快三步的计算能力,瞬间判断的反应能力。这也是在使用 “快系统”,快速认知能力的调用,和心流所追求的效果是一样一样的。所以也可以搭配《心流》服用。切记,心流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