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重考20世纪前半段,中国外交的延续与断裂。

内容简介

本书以(巴黎和会、山东问题)为切人点,探究北洋政府在处理此一事件时与当时公众舆论的互动关系,进而呈现出有异于以往面貌的北洋外交。

本书所包含的主题有三:一是公众舆论、一是北洋外交、一是巴黎和会山东问题。就结构上而言,前二者是研究的主题本身,而后者则是在探讨前二者相对关系时的切入点。

历来研究巴黎和会与山东问题的著作相当丰富。其中影响较大,曾论及巴黎和会的一些外交通史类著作,早期有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张忠绂《中华民国外交史(一)》、傅启学《中国外交史》、刘彦《中国外交史》等等,近期则有石源华《中华民国外交史》。其研究重心大都以北京政府的外交档案为主要史料来源,以一探北京政府在巴黎和会的种种施为。

本书研究的主体有二个:一是政府外交(包括外交事件与外交政策的人、事、物等综合体),一是公众舆论。本书共分六章。绪论主要阐述本书的问题意识、题目界说、研究动机、研究回顾、研究方法、史料运用与章节架构等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第一章 舆论与外交
  • 第一节 公众舆论的形成
  • 第二节 威尔逊主义与“亲美”、“反日”舆论
  • 小结
  • 第二章 “反日”舆论与派系之争:“研究系”的外交要求
  • 第一节 “大借款”风波
  • 第二节 徐世昌与“研究系”
  • 第三节 “国民外交”
  • 第四节 “币制顾问”问题
  • 小结
  • 第三章 “反日”舆论与山东问题:中国代表团内部问题
  • 第一节 陆征祥“过日”风波
  • 第二节 中国代表团的“反日”主张
  • 第三节 梁启超、刘崇杰“亲日”风波
  • 小结
  • 第四章 舆论宣传与和会外交(一):日使小幡酉吉恫吓事件
  • 第一节 山东问题的开始
  • 第二节 小幡酉吉公使恫吓事件
  • 第三节 后续发展
  • 小结
  • 第五章 舆论宣传与和会外交(二):中国代表团的舆论宣传与国际现实
  • 第一节 中国代表团的舆论宣传
  • 第二节 “四人会”与“五人会”有关山东问题的讨论
  • 第三节 中国代表团舆论宣传的成与败
  • 小结
  • 第六章 美国对“中日山东问题争议”后续效应的观察与评估
  • 第一节 威罗贝对日本在华活动的观察报告
  • 第二节 美国驻华使馆对于战后中国整体情况与群众运动发展的观察与评估
  • 第三节 美国驻华海军与使领馆对于上海抵制日货与罢工运动的观察与反应
  • 第四节 美国在华社群对“山东问题”争议的倾向
  • 小结
  • 结论
  •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浙江古籍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自建社以来坚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注重图书的学术质量、文化价值与市场效应,逐步形成了文献整理、学术研究、文化普及、文博艺术、教育读物等专业板块。 近年来,本社承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浙江省规模最大的地方古籍文献整理项目“浙江文丛”的编辑出版工作,承担了《夏承焘日记全编》等11种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高士奇全集》等30种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荣获省级以上图书奖6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