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做年度计划必看】-从0到1只需六步 012 / 2022
《只管去做》拆书稿 - 猫本红豆冰 Claire🌟全文约 3980 字,预计阅读时间 12 分钟❤️得到用户评分 4.6/5, 豆瓣评分 9.3/10 这是一本市面上少有的帮助人们制定和落实【年度计划】的故事型工具书,作者是追求幸福的 15 年时间管理践行者 - 邹小强,也就是十年前《小强升职记》的作者。十年磨一剑,这本书通过职场老司机 "老付" 以及职场迷茫人 "小强" 的对话,从 0 到 1 交付了一套完整的年度计划方法。它融合了人的天性,不乱打鸡血,小步子创造大奇迹,故事对话类让人读起来一点也不累,在时间管理一类书中独树一帜。2021 年前,我做事凭感觉,做计划凭脑子,想一点做一点,三分钟热度,没有长远的计划和复盘。而在读了此书之后,我成功践行,发现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确实是别想太多,只管去做。核心就是:年度计划落地的六大步骤 - 从这里开始,给五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 - 把五年愿景转化为平衡的人生九宫格 - 明确目标 SMART- 项目管理计划法 - 三步培养好习惯 - 每日 4D 工作法 1⃣️给五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 (图二)问:为什么要写信?直接做年度计划不行吗?答:给 5 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是一种 "活在未来" 的思维,当你从心出发,展望 5 年后自己的状态时,可以帮助你在第二步落实年度计划时更顺滑。这里的难点是从心出发,而不是用脑子去想。我在实践的过程中用了整整两天,第一天一个字都写不出来。我发现自己会很容易进入到一种理性的状态,5 年后我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学习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不是自己从内心投射,想要和渴望的那一部分缺失了。在晓曼的热心又无私帮助下,我打开了自己,接受了一次 Oh 卡投射,晓曼耐心地启发我,我从一张张神奇的卡片里看到了我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渴望的状态。第二天就写出来了。❤️其他几个注意的点是:1. 注意周围环境 , 有一个干净整洁和不被打扰的空间。2. 泡好一壶茶,效果更佳。3. 我个人尝试放了背景音乐。是吉他伴奏。4. 从心出发的感觉是喜悦的、震撼的、期待的,通过去脑存心的五感写作法(听、视、嗅、味、触),放慢速度运用五感,用心感受再去走脑。5. 不能只空写感受,比如 "五年后的我,不用去在意别人是怎么想的、怎么活得,我只需要做好自己就好" 如果没有一点具体的、有意义的东西、也没有实在的画面感,那么容易成为空想家。2⃣️落地五年愿景到平衡人生的九宫格写好信以后,可以按照人生九宫格(图三)的格式写下来。这里推荐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进入微信搜索滴答目标九宫格】,就会出来一个以年为单位的九宫格模版,可以直接上传背景图片,以及输入自己的年度计划。虽然秋叶大叔、叶武滨等都在时间管理的课程中提到了九宫格。但我个人觉得这一版是最好的。这就像一个小人儿(图三),最底层的根基是健康、财务和社群,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我们的吃穿住行离不开财务计划,我们的社交是我们的情绪支持的来源。中间这层代表着小人儿左手抓 "家庭" 右手抓 "事业" 两不误。而最上层的是我们的大脑。大脑需要学习成长也需要休闲娱乐,同时除了按部就班的生活外,每年还得有意思。所以有了这块体验突破。中间的核心则是我们的年度计划关键词。我们的每个计划都是围绕着自己的关键词去的。在愿景孵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三步:先定义、再计划、后目标。比如如果核心关键词是财务基本自由。那么就得先定义什么是自己想要的财务基本自由。接着去寻找如何实现的路径,最后结合时间点制定计划。注意每个人的定义都不同,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特别迷茫和纠结,因为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不管往哪个方向走,都会看到不同的风景,有不同的收获。