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整套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认知架构和方法体系,实现内容开发与现场呈现实践之间的无缝对接。

内容简介

本书从“直面问题”入手,抽丝剥茧,还原本质;然后,依循“先方向、后思路;先架构、再内容;先全局,再细节”的实践操作路径,由八大章节构成逐一梳理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每个步骤及其细节的精微之处,以帮助培训师在实践操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最终,能够有效建构课程内容的价值链条。作者基于十几年的实践经验,结合大量实践案例,深度剖析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中的实际问题,跳出所谓经典理论工具模型的窠臼,以终为始地逐一疏导其中的障碍,建构了一整套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认知架构和方法体系,实现内容开发与现场呈现实践之间的无缝对接,为最终“向学员(职业者)提供有价值的滋养”这一职业培训目的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读
  • 总序
  • 成长路上,你的温暖是一抹亮丽的色彩
  • 第一章 直面问题:从一些典型案例说起
  • 一、指向不明:无的放矢,乱箭齐发
  • 二、目标摇摆:左冲右突,浪费弹药
  • 三、缺筋无魂:六神无主、不知所云
  • 四、专业至上:坐井观天、自说自话
  • 五、迷信权威:远离实际、空洞无物
  • 六、无视常识:逻辑混乱、张牙舞爪
  • 七、囫囵吞枣:鹦鹉学舌、断章取义
  • 八、生造概念:翻炒旧饭、旧瓶新酒
  • 九、回避问题:东拼西凑、应付了事
  • 第二章 培训课程的“六线模式”开发步骤
  • 一、经典的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模型
  • 二、培训课程的“六线模型”
  • 三、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八大步骤
  • 第三章 把握培训需求,确定培训目标
  • 一、培训需求的三个层次
  • 二、员工个体需求对培训课程开发的影响和作用
  • 三、学员内在需求的混沌模型
  • 四、培训需求的来源
  • 五、培训需求调查的三角模型
  • 六、培训需求调查的对象
  • 七、培训需求调查的方法及实施
  • 八、分析调查结果:定义问题并建构因果链条
  • 九、培训需求与课程目标的链接
  • 十、确定有效的课程目标
  • 第四章 建构课程的“骨骼脉络”:逻辑框架设计
  • 一、以“工作场景问题的因果链条”为线索的课程内容开发思路
  • 二、搭建课程整体逻辑架构的四大基础
  • 三、建构课程框架需要考虑的三个因素
  • 四、建构课程主题的三个维度
  • 五、搭建课程内容的逻辑层级
  • 第五章 组建课程的“肌体血液”:多维内容开发
  • 一、了解并准确把握课程的五个点
  • 二、以“发掘深度价值链条”为依归的内容开发思路
  • 三、课程内容选择的梯级模型
  • 四、选择并组织五种类别的课程内容
  • 五、课程内容开发的基础:素材收集与整理
  • 六、不同类别课程的内容开发思路
  • 第六章 “课程包装”:课程要件的制作与完善
  • 一、培训课程的基本要素
  • 二、编写授课计划书
  • 三、PPT课件制作的要素和要求
  • 四、培训师手册的编制
  • 五、学员手册的编制
  • 六、案例的设计与编写
  • 七、学员作业与测试的编写
  • 第七章 课程细节的打磨
  • 一、设计课程的进程和节奏:培训行为配置表
  • 二、梳理课程的“经络”:培训形式与方法的选择
  • 三、准备课程实施的资源
  • 四、培训课程的阶段性评价与修订
  • 第八章 课程培训效果评估
  • 一、培训效果评估概述
  • 二、反应层评估
  • 三、学习层评估
  • 四、行为层评估
  • 五、结果层评估
  • 第九章 重构职业培训课的理念认知
  • 一、从两个关键词说起:“想法”与“做法”
  • 二、认清“培训课程”
  • 三、了解并把握学科性课程与培训课程的差异
  • 四、把握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TTT培训师精进(中篇)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359 本)📚📚TTT 培训师精进(中)》📚📕 唯一培训课程的实践,聚焦职业培训的有效实践和培训师自身的职业发展,以 “人本、践诺、责任、成长” 的价值导向为核心理念,紧紧围绕 “现场呈现与演绎效果” 和 “课程设计与内容开发” 两大核心任务,牢牢把握 “培训师功力沉淀与修为” 这一基石和关键,开辟一条 “想行当可行,所言即所做;所做即可立,所立当可信” 持续改善的精进路径。📕 ISD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即教学系统设计。它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知识,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并从中找出最佳答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ISD 模型的操作步骤及内容如下:(1)分析:对教学内容、学习内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2)设计:对学习资源、学习情景、认知工具、自主学习策略、管理和服务进行设计。(3)开发:根据设计内容进行课程开发。(4)实施:根据课程开发的成果实施培训。(5)评估:对开发的课程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 HPT 即绩效干预模式,是一种操作方式,即通过确定绩效差距,设计有效益和效率的干预措施,获得所希望的人员绩效。它涉及行为心理学、教学系统设计、组织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多学科的理论,是绩效改进的一种策略。📕 HPT 模型的操作步骤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绩效分析:包括组织分析、岗位分析、环境分析等内容。(2)绩效差距分析:产生绩效差距原因的分析。(3)设计 / 开发分析:包括绩效支持、员工发展、组织交流、人力资源、财政系统等方面的设计与开发。(4)执行分析:包括管理改革、过程咨询、员工发展、通信、网络、联盟等方面的内容。(5)评估分析:包括形成性、总结性等方面的评估。📕 CBET 模型即能力本位教育培训模式。能力可以是动机、特性、技能、人的自我形象、社会角色的一个方面或所使用的知识整体。所以,能力是履行职务所需的素质准备。通过培训,可以使人的潜能转化为能力。📕 能力本位指的是从事某项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系统,一般由若干项综合能力构成,而每一项综合能力又由若干专项能力构成,一项专项能力则包括知识、态度、经验和反馈等。📕 反应层评估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学员的感性认识评估培训项目,包括学员的态度、活力、热情、兴趣和支持等方面内容,以及学员对培训师的基本评估。反应层评估的时机与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培训过程中观察学员的反应进行评估,一般采用 “培训观察报告”。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博瑞森管理图书

    博瑞森管理图书成立于2005年,专注于本土管理类图书的策划与出版。产品定位:企业阅读 本土实践。与企业中的管理实践者一起,立足本土环境,追求卓越实践,传播最适合当下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知识。作者主要来源于管理咨询领域内的实战专家群体和企业管理一线的经营者或经理人。 博瑞森目前出版的图书分为经营、管理、营销、行业四大类,年出版新书80余种,已经成为国内本土原创管理类图书的知名品牌。 博瑞森图书最大的特点:“本土”——理论和思想可以来自古今中外,但一定要适应本土;“实战”——作者都是从企业市场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实战性是渗到骨子里的。读者亲切地评价博瑞森图书的价值为“多读干货,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