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3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们都是这片土地养出来的人

    费孝通老先生在本书中,解释了中国人很多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的来处。不同于其它同类的书籍,一提到 “国民性” 就是纯粹的批判,或嘲讽。费老他对中国人有踏实的了解,有敏锐的观察,有抽丝剥茧的犀利分析,却没有那种置身事外的态度,没有对 “你国人民” 的那种高高在上的指手画脚。他感同身受,却又不感情泛滥,始终保持着一个学者的理性,温润而坚定地诉说着一个个的理论。尤其值得推荐的是,关于中国与外国的婚姻大局观之差異,帮我构建了对于中国人人情世故的框架,真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乡下人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乡村正在逐渐消失,一代代的乡下人进了城,乡村的教育也随即转移到城市,留下的是一户户空院落。      乡村教育的大力推行,为乡下人打开获取知识的大门,为乡下儿童提供同等的系统教育,也为他们增加跃迁的机会。      随着乡村的消失,未来的乡村和乡下人可能会发生质变,也许会有新的 “乡村教育”,但对于乡下人已经不再重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于理解乡土社会非常有用的理论,但确实不容易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的时候不太理解,通过总结理解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震撼到赞叹

            这是第二遍读,书本来很薄,语言也平实好读,很容易就再读一遍。但是确切而言第二遍的收获不是十分大。第一次读时,只是对熟人社会、差序格局产生的震撼,好似当头棒喝,醍醐灌顶。这次读,前面了了,觉得时代变迁太快,中国乡土社会的影子越来越模糊。倒是后记留下印象颇深,认真研读,对费老的学术生涯思想形成与转变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对其谦虚的治学精神大为赞叹,因其始终自谦,始终向学,所以才有此成就。因没有社会学理论基础,对于费老的阐述理论也没觉得不好接受,第一二种理论可以结合来看,社会自有系统,但是人的主观能动和改造作用亦不可忽视,道理不难,中学课本里就已经传输到位,但是再深里探究就不能了。能看懂和能深入思考,乃至于继续研究那就是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不能同日而语了,毕竟隔着行业界限。我期待着,什么时候再一次翻看此书,第三次会否有更加深切或者说是升级般的体悟,或者这样的路子不对,而应该再看看其他社会学的著作,相互启迪,相互印证,方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农村关系依赖于土地。费老经过调查,写下这部小书,让我们更能了解中国的全貌。很多情况下,农村不依赖法,依赖礼。如果礼被严重破坏,对农村的影响巨大。随着中国的发展,地缘的优势代替了血缘的纽带。这也解释了现今的中国产业都是有一个地域性的。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