❤️这里要注意的是:1. 一个区间内的任务尽量不要太多,要注意九宫格中格子的平衡。2.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切忌假大空全(图五)假:以别人的目标为目标,是无法长久的。比如想减肥,可能是自己一时冲动,看到小红书上的苗条美女。而不是自己真正觉得自己胖。大:目标超出能力范围。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们往往高估一天内能做的事,却低估了一年内能做的事。这个时候是需要考虑目标的执行程度,保持弹性。比如每天行走一万步,难得不是一万步而是每天。空:写下了目标,但没有落实到细节。比如无聊时少看手机。怎么叫 "少看" 呢,这就不如修改成,无聊时放下手机,拿起书柜上的书看两页。这还结合了福格行为模型,比较容易执行。全:贪多求全,没有重点。要这个也要那个。3⃣️明确目标 SMART 原则这个原则在许多许多书上都介绍过了,具体来说就是:Specific (具体的)Measurable (可以衡量的)Attainable/Achievable (可以达到的)Relevant (相关性)Time- Based (有时间期限)❤️需要注意的点是:1. 再次检查自己的目标是否符合以上原则。比如 "三个月学会谈吉他" 这个看起来好像有期限,也很具体,貌似也能达到,但是不够可衡量,什么是 "学会" 的标准?是会弹 3 首曲子叫学会,还是点啥弹啥叫学会?2. SMART 只能用在事情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适合。比如我想在明年 3 月份之前找个女朋友结婚。虽然有时间可衡量也很具体搞不好可以达到,但超出了模型的适用范围,得多用心少用脑。3. 多问问自己,每个目标的原因。比如年度计划是读 100 本书,那么为什么?支支吾吾说不上来,通常是假目标,但如果是想成为一个专业的拆书人,这就是和其他目标有相关性的真目标。4⃣️项目管理计划法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想读书写作,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变得拖沓了,整体进度放慢,然后蝴蝶效应什么都不想做,工作上也出现了同样的拖延。有的时候追求细节,或者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某个问题,整个流程也耽误了。要低头做事,也要抬头看路。在执行项目时,可以运用工具 " 甘特图‘,就是在抬头看路,而完成清单中的事项,就是在低头走路。标准的甘特图有三步:画图、填充、调整。(图六)详细地列出了所需项目,预估时间,现在时间以及项目的执行计划。❤️需要注意的是:1. 工具尽量精简,比如可以用 A4 纸横过来, 横轴画上 12 个刻度表示 12 个月,纵轴把自己年度计划中的目标列到竖轴。2. 预估每个年度目标的起止时间,比如打算用 6 个月时间学习吴军【硅谷来信】,那么就从 2 月 - 7 月画个空心方框。3. 每个月可以调整一次,对全局进程了属于心。4. 注意项目分解与项目化解的不同。项目分解是做一个项目的步骤,比如 1 个月会熟练弹奏钢琴《致爱丽丝》,可以是第一步买琴;第二步,找视频和老师;第三步,每天花 1 个小时模仿学习;第四步验收成果。而项目化解是项目运行过程中遇到难题,需要着手解决这些难题的计划。比如钢琴是买哪一种好?可否用电子琴代替?老师找哪一位等等。5. 两种项目化解的方法:- 把模糊的事情变具体 (比如在执行一项任务之前,列出大纲,需要的人工料法环)- 让复杂的事情变简单(可以通过直接请教高手,或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放松自己的紧张情绪,比如先停 10 分钟去冥想)6. 好的项目计划的三个标准 - 坚韧 (留白 + 有弹性 / 有 B 计划)- 简化 (把项目计划的复杂事情变简单,把项目中的难题化解成细节的步骤)- 解放(适当计划,不过度计划产生焦虑,完全不做计划人会空虚)5⃣️如何培养一个好习惯 1. 找到自己真正想培养的习惯第一步:列出自己想要培养的所有习惯。第二步:按照痛苦、热情、时机三个维度给自己评分,满分 10 分。第三步:把三个维度的评分相加,最高分就是最想养成的习惯。比如: 痛苦 热情 时机 - 6 点早起 7 7 6- 每周锻炼 90 分钟 5 7 7- 每周阅读 3 小时 1 9 9 最高分是早起,20 分。那么早起就是现阶段我最想养成的习惯。2. 利用习惯培养卡片 (图 7)括号部分就是根据自己选定的习惯按自己的想法填入的内容)我要培养(早起)的习惯,培养这个习惯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早起能让我高效地完成当日计划,很快的进入状态)。