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介绍了一个“乡土本色”的中国,并使用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解剖中国传统社会,独创了“差序格局”概念并被国际社会学界所接受。

内容简介

《乡土中国(汉英对照)》收集的是费孝通根据其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而写成分期连载的十四篇文章。正如费孝通所说,这本书是一种尝试,尝试回答了“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乡土中国(汉英对照)》介绍了一个“乡土本色”的中国,并使用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解剖中国传统社会,独创了“差序格局”概念并被国际社会学界所接受。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的分析,对于认识和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大有裨益。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博雅双语名家名作”出版说明
  • FOREWORD
  • 重刊序言
  • 1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OCIETY
  • 壹 乡土本色
  • 2 BRINGING LITERACY TO THE COUNTRYSIDE
  • 贰 文字下乡
  • 3 MORE THOUGHTS ON BRINGING LITERACY TO THE COUNTRYSIDE
  • 叁 再论文字下乡
  • 4 CHAXUGEJU: THE DIFFERENTIAL MODE OF ASSOCIATION
  • 肆 差序格局
  • 5 THE MORALITY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S
  • 伍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 6 PATRILINEAGES
  • 陆 家族
  • 7 \"BETWEEN MEN AND WOMEN, THERE ARE ONLY DIFFERENCES\"
  • 柒 男女有别
  • 8 A RULE OF RITUAL
  • 捌 礼治秩序
  • 9 A SOCIETY WITHOUT LITIGATION
  • 玖 无讼
  • 10 AN INACTIVE GOVERNMENT
  • 拾 无为政治
  • 11 RULE BY ELDERS
  • 拾壹 长老统治
  • 12 CONSANGUINITY AND REGIONALISM
  • 拾贰 血缘和地缘
  • 13 SEPARATING NAMES FROM REALITY
  • 拾叁 名实的分离
  • 14 FROM DESIRE TO NECESSITY
  • 拾肆 从欲望到需要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主要探讨了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性质,费孝通提出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是乡土的,我们的传统文明是农耕文明,人与土地之间具有紧密联系。这种乡土性体现在几个重要方面:首先,在乡土社会中,人是不流动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其次,基于这种不流动性,形成了熟人社会,一切问题可以依照自古积累的经验来解决;最后,在人际关系方面,提出了著名的差序格局概念,即社会关系是以个人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的同心圆。《乡土中国》虽然写于 70 多年前,但在当今社会仍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传统乡土社会正在解体,但书中分析的深层文化结构仍在影响着现代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乡土中国》是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的社会学著作,首次出版于 1948 年。《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 14 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该书语言流畅,浅显易懂。《乡土中国》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细细品读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年创办,是一家以外语出版为特色,涵盖全学科出版、汉语出版、科学出版、少儿出版等领域的综合性教育出版机构,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