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李中莹,武志红著.《这样做父母就对了》
【格式引文】李中莹,武志红著。这样做父母就对了中信出版集团.2017:4.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DsazZZE4RpBzHmve 在现代社会,心理学其实应该成为为人父母者的标配了。否则,我们只会为孩子的行为问题苦恼,却不了解它们背后的心理原因。而这样的了解,是走进孩子内心的钥匙,也是解决问题的法宝。当我们了解了儿童发展成长的规律,了解了亲子教育的大原则,就不会在细枝末节上去纠结,自己的心态也可以更平和、更从容。我们这本书,就是一本贴近父母需求的心理学普及读物,虽然不是专业的心理学著作,但书中的一些观点,还是很有挑战性的,接受起来需要一些勇气。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做父母是一场终身学习本书同时收纳了多位心理学界知名专家的作品,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展现了家庭教育的深层原理,给出不同的思维模式,以及有效的实操方法。由于书中的内容与我自己的教育观高度契合,所以拿起书来就一口气读完,也做了很多划线笔记。很多父母知道自身学习提升对于亲子关系的改善有着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常常一句 “我做不到啊” 就给自己放水,把刚刚读了几页的书放下,把听了几分钟的课暂停,转而去做别的消遣。或是看书、听课时分外认真,落到实操还是沿用过去简单粗暴,却让亲子之情渐行渐远的方式,真是让人遗憾。我经常跟朋友说,孩子是我们在这个世界最容易团结的人啊!他们都是天然无条件跟我们亲近,爱我们,也毫不设防地信任我们。如果随着他们的长大,我们逐渐弄丢了这些信任依赖,真是可惜。如果因为父母的不当行为让一个原本那么饱满的生命变得枯萎、拧巴,那就不是可惜能够形容的了,那是犯罪。这本书强烈推荐给看书耐性不足的父母,每一篇篇幅都不长,也没有很多生涩艰深的理论,所有作者除了专业过硬,文字表达也非常流畅优美,值得一读。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10句话书摘1 - 所有的育儿技巧比起来,妈妈心态的放松才是最最重要的。不要做一个 “完美妈妈”,而是做一个 “刚刚好” 的妈妈,轻松、自在地与孩子互动。
2 - 父母是孩子所有问题的根源,爱和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3 - 家长最该做的,是要让孩子能爱你,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想起父母。
4 - 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每个人都需要学习,需要把自己还原成一颗种子,重新长成自己。
5 - 关注与陪伴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爱。有了父母的关注与陪伴,将来无论孩子走到哪里,无论遇到什么困境,他都会无所畏惧。
6 - 人生就像跑马拉松,开始领跑的人,不见得就是最先冲到终点的人。
7 - 妈妈要先照顾好自己,拥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圈子、兴趣爱好、爱的对象,从万千世界里汲取精神营养。妈妈的需要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后,内心就会拥有更多的爱,才有能力爱孩子。
8 - 爸爸对于孩子的作用是保持整个家庭环境的稳定。环境稳定了,妈妈的情绪才会更稳定,孩子就能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健康成长。
9 - 孩子一生下来心灵就不是空白的,作为父母,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天赋方向和人格特质,了解在孩子的本质之内,上天赋予了他怎样的一张生命蓝图。
10 - 因为孩子都是老灵魂,所以父母要相信他们的生命会自己找到出路。除了尊重以外,父母还要做到观察、启发和信任。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读完我终于狠狠想通了,孩子的问题就是我这个妈妈的问题。一来我太焦虑了,总是生活中昨天不如意,明天怎么办上。真正忽视了今天,今天的我看完了一本书、和家人可以愉快的坦诚的聊天、今天老公烧了一个好菜、今天孩子帮助了她人、今天父母身体健康.....。我应该心满意足了。二来我自己初中成绩不好,一直都是我自己过不去的结,所以从孩子出生开始。我就特别遵循科学育儿,有计划、有步骤、用最少时间求得最大的个体发展。一直到现在,孩子高三了,终于开始停止按我的要求继续了。我才在今天深深的领悟到,孩子的今天是我压抑她太久了,孩子为我背负了太多。我真的是很抱歉。