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不吼不叫,正面引导,科学培养孩子专注力。

内容简介

本书是林成之教授关于儿童注意力发展研究的前沿成果,指出影响注意力的关键因素是情绪;并根据儿童大脑发育周期,提出了“0~3岁:本能培养期”“4~7岁:习惯培养期”“7~10岁:自我成长期”的分期的婴儿注意力培养方法,帮助家长科学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序章 孩子的大脑在10岁之前处于成长期
  • 孩子的大脑发展分三个阶段
  • 3岁、7岁、10岁为转折点
  • “育脑”不存在“晚”的问题
  • 根据大脑的成长和发展打好专注力的基础
  • 第1章 专注力就是情绪力
  • “100分专注力”与“50分专注力”的区别
  • 为什么专注力不能持续?
  • 你能全力投球直到最后一刻吗?
  • 很多人的专注力水平只有50分
  • 专注力实际就是“情绪力”
  • 专注力是“情绪力”
  • 一流选手具有“胜负脑专注力”
  • 首先从了解“大脑结构”开始
  • 外界的信息会经过大脑的六个区域
  • 核心是“动态中枢核心”
  • “大脑的本能”产生行为与思想
  • 大脑与生俱来的三种本能
  • 大脑后天产生的三种本能
  • 调整各个本能之间分歧的“共生本能”
  • 大脑更加青睐“积极情绪”
  • 产生专注力的“基础四要素”
  • 能力与情绪密切相关
  • 献给那些不断提高专注力的孩子们
  • 孩子也在为精力不集中而烦恼吗?
  • 从培养专注力资质开始
  • 练习:专注力资质检测
  • 专注力资质检测
  • 第2章 10岁前的养育方式影响专注力的发展
  • 提高专注力有什么好处?
  • 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到最后
  • 注意力集中的孩子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强大的人
  • 注意力集中的孩子,不仅有把事情做到底的能力,也有把事情做成功的能力。
  • 注意力集中的孩子能够成为认真思考的人
  • 如何在10岁之前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资质
  • 让孩子用“心”去做
  • 0-3岁(脑神经细胞不断增多)
  • 4-7岁(脑神经细胞发生“间拔现象”)
  • 8-10岁(信息传递回路的机能不断发展)
  • 最重要的是“间拔期”的相处方式
  • “间拔期”是孩子发挥才能的第一步
  • 由父母主导的英才教育毫无意义
  • 父母的引导方式要让孩子感兴趣
  • 7岁之后:父母要绕到孩子身后
  • 不要插嘴和插手
  • 重要的不是甩手不管,而是“共同烦恼”
  • 第3章 造就孩子专注力资质的10个好习惯
  • 4岁开始就要重视的10个习惯
  • 全家一起培养“好习惯”
  • 姿势影响专注力
  • 端正姿势可以让人正确理解事物
  • 让孩子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单纯地要求更有效
  • 姿势是否端正关乎“空间认知能力”
  • 锻炼“空间认知能力”
  • “通过空间把握事物的能力”就是“空间认知能力”
  • 男孩与女孩的空间认知有差异
  • 锻炼空间认知能力的方法
  • 重视孩子的节奏,而不是父母的
  • 父母的节奏合适吗?
  • “快点”是专注力培养的禁语
  • “合乎节奏的会话”能提高孩子的理解力
  • 练习:“毁掉孩子才能萌芽的禁词”与“激发孩子自主性的会话”
  • 毁掉孩子才能萌芽的禁词
  • 激发孩子自主性的会话
  • 第4章 让孩子专注的方法
  • 努力学习,成绩却无法提高的原因
  • 大脑会不断遗忘以前的事情
  • 不能只停留在“大致理解了” 的层次
  • 先褒奖则无斗志
  • 防止专注力无意识松懈的秘诀
  • “看起来好难”的瞬间就会失去干劲
  • “情绪固化”也能通过“情绪杠杆”撬动
  • 有成功经历的孩子,专注力更容易提高
  • 用难题来克服短板只会起反作用
  • 孩子做不到的事情,再训斥也没用
  • 以成功经验消除“做不到”的情绪阴霾
  • 要有想达成的“目标”
  • 把《努力计划表》贴到家人看得到的地方
  • 要勤勉,更要“一气呵成”
  • 大脑可以发挥出130%的能力
  • 克服专注力不能提高、不能持续的方法
  • 重视同一件事的重复
  • 跟朋友和家人一起行动
  • 培养坚定的意志:“一定要超越昨日的自己”
  • 有“MY ZONE”的孩子精力更集中
  • 何谓“MY ZONE”?
  • 如何营造MY ZONE
  • 注意力集中不到五分钟的孩子也可以改变
  • 练习:通过视觉和听觉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 第5章 让奥运会冠军都受益的专注力训练技能
  • 紧张是降低专注力的“坏蛋”?
  • 紧张的本质是两种情绪相互争斗
  • 适度的紧张有利于提高专注力
  • 怎样才能在决胜时刻不紧张
  • 灵活运用“交友本能”
  • “加油!”“啊……啊……”起到反作用
  • 以“正赛”心态做平时的练习
  • 练习:决胜时刻掌握紧张感与专注力之间平衡的技能
  • 代后记 我最想告诉爸爸、妈妈们的几句话
  • 育儿不以自己为标准
  • 尝试改变亲子的角色
  • 现状是“暂时的”,孩子是成长的
  • 不以teacher为目标,要成为professor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4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些削弱孩子专注力的大招,您中招几个?