我一定能养成这个习惯(因为我内心非常想要改变,晚睡对身体不好)如果这个习惯培养成功了,我会(奖励自己一次周边两天一夜的深度游体验)如果失败了,我会(总结经验,从头开始)如果我有些想放弃(1. 我会让自己闭上眼想象睡好睡饱的感受; 2. 我会让自己加倍运动量;3. 两天之内必须有一天要 11 点上床睡觉)开始时期:(2022 年 3 月)完成时期:(2022 年 6 月)签名:(猫本红豆冰 Claire)❤️需要注意的是:1. 培养习惯,一次只开始一个比较好,什么都要自己的意志力会消耗光,反而不容易做成;2. 循序渐进,比如现在 7 点 15 起床,那么刚开始的 1 个月调整到 7 点起,然后是 6:45 起,再是 6:30 起。3. 忠实记录,积极反馈。给自己 3 条命,允许失败。6⃣️4D 工作法这一点在得到课程汤君健的《如何成为时间管理的高手》里也有提到:- Do it Now 立即去做 (2 分钟之内的事)- Delay it 计划去做 (安排硬性时间到手机日历,今天计划做的事做好任务分解,别人交代的事今天不做也需要写到月历中)- Delegate it 授权去做 (交给他人并确定回复时间)- Don‘t do it 尽量别做❤️需要注意的事:1. 2 分钟能解决的事情立刻去做,授权也属于 2 分钟之内的事情;2。 把所有要做的事情写下来,不论是计划内的还是临时突发的;3. 接着预览一下所有事情到底是什么事,在这个基础上安排好轻重缓急;4. 优先去做重要的事情,把不重要的事情和自己特别想做的事情放到后面做;(立即回应,但不是立即去做)5. 像电子邮件和微信这样的非即时交流等有空的时候再去处理。或是设置专门的留白时间清理(比如每天早上 9 点和下午 4 点各半小时)做事靠系统,做人用真心。以上这六点,是邹小强这本书的精华。分别是:1. 从这里开始,给五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 2. 把五年愿景转化为平衡人生九宫格 3. 明确目标 SMART4. 项目管理计划法 5. 三步培养好习惯 6. 每日 4D 工作法也欢迎看到这里的你,和我一起践行,别想太多,只管去做~
8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64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管理自己的人生,最重要的是管理时间有一次,市里组织去浙大学习,和我同桌是另一个局的领导,在课间休息之时,我抽空把当天的学习强国任务学完,一方面是组织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学习强国里真有好内容,尤其是对理解大政方针,官方主流声音,确实是个小集锦,我也是真学真看,没有浪费时间的习惯。没想到这位领导给我来了句无厘头:“闲人才学习《学习强国》”,我看了他一眼,心里 “不可理喻” 念头奔腾而过,同时也大吃一惊,都是体制内职能部门,真能忙到这个程度,每天连 10 分钟学习强国的时间都拿不出来,谁骗谁啊?而我们单位是经济综合部门,比他们单位任务更多、更琐碎,后来看了他们单位的分工文件,哪和哪啊?我可比他的职责任务重多了,我真不知道他想传达出什么信息?是优越感?还是自信心?当然,修养不允许我直接怼回去,只是淡淡地回应了下:“嗯,时间太多,只能拿这个消磨时光了”。然后不再理会他,继续看我的《学习强国》,这个领导就去教室外和别的学员闲磕牙,下午放学后,他又急匆匆地走出了校园,“忙” 着赴酒局去了。这个领导不是特例,在我们体制内有特别多这样的人,自以为是,不思进取,甚至能把没有能力及时完成工作,做姿态,摆样子,完全不创造效益的加班文化当做是兢兢业业的标签。我们从这位领导话里,也能读出这些信息:第一,学习《学习强国》是浪费时间,这个我不能上纲上线,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的爱好不能变成别人的任务,主要是,他不学习《学习强国》,也没见他上课认真听教授讲题,不是打打盹,就是翻手机;第二,最重要的事是工作,学习就是不务正业,有时间学习,证明的工作强度不够。第三,把深陷工作的忙乱中,当做炫耀的资本。第四,给自己不想学习找借口。那几点和本课无关,而第三点才是大多数人的误区,不学习,首先一定不会是成长型思维型的人,除了懒,没有学习动力,再就是不知道学习充电,也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能力,磨刀不误砍柴工。其次,还是缺少领导的基本潜质 —— 统筹调度资源,合理分配任务,高效管理时间的能力。