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直面非议、轻视、失望、误读、否定,夺回自己的主体性。

内容简介

当你感觉自己好像一直在满足别人的期待,不能表达自我时;当你害怕不被接纳,渴望被理解却得不到回应时;当你在关系中感觉不舒服,又不知如何是好时……到底怎么做,才能摆脱社交内耗,做稳定、独立的自己?“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作者岸见一郎,在本书中探讨人际关系带来的困惑。很多人不敢离开一段关系、不敢破坏关系,害怕被孤立、害怕变得孤独,却也因此在消耗性的关系中越陷越深。但是,并不是所有关系都值得维系,给你带来痛苦的关系往往是虚假的。只有做真正的自己、看到真正的人,才能建立坚实、不被消耗的关系,找回自己的主体性,活成独立而不孤独的模样。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生于他者,死于他者
  • 离开他者,我们无法生存
  • 逃离人际关系,真的意味着自由吗
  • “物化他人”,是敌对的根源
  • 利他是后天习得,还是一种天性
  • 越执着自我,越容易冷漠
  • 第二章 害怕被“孤立”,因为陷入了依赖
  • 为什么会陷入依赖
  • 心理脆弱时就会产生依赖
  • 患者对医生的依赖
  • 越是被责骂,越是离不开
  • 依赖赋予自己属性的人
  • 属性赋予造成虚假的关系
  • 为了维持表面关系而放弃表达
  • 依赖于权威
  • 学生成绩差是教师的责任
  • “必须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一种匿名权威
  • 依赖“正确答案”,是教育的缺失
  • 过分依赖权威,使我们让渡独立思考
  • 第三章 是谁在操控着你
  • 你的不安情绪,是上位者操纵你的工具
  • 认为见面才能建立信赖关系是一种错觉
  • 为了操控你,他们要求“常联系”
  • 没有“集体荣誉”感,不可耻
  • 为何人们会憎恨“不同”
  • 第四章 虚假的关系会带来真实的痛苦
  • 虚假关系的背后,是“主人”与“仆从”
  • 如何察觉自己正在被操控
  • 被利用的奥运会
  • 警惕虚假的自由
  • 勇于把人际关系重新洗牌
  • 别做伤害你的人的帮凶
  • 对不宽容者是否应该宽容
  • 建立真正的秩序
  • 第五章 不操控他人,不奉献自己
  • 什么是真正平等的关系
  • 停止顺从他人,才能拥有自我
  • 勇于反对,收获大于代价
  • 发现自己的顺从,是抗争的第一步
  • 人生大部分事,根本不需要父母同意
  • 别再用“自我伤害”向他人效忠
  • 第六章 直面孤独的勇气
  • 不要迷信“常识”,那是别人的经验
  • 停止“物化”自己
  • 跟随权威,让人产生自我强大的错觉
  • 被孤立不等于孤独
  • 质疑,是找回清醒的开始
  • 敢于指认罪恶,就是捍卫良知
  • 在愤怒面前,孤独不值一提
  • 第七章 拒绝他人,就是成全自己
  • 与别人的期待唱反调,不是坏事
  • 我们不是为了满足谁的期待而工作的
  • 接不接受你的好意,是别人的事
  • 我们不是为了讨好他人而活的
  • 谢谢你的认可,但你没资格评价我
  • 越是依靠别人指路,越是走投无路
  • 失败没那么可怕
  • 就算一事无成,人生也不会变得不幸
  • 幸福不止一种模样
  • 第八章 父母是一种身份,不是一种特权
  • 父母要学会摘下“爱”的面具
  • 父母要有放手的勇气
  • 先学会分离,才懂得相处
  • “叛逆期”是父母的谎言
  • 第九章 我们有权不理解
  • 没有良师,只有益友
  • 帮助他人,不是为了满足自恋
  • 接受他人的不完美
  • 要做好一生不被父母理解的准备
  • 舒适的关系,就是彼此“一知半解”
  • 努力理解彼此,就是一种爱
  • 强行“理解”,是控制欲在作祟
  • 不要干涉孩子的决定
  • 哲学始于惊讶,恋爱也是
  • 理解不等于我赞同你,或反对你
  • 人是最大的变量
  • 即便无法理解彼此,我们仍可以相互共情
  • 第十章 先谈“我”,再谈“我们”
  • 为了理解,我们要先成为“陌生人”
  • “共同体”不是排除异己的理由
  • 为何我们会对敌人产生同情
  • 脱去铠甲的敌人,同样是肉体凡胎
  • 向“敌人”求救,也是我们的本能
  • 第十一章 渴望排他性的爱,是一种幻觉
  • 为何“独一无二”的爱,总是昙花一现
  • 爱并非排他性的
  • 束缚,是爱消亡的开始
  • 爱不是给予和索取
  • 控制欲,是爱无能的体现
  • 唤起共同体感觉
  • 第十二章 去建立真实的关系
  • 切断关系的勇气
  • 让你幸福的事,才是重要的事
  • 活着本身就是价值
  • 年老意味着被社会孤立吗
  • 不依赖、不操纵,我们可以彼此共鸣
  • 勇于求助,也是一种自立
  • 把他人当成“盟友”
  • 只有真实、平等的关系,才能让我们度过苦难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正的关系,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操控或依赖,而是人人都能保持独立且相互联结,对需要帮助的人能伸出援手,必要时也敢于向他人寻求援助。只要我们相信,人与人之间是能够建立真正的关系的,那么无论在多么黑暗的时空中,我们都能好好活下去。—— 岸见一郎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更加勇敢地被孤立:我想我还不够勇敢

