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推荐叙事疗法本,深入讲解和案例分析。

内容简介

鉴于叙事疗法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等特点,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李明博士从2002开始一直致力于叙事疗法在中国的本土化,本书是其19年来大量的引介、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结晶。本书从叙事理念层面对叙事疗法做了深入地讲述,并从理念及技术层面对叙事疗法与西方各流派咨询技术做了对比,并附有作者就相关内容的解答。此外,本书增加了大量的案例材料和对话讨论,这也使得可读性增加了不少。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自序
  • 第1章 叙事疗法:故事里的别样人生
  • 叙事疗法需要转变的两个理念
  • 分别心向平等心转化
  • 咨询师的反身能力
  • 叙事的全息理论
  • 从任何地方开始咨询
  • 叙事的关键
  • 第2章 颠覆与解放:心理治疗的后现代思潮
  • 后现代的含义
  • 后现代的倾覆性
  • 两种基本认知模式
  • 范式认知
  • 叙事认知
  • 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思维方式差异
  • 前现代思维方式的权威认同
  • 现代主义思维方式的制度认同
  • 后现代思维方式
  • 后现代的价值体系
  • 后现代的治疗
  • 第3章 聆听:听听问题的另一面
  • 讲法和听法之间的关系
  • 倾听的类型
  • 被动的倾听
  • 主动的倾听
  • 双重倾听
  • 正确的聆听技巧
  • 第4章 外化:人生是一个动词
  • 心理学中的“外化”
  • 精神分析中的外化
  • 叙事疗法中的外化
  • “外化是个动词”的内涵
  • 内涵一:讲述的人生是不断生成的过程
  • 内涵二:自我是流动、变化的
  • 内涵三:来访者的诉求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 内涵四:“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 外化技术的两个层面
  • 觉察自我立场
  • 第5章 改写:做自己人生的作者
  • 诠释学对叙事理论的影响
  • 文本创造性诠释
  • 文本创造性诠释第一层:实谓
  • 文本创造性诠释第二层:意谓
  • 文本创造性诠释第三层:蕴谓
  • 文本创造性诠释第四层:应谓
  • 文本创造性诠释第五层:必谓
  • 从诠释学看改写
  • 第6章 叙事与人本主义心理咨询
  • 叙事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共同特征
  • 叙事疗法:比人本还人本
  •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的思想根源
  • 人本主义治疗的理念
  •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生效的三个条件
  •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过程
  • 叙事治疗与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分水岭
  • 人本主义的反智主义倾向与叙事治疗的探索、创造
  • 第7章 正念叙事
  • 正念的起源
  • 正念和叙事疗法的汇通
  • 文化背景
  • 理念的汇通
  • 叙事理念和禅宗修法的汇通
  • 放大细节,提高心理分辨率
  • 正念认知对叙事疗法技术的提升
  • 正念叙事疗法和佛教中的正念区别
  • 第8章 叙事催眠治疗
  • 催眠的流派分类
  • 催眠与叙事疗法的共同特征
  • 共同特征一:顺应来访者的价值诉求
  • 共同特征二:自我状态的主动教育
  • 共同特征三:触碰人的核心价值观
  • 叙事催眠疗法
  • 埃里克森式的催眠
  • 第9章 叙事疗法与认知疗法
  • 认知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念
  • 共同观念一:行为背后是有认知的过程的
  • 共同观念二:认知是可以被监控的
  • 共同观念三:认知的改变会导致行为的改变
  • 叙事疗法与认知疗法理念的汇通
  • 叙事疗法和认知疗法的区别
  • 第10章 叙事与精神分析
  • 对人类经验的故事性关注
  • 构建新的生命主题或意义主题
  • 第11章 叙事心理分析治疗
  • 精神分析和分析性治疗
  • 分析性治疗和叙事疗法的汇通
  • 分析性治疗各流派的共同特征
  • 理解精神分析的两大观点
  • 精神分析是一种道德对话,而不是一种医学治疗
  • 精神分析位于医学与宗教两座巅峰的交界之处
  • 分析性治疗与叙事疗法的差异
  • 第12章 叙事心理与阿德勒疗法
  • 阿德勒的生平
  • 阿德勒的两个重要观点
  • 叙事疗法和阿德勒疗法的汇通之处
  • 叙事疗法和阿德勒疗法的区别
  • 第13章 叙事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 叙事疗法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在故事层面的差异
  •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对阴性力量的重视
  • 叙事疗法对“无”的力量的重视
  •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的四个阶段与叙事疗法的汇通
  • 第一个阶段:意识化
  • 第二个阶段:觉察
  • 第三个阶段:教育
  • 第四个阶段:自性化过程
  • 叙事–荣格象征
  • 自性化绘画的意义
  • 阻止自性化实现的三个阻碍
  • 荣格《红书》的意义和限制
  • 每个人内心的“红书”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3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好的叙事疗法进阶书籍

    非常喜欢李明老师,上过壹心理中李明老师的所有课程。因为我本身也是叙事流派的咨询师,听他的课觉得启发很大。这本书的内容部分和李明老师的课程重合,但是更多介绍了叙事疗法和其他疗法的对比,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李明老师除了叙事疗法之外,也精通精神分析。通过对比,能让我对叙事背后的理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比较适合进阶的叙事疗法学习,而不太适合叙事疗法的新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叙事心理流派的简明框架

      想要弄清叙事疗法的梗概,查找资料时借机翻开 <明述叙事疗法>,立即被李明老师呈现叙事疗法的手法吸引。     从后现代的定义入手不经意间让人鸟瞰后现代疗法的思想来源、理论背景和时代定位。叙事学派不是权威崇拜、价值盲从,而是讲求顺应来访者内心和适合其所在的语境、环境和情境,所谓 “观其全,知其通,取其宜”。     李老师不是采用拉认知失调的方式阐释叙事的特征,而是采用与各种心理流派对比的方式凸显叙事疗法的 “新和变”。对于各种疗法要领的信手拈来,让人对于李老师的深厚理论和丰富实践印象极为深刻。     以故事引出故事,借故事理解故事,用故事疗愈故事。“飞花摘叶皆可为剑”,看似轻松不经意间的对话背后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看似不讲框架和结构的表面却暗合文化、思想的变迁。     “若能撇开终成苦,各能捺住即成名”。不纠结对错,不陷于规则,不确定终点,更人本主义,更精神分析,更赓续传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叙事是成人之美的疗法

        作为学习叙事疗法的参考书,可以拓宽自己的学习视野,加深丰富对于叙事疗法的理解。剥开来揉碎了跟其他疗法进行对比,可以更加宏观地理解叙事。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2条书评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