就是本书中那句话:“不是没时间,而是……” 我听到过领导最理想状态,很传神:一把手的任务是 “搭班子、带队伍,定战略”;而副职的任务是 “要资源、搞协调、分任务”。最优解是用 20% 时间完成 80% 的工作任务,而用 80% 时间收集信息与学习提升自己。也就是说,从普通员工向领导最重要的升级,就是从 “执行者” 到 “规划者” 和 “创造者” 转型。也就是文中提到的时间管理 “四象限法”、4D 工作法” 等办法,分清楚哪些是需要自己立即处理的(既重要又紧急的项目),哪些是分解到日常惯常行为里,一攻一卒,持续深耕和提升能力的,(重要且不紧急的学习,争取资源等),哪些是可以授权下属去做的(紧急不重要),哪些是尽量不去做的(既不重要也不紧急)。我的办公桌上总有一份待办清单,每当从市政府或者主要领导处领到新任务,先不着急着立刻传达,首先记入我的清单系统,然后快速分析这个任的本质,需要调动哪些资源,然后和待办清单里的原有工作进行比较、排序优先次序,然后再按新排序启动文中的 “付氏工作流”。下属提交的材料,如果只需审批或浏览确认、签字,2 分钟内就处理完,而不能立即做完的任务,那就需要给下属授权,不仅仅是指导他如何做,而是将这类事情的标准、方法和决策权逐步都移交给他,需要团队协作的任务,我则每周安排 1-2 次固定的 “团队指导时段”,集中处理所有指导需求,我一直掌控任务的节奏,而不是让任务随机发生,来一个打断我一次,成为被任务驱赶的奴隶。不是闲人才去学习,而是真正的高手,有能力从各种繁杂任务中,通过合理规划与充分授权,极大地解放出自己的时间,用于更高价值的思考和学习。很骄傲,这一点上我做的很到位,而且,在充分授权中,下属还获得了被承认、被尊重感,有了成就感,责任心更强了,积极性更高了,我便成了一个让下属满意的 “闲” 领导。方法就是生产力,将本书的核心观念纳入工作中,常常事半功倍,做事靠系统,做人靠心念,时间管理的本质不是挤时间,而是通过一套可靠的系统,比如 4D 工作法、待办清单、付氏工作流等,将工作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从而给自已创造出更大的学习与生活的空间。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拿什么拯救你的年度计划?挑选一年的第一天,来制定一个年度目标计划表,是许多朋友应该会做的事。在写完的那个刹那,满满的仪式感跟成就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就象是打了鸡血般,令人振奋。但是在完成了年度目标计划表后,许多人无法坚持到最后。甚至很大的比例,连十分之一的时间都坚持不了。计划规模越宏大,梦想越深远,越容易打脸。因为人是有疲惫期的,任何一次倦怠感的出现 都会使你模糊了当初的目标,这也是作者邹小强力求在书中写明的道理 —— 目标制定后的完成工作,才是自我增值的关键。作者借用虚拟小说的人物对话,来说明目标管理法,并引导读者进行个人思考。这是一个很会说故事的演讲者,从自身 “讲师” 的定位出发,剖析出 “假”“大”“空”“全” 目标的无意义性,重新梳理出一套简单实用的目标管理法则。作者在书中还提到了 “焦虑者三问”。就是:1. 总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但又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2.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不知道怎么才能实现。3. 知道该怎么实现,但就是做不到。现实中确实有许多人被这三个问题所困扰。针对这点,作者给出了他的解决方案:一个走心的计划,加上只管去做的觉悟,就可以摆脱焦虑。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做,才能成为自己理想的样子一本实用的时间管理工具手册。2021 年的复盘竟然伴随着一本工具实用手册完成了。书中通过一个过来人带教职场新人的故事推进,构建了时间管理工具运用的场景、可能遇到的障碍,面临的问题与困惑以及可以用的应对方案来展开,的确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写给五年后自己的一封信作为个人愿景的开篇;用健康、财务、人际、工作、家庭、学习成长、体验突破、休闲娱乐的九宫格来落实当年的目标;把目标分为项目和习惯两类,用甘特图和以终为始的拆解目标法推进项目,用习惯培养卡片来郑重写下一个最想养成的习惯;4D 工作法(Delay+Do it now+Delegate+Don't do it)则有助于识别每天最重要的事。其实方法都是你知道和熟识的方法,关键就是如何恰当地运用起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方法像孙悟空找到一件趁手的兵器一样,驾轻就熟,尽在掌控。