      读完岸见一郎的超级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时,我写了 “关起门来的强大,都是脆弱撑起来的”,它像是天上自由漫游的云彩,告诉我们如何做自己。 《被孤立的勇气》,更像是茶台上的果脯或者苏打饼干,是给我们的心灵松绑剂,松掉那些仅凭勇气不足以挣来的隐形绳索,乃至来自社会规则、伦理的精神约束。我的书柜上和这本书放在一组的,是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和戴博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如果大家读过这些书就会明白,“自我” 和 “课题分离”,一直是 know yourself 的基本认知。譬如 “迎合”:—— 是否,我们为了融入同事小圈子,就算加班累得不行,也硬着头皮参加聚餐。哪一回实在不想去,结果第二天就感觉到被孤立,工作对接时,大家都淡淡的?—— 是否邻居总让我们帮忙代收快递、照看孩子,想着拒绝显得不友好或怕得罪人就同意了,直到有次自己生病还得跑下楼帮对方取件,累得崩溃?迎合他人并非我们的课题。我有我的事情要去做 —— 做好工作、提升自己、准备一顿美餐、陪伴家人、运动散步…… 迎合是一种负能量,一种会自动生长的负能量,它会形成一个心理漩涡,将原本良好的动机碾碎成精神沼泽,困住我们,让我们陷入迷茫。这本书就是给普通人的 “心理减法” 指南:切除盲目迎合,专注自我成长,你会更轻松自在 。勇气会让勇敢者显得孤立、不合群、自私自利,细想每天为柴米油盐、人情往来奔波的时候,好多瞬间都忍不住点头:我想我还不够勇敢。 现在,我会礼貌拒绝超出能力的请求,不用再为 “怕别人不开心” 内耗,我不开心,理应没有力气去关注别人的开心与否才对。这本书更加 “光源流深”,拓展到政治、伦理、教育等领域,也是作者身体力行 “被讨厌的勇气” 的精神感悟,是对阿德勒创建的个体心理学的更深次探究。它帮我卸下了更多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让我更加坚定的 “更加勇敢地被孤立”。孤立,不是说独自生活、不去建立人际联系,而是着力提高联系的质量,减去不必要的被动性的社交 —— 我若未能成我自己,何以与他人、与这世界共舞?岸见一郎是一位哲学家、心理学家,更是一位妙人,像《安神晚课》的周之江老师那样的生活家。推荐读一读磨铁家出版的岸见全集,或可得生活之二三妙法,安神于自我小宇宙;而后,更加勇敢地去做自己,平等、真实的自己。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过好自己的人生,不必活得和大家一样

        初读《被孤立的勇气》,便被其打破常规的观点触动。在人人追求 “融入” 的时代,这本书却告诉我们,不必为了迎合他人而丢掉自我,适度的 “不适” 反而能守护本真。 它清晰区分了 “被孤立” 与 “孤独”:前者是被动的隔离,后者是主动选择的自我空间。书中提出的 “切断不必要联系才能建立真正连接”,看似悖论,实则充满智慧。真正的人生丰富度,从不取决于关系数量或他人认可,而在于能否接纳真实的自己,拥有承受非议的勇气。 读完才明白,最大的自由不是与所有人同行,而是有底气与阻碍自我成长的人和事保持距离,在清醒的自我认知中,活出独属于自己的人生。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磨铁图书

        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众类民营图书公司之一。磨铁图书是业内知名作者公认的最佳出版合作平台,目前公司已经签约王蒙、周国平、余秋雨、于丹、蒙曼、冯唐、南派三叔、当年明月、张德芬、今何在、阿桂、刘同、马东团队、白茶、郭斯特、使徒子、伟大的安妮、张悦然天下霸唱、雷米、Priest等众多业内知名作家。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畅销小说作者和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