三是我对自己一直以来要求高,把自己也是压抑太久了,我一直以来总认为是生活让我不开心,其实是我自己没有感受到生活的轻松与快乐。谢谢孩子给我上的这节课。学做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我读过几十本育儿书,这本依然值得推荐这些年因为有了孩子,也因为想做个好爸爸,我读了不少亲子类的书。老实说,越读越发现一个规律:很多 “专家建议” 其实大同小异,道理都差不多,真正能落地的并不多。但这本《这样做父母就对了》读下来,还是让我在几个点上有所触动。第一个让我认同的观点是 ——“多数孩子没问题,问题都在家长身上。” 这点真的是我这几年观察、对比、反思之后的共识。特别是身边一些家长,整天对孩子各种控制、指责、干预,动不动十分钟喊八次,“小心”“别动”“不干净”…… 根本不给孩子自己犯错、体验、成长的机会。反而那些 “看起来比较放养” 的孩子,活得更自然、更有底气。第二个印象深刻的,是书里提到 “孩子是老灵魂,有他自己的节奏与智慧,不需要我们太焦虑。” 这句话其实有点颠覆我以往的一些育儿认知。我们太容易陷入一种 “我知道他该怎么成长” 的假设,而忽略了他本身的独立性。第三个,是书里说 “养育孩子,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这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有了我的女儿,我这几年在情绪管理、沟通方式、自我认知等方面都成长了很多。说实话,我自认为比过去的自己更有耐心了,也更愿意换位思考了。当然,也有自我检讨。比如陪伴方面,虽然我知道不能边陪孩子边刷手机,但说实话,很多时候还是做得不够。还有边界感这个话题,有时候明明知道她不喜欢、不适合,但还是没狠下心说 “不”,这也是我需要继续修炼的地方。整本书其实不算厚,讲的内容也不复杂,但每一个观点都很 “扎实”,不是喊口号,是接地气的提醒。如果你已经读过很多育儿书,可能会觉得有点熟悉,但这本依然值得反复翻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我读过几十本育儿书,这本依然值得推荐这些年因为有了孩子,也因为想做个好爸爸,我读了不少亲子类的书。老实说,越读越发现一个规律:很多 “专家建议” 其实大同小异,道理都差不多,真正能落地的并不多。但这本《这样做父母就对了》读下来,还是让我在几个点上有所触动。第一个让我认同的观点是 ——“多数孩子没问题,问题都在家长身上。” 这点真的是我这几年观察、对比、反思之后的共识。特别是身边一些家长,整天对孩子各种控制、指责、干预,动不动十分钟喊八次,“小心”“别动”“不干净”…… 根本不给孩子自己犯错、体验、成长的机会。反而那些 “看起来比较放养” 的孩子,活得更自然、更有底气。第二个印象深刻的,是书里提到 “孩子是老灵魂,有他自己的节奏与智慧,不需要我们太焦虑。” 这句话其实有点颠覆我以往的一些育儿认知。我们太容易陷入一种 “我知道他该怎么成长” 的假设,而忽略了他本身的独立性。第三个,是书里说 “养育孩子,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这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有了我的女儿,我这几年在情绪管理、沟通方式、自我认知等方面都成长了很多。说实话,我自认为比过去的自己更有耐心了,也更愿意换位思考了。当然,也有自我检讨。比如陪伴方面,虽然我知道不能边陪孩子边刷手机,但说实话,很多时候还是做得不够。还有边界感这个话题,有时候明明知道她不喜欢、不适合,但还是没狠下心说 “不”,这也是我需要继续修炼的地方。整本书其实不算厚,讲的内容也不复杂,但每一个观点都很 “扎实”,不是喊口号,是接地气的提醒。如果你已经读过很多育儿书,可能会觉得有点熟悉,但这本依然值得反复翻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聪明的父母,会这样做:第一,把感谢作为自己的生活常规,给孩子做好示范。比如在家庭里,对待自己的爱人、父母,都应该适时地说 “谢谢”。第二,不时提醒孩子体恤他人的好意:“阿姨喜欢你才给你让座,我们一起对阿姨说‘谢谢’吧!” 第三,要及时赞扬孩子得体的表达,比如对孩子说:“刚才你用了‘请’字,真有礼貌!” 示范得多了,孩子自然会懂得感恩和换位思考。良好的家庭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点就是教会孩子感恩运气、重视能力。看自己,不因外表及家境优越而得意扬扬;看他人,以人品素质而非权贵财富去衡量对方。教孩子懂得一个人的真正价值,才能教会他经营出自己有价值而且幸福的人生。乐观是孩子情商能力的关键。乐观的小孩具备如下特质:总能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挑战,把事情做得更好;把成功归结为自身的能力或努力;遇到困难不灰心不放弃;认为总会有好的事情发生。想要孩子快乐成功,父母应该从培养小小的乐观高手开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