只管去做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老张的只管去做午夜荧屏上 “只管去做” 四个字,像一道意外的闪电劈开混沌。老张刚刚在朋友圈发了又一条半是牢骚半是迷茫的慨叹:如同被生活蒙了眼的困兽,徒然在原地打着转。邹小强那清醒冷静的语言穿透层层迷雾,径直向他道破真相:所谓追逐梦想,岂非皆始于一个清晰决绝的目标?翌日清晨,老张便在书桌前拉出一个纸片,依循指引,执拗地将 “三年内拿到研究生学位” 这个庞大愿望拆解开来。他咬紧牙关,努力让它符合 SMART 原则:具体、可衡量、可达、相关、有时限。起初脑中盘踞的不过是模糊的学点东西的念头,而此刻终于凝结成触手可及的小脚印。每日一小时外语朗读,每周一份习题报告,每月一次小关卡测试。目标重重落地,化为日常的清晰叮铃声,原来就是这般滋味。书页哗哗翻动的声音宛如潮汐起伏。老张的目光停在年度目标九宫格那页上。纸张上八个小小格子,竟似八面玲珑的镜子,映照出他仓促奔走中遗忘的角落:健康,家庭,甚至许久未亲近的闲暇时光都被他粗暴地抛在脑后。他重新审视那张匆忙填写的计划表,握笔的手微微发颤。在 “家庭陪伴” 一格里,他沉沉地添上一笔:每周六下午,只属于女儿。书页上平静地指出:“拖延的本质,是你内心在抗拒此刻行动。” 老张心头一震:那些总被搁置的写作计划,原来并非时间不足,而是畏惧笨拙开始的内耗。他此刻便依循 “五分钟起步法”:打开文档,硬着头皮敲下第一行字。原来击碎庞然压力的第一步,仅仅只是一个微小却切实的行动。放下书本的老张,凝望着窗外微明的天色。梦想的远方并未因此缩短一寸,但脚下蜿蜒的路却已在晨光中浮现出清晰的轮廓。这本书并未许诺 “轻松” 的捷径,只是把那份直面目标、拆解目标、践行目标的勇气悄然塞进读者手心。原来梦想之路,并非向虚空盲目冲撞,而是怀揣一份向死而生的日历,一步一步,只管去做。老张为自己泡了一杯枸杞茶,茶杯里的热气缓缓升腾起来。这热气缭绕向上,仿佛可触可感的目标的温度,提醒着他:生命有限,但行动本身,便是对存在最深情的确认。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去做就好这本书标题是只管去做,俗话说: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在笔者看来焦虑的原因有三个:1. 总觉得自己没准备好。2. 知道得太多了。3. 自我怀疑。为什么说只管去做 ,其实就是 1. 做了才知道哪里有问题 2. 没时间焦虑 3. 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然有个前提,必须做个年度计划,这个计划和目标要放在待办清单里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明确的时间期限(Time-based)。当目标变的可见,可执行时你自己把控自己的生活也变得简单许多。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只管去做不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而是你的计划只是计划。时间管理的书已经读了不少了,但是这本是最接地气的。只要把文中的图片自己跟着画一遍,就可以制作出一个落地计划了。我得用文字记录一下,让自己多一层印象。从一个年初计划,之后该干啥就干啥,然后年底 “哈哈” 完事的小强开始,一步步根据前辈老付的指导,修改并重新做出了落地可行的计划。一。计划不是愿望,但首先得有个愿望。切记不可假大空全,不切实际。且计划是一阶阶楼梯,而不是峭壁直上。二。愿望是模糊概念还是清晰的目标?是否切实可行?倒推过来,然后细化拆解,看是否真的可以做到。就像财富自由之路里描述财务自由如何做到一样,首先被动收入多少是你想要的生活标准,然后根据当下年化收益率,比如 8% 就是乘以 150,算出总共需要的金额。最后,要积攒这个数量的金钱要如何做到。三。具体步骤 1. 可以用一封信的方式,从五感来描写,比如五年后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这样一定走心。2. 平衡人生九宫格,底下是健康、财富、人际为基石,左右手拖起家庭和事业,上方是休闲娱乐、学习成长、体验突破 3. 明确目标 SMART(抬头看路,低头走路),把任务分为下面三种 1). 舒适区 2). 学习区 / 突破区,心流体验产生区 3). 焦虑恐慌区 4. 项目管理计划法:四象限法 5. 三步养成好习惯:原谅过程中的中断,比如三次(参考习惯的力量)6. 项目 4D 工作法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