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球繁荣,何以可能?经济学家德龙在寻找答案。本书归纳了造就繁荣的变量,也在总结教训,提出警告,此时此刻,尤为迫切。

内容简介

1870年以前,人类生活在极度贫困中,缓慢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果被不断膨胀的人口吞噬。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发明创造加速推进,技术能力每过一代人得以翻番,最终改变了全球经济生活的面貌。前人以为,这种力量将帮助我们建立起完美的理想社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本书中,知名经济学家布拉德福德·德龙讲述了1870—2010年工业实验室、现代公司组织和全球化如何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物质繁荣,它们给人类和全球带来了何种变化,以及为何没能帮助我们建立起理想社会,反而使全球陷入了气候变暖、经济衰退、不确定性与不平等加剧的困境。

本书以令人惊叹的广度与深度,向读者揭示了加长版20世纪的发展真相:远非大幅跃进,而是蹒跚前行。

目录

  • 版权信息
  • “比较译丛”序
  • 引言 我的宏大叙事
  • 第1章 走向全球化
  • 第2章 技术驱动型增长的加速
  • 第3章 发达国家的民主化
  • 第4章 全球帝国
  • 第5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6章 喧嚣的20世纪20年代
  • 第7章 大萧条
  • 第8章 现实版社会主义
  • 第9章 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
  • 第10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第11章 敌对但共存制度之间的冷战
  • 第12章 南方国家经济发展的虚假或真实的起步
  • 第13章 包容
  • 第14章 社会民主主义的辉煌三十年
  • 第15章 转向新自由主义
  • 第16章 全球化重启、信息技术与超级全球化
  • 第17章 大衰退与乏力的复苏
  • 结论 我们仍在蹒跚走向乌托邦?
  • 致谢
  • 注释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9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世界如何去印度化

    最近流行了说 “美国印度化了”,但事实上他们本来就同出一源,属于印欧雅利安的不同分支。本就同出一源,谈何 “印度化”?印度古代宗教不管怎么千差万别,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都是围绕着主神、战神和民事神三层结构展开的,这三层神话结构反映到政治秩序上,就是祭司阶层(婆罗门)、武士阶层(刹帝利)、平民阶层(吠陀)三个等级,不仅印度,希腊、罗马、波斯都是如此。请注意印度第四等级首陀罗不是雅利安人,是属于不可接触的奴隶(不是人)。本书非常精炼和清晰的记述世界 140 年现代化探索之路,作者已经没有福山的自信,不能说美利坚就是灯塔,也算详细的记录了马列的探索,西方学者优秀的之处虽然有立场,但下笔还算含蓄和 “客观”,讲述苏联计划经济在信息处理与激励机制上的根本缺陷,批判二战前的德意法西斯主义经济模式,讨论北欧社会民主主义的 “民主化与乌托邦建构”,但对东亚经济奇迹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制度创新,因为文化的陌生,只能用 “奇迹” 解释。140 年来因为 “信息 “传输”+ 储存的进步,人类的经验叠加进步,产生了 “科学” 发展的指数级别的进步,科学的进步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衣食住行 + 医学有极大的进步,世界的人口也蓬勃发展,但是欧美文化上的 “印度” 等级属性,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自然会产生不断严峻的阶级矛盾不断激化,自然就会产生战争。游牧民族天然的 “印度” 基因,就是通过疆域扩大,掠夺资源和奴隶创造财富,二战后的欧美繁荣,特别是苏联解体后,是建立在 “新自由主义” 的资本全球化,将地球村印度化,让欧美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开疆扩土,从南方国家(亚非拉)掠夺的财富,缓和了国内的阶级矛盾,骨子里第三世界是第四种姓的首陀罗,只是西方统治阶层在国家内部,被迫解放家奴,如同八旗扩编,最早是军队中引进黑人,到二战后给妇女和黑人投票权,教育平权,看美国不断扩大的移民来源,从意大利和爱尔兰,到东欧斯拉夫和拉美、亚裔不断吸收下层精英,出现了繁荣期,但美国那些个红脖子、老白男、铁锈带蓝领,即 MAGA 派中坚力量,再加上有南非民族烙印的马斯克,他们认为四个种姓搞不清楚自己位置,乱套了。黑人、拉美裔和亚裔,你们这些首陀罗怎么也能上位呢?自然拥趸懂王,妄图恢复雅利安的美国。今天美国的问题倒不是 “印度化”,而是欲去印度化而不得。(题外话,不少高华拥护懂王是以为拿了美国身份,自己就是上三旗了)但出身婆罗门的甘地脱去西装,手持纺车的 “反现代化”,他深知工业化的本质是最大限度的社会分工和集体主义平等平权,这将和种姓制根本冲突,因为教义就是命由天生的因果轮回,如果物质极大丰富,就不能让四个等级平稳有序,中国式的 “爱民如子” 的扶贫和集体主义的 “转移支付” 是游牧民族不能理解的文化盲区。自然认为如果你们想过上我们上等人的生活,肯定是要来抢劫我们,呼吁愚民 “小院高墙”,印度教的西方人,根本不理解东方集体主义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岭”,“我活不活无所谓,我只要你死。” 的牺牲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2025 年 #123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870 年以前,人类生活在极度贫困中,缓慢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果被不断膨胀的人口吞噬。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发明创造加速推进,技术能力每过一代人得以翻番,最终改变了全球经济生活的面貌。前人以为,这种力量将帮助我们建立起完美的理想社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本书中,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布拉德福德・德龙讲述了 1870—2010 年工业实验室、现代公司组织和全球化如何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物质繁荣,它们给人类和全球带来了何种变化,以及为何没能帮助我们建立起理想社会,反而使全球陷入了气候变暖、经济衰退、不确定性与不平等加剧的困境。本书以令人惊叹的广度与深度,向读者揭示了加长版 20 世纪的发展真相:远非大幅跃进,而是蹒跚前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为我们剖析了技术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逻辑,也展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之间复杂的联系。但它也有局限,主要聚焦欧美经济史,对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分析较少 。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23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