    以下这些说法,咱们对号入座一下,看看中了几招。如果以前这样说,那么读完这本书,以后逐步降低这么说话的频率呗。“不对!不是那样的!”“做!”“必须!”“别磨磨蹭蹭的,抓紧!”“之前不是说过嘛!我说几遍你才懂啊?!”“为什么连这点事都做不到?!”“那个就那样吧,你来做这个!”“你那么做有什么用?”“没什么好处,最好别干。”“那个老师不行啊!” “你可不能输给那种小孩!”“别想那些没用的事,你来做!”“我可是都是为了你才这么说的!”“你就只管学习就行了!”“我不想听你解释!”

      8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真正的专注力,源于孩子内心被点燃的我想做的火焰,而非外界施加的要你做的压力。父母的核心角色,不是指挥官,而是守护这团火苗的燃料提供者和避风港。1. 专注力本质是情绪力,积极情绪是激发潜能的核心引擎。专注力的根源在于情绪状态,唯有保持喜欢、想探索、想独立完成的积极情绪,才能让大脑进入高度专注的入境状态,真正发挥孩子的潜在能力。让孩子开心,他才愿意专心。别总骂、别老催。孩子心情好,觉得做事有意思,自己就会钻进去。就像给汽车加油。积极的情绪就是高级汽油,孩子加满了油,自己就有动力往前跑。消极的情绪就像是没油了或者加了劣质油,再怎么推、怎么催,他也发动不起来。2. 尊重孩子节奏,以共同成长代替单向灌输。大脑发育依赖与年龄匹配的刺激,而非大人的节奏。父母需放下要求,以共同烦恼、共同实践的态度,让孩子在自主探索中积累成就感,形成专注力的良性循环。跟着孩子的节奏走,别催他。大人别老用自己的速度去要求孩子。耐心点,陪着他一起摸索,让他自己体会到我能行的快乐。就像不同品种的花。有的花(比如向日葵)长得快,有的花(比如多肉)长得慢。不能拔苗助长,只能根据它的习性,给它合适的阳光水分,它才能以自己的速度健康长大。孩子就是那种需要耐心等待的花。3. 日常习惯塑造大脑:从微笑、姿势到不说否定词。通过家庭氛围的潜移默化,如保持微笑、端正姿势、避免否定语言,让孩子自然养成对事物感兴趣、做事善始善终、认真倾听的习惯,这是专注力扎根的土壤。好习惯是专心的基本功。平时多夸、多笑,教孩子做事有始有终,听人说话要认真,姿势要坐好。这些小事练好了,专心自然就来了。就像运动员每天练基本功。投篮、跑步、拉伸这些基础动作每天练,比赛时才能发挥好。专注力也一样,平时练好认真听、坐得住、积极想这些基本功,真到学习时才能马上进入状态。4. 小目标持续成功,用成就感对抗懈怠。将大任务拆解为可快速完成的小目标,让孩子反复体验我能做到的喜悦,通过报偿性神经系统激活内在干劲,从而克服畏难情绪,形成持续专注的惯性。把大任务拆成小目标,让孩子总能尝到甜头。别一来就让孩子做很难的事。让他先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每次都夸他太棒了!做到了!他就有劲头继续往下干。就像玩闯关游戏。没有一个游戏是一上来就打最终大 BOSS 的,都是一关一关地过,每过一关就有奖励、有成就感,孩子才会上瘾,迫不及待地想挑战下一关。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5. 紧张并非敌人,而是可调控的专注力杠杆。正式场合的紧张感可通过呼吸调控、环境预适应及心态转换(视对手为伙伴)转化为专注能量。关键在平时以决战心态练习,让孩子学会与压力共处而非逃避。紧张没关系,教孩子怎么把压力变成动力。比赛考试谁都会紧张。告诉孩子深呼一口气,把对手当朋友,别光想着赢,多想想我怎么把平时练的做出来就行。就像一张弓。弓弦不能一直松着,不然箭射不出去;但也不能绷得太紧,否则会断裂。适当的紧张感(张力)才能让箭射得又远又准。我们要教的,就是孩子如何把自己这把弓的张力调到最佳状态。总之,专注力不是强迫出来的能力,而是通过保护情绪、尊重节奏、养成习惯、积累成功、转化压力,让孩子自然生长的生命动力。父母的核心角色是提供土壤而非修剪枝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介绍了许多有实操性的育儿方法,最重要的还是心态,我们要抱以 “与孩子一起成长” 心态,尽量不用否定的方式教育孩子,与孩子一起思考、烦恼,培养孩子自主独立、坚持不懈的性格。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38条书评

        出版方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是中国颇具影响力的中央级出版社之一,成立于1984年2月。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始终以“弘扬民族文化,介绍世界书刊,团结中外学人,促进国际交流”为宗旨,以“创新、进步、合作”为理念,以为读者提供优质读物,与读者分享阅读乐趣为追求,秉承精挑细选、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自成立以来,推出了一批又一批有影响力的图书,在引进海外优秀图书和培育本土原创作品上,成果皆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