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让人际交往能力飞跃式提升的“沟通宝典”。

内容简介

心理治疗大师、家庭治疗的创始人弗吉尼亚·萨提亚认为,每个人都是一座冰山,能被看见的只是外在的行为。我们在人际沟通中,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行为,因为复杂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都隐藏在水面之下——那是我们真正期待被看见的部分,也是深层次沟通发生的地方。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不但能用于自我探索,更是人际沟通的利器。沿着冰山脉络展开对话,只需寥寥几句,就能带来惊人的神效。因为那是真正“直抵内心”的对话,是让彼此感觉被看见、被理解的沟通方式。

本书作者李崇建深耕萨提亚模式教学与咨询二十年,在这本书里,他诠释了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并以中国读者日常生活中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等实例,教读者从外在的事件、行为、应对姿态入手,一步步探索和走进自己与他人的内心。阅读这本书,不但能够疗愈自己,也能学会和他人有效沟通,实现深刻而亲密的联结。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在宁静的旅程
  • 楔子
  • 第一章 远方
  • 第二章 水平面下
  • 第三章 靠近
  • 第四章 好奇
  • 第五章 开展
  • 第六章 成长
  • 第七章 渴望
  • 第八章 联结
  • 第九章 同理
  • 第十章 接纳
  • 第十一章 扩散
  • 终章
  • 回响
  • 附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理解我们内在的冰山

    我是冲着 “内在的冰山” 这几个字打开的这本书。因为我很想把自己行为的底层原因给巴拉出来好进行深层疗愈自我。没想到读着的时候总会有种读我还没读完的那本《萨提亚深层沟通力》的感觉,我一搜,好嘛!原来就是同一个作者写的书📚看来,其实这就考验我的知识迁移能力了。这本书的举例基本都是要如何去理解孩子的内心,达到真正的无阻碍沟通。我对沟通这块儿有两点需求 —— 一是和内在小孩沟通,二是跟其他人沟通。对于内在小孩的沟通,我想,书末尾那两张图应该存起来多做实践。对于与其他人沟通,我现在最欠缺的就是我的情绪在沟通过程中一波动,就容易造成最终沟通跑题😰🌹这个时候,我需要:其一是对情绪的觉察。起码在情绪升起时,要懂得觉察自己,觉察就是知道自己的情绪。其二是停顿。最起码能停下情绪的 “应对”,比如,不再指责、不再说理、不再讨好。其三是停顿之后,要为自己做些什么?这里,就需要启动 6A 自我情绪联结。🌻6A 情绪联结:觉察 aware 承认 acknowledge 允许 allow 接受 accept 转化 action 欣赏 appreciate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退一步倾听,进一步贴心

      萨提尔理论中的冰山模型,在书中得到了极具东方智慧的诠释。作者没有停留在理论的简单复述,而是将其转化为一种生命体验的哲学。每一层冰山的探索,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自我发现之旅。从行为到感受,从感受到观点,从观点到期待,从期待到渴望,最终抵达 "自我" 的核心,这个过程犹如剥洋葱般令人泪流满面,却又充满治愈的力量。书中对 "一致性沟通" 的阐释尤其发人深省。在这个充斥着虚假与防御的社交时代,我们习惯了用指责、讨好、超理智或打岔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却在这些防御机制中逐渐迷失了真实的自我。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如何在关系中保持真实,如何在表达自我的同时尊重他人,这种平衡的艺术,正是现代人最需要修习的功课。特别令人震撼的是书中对 "渴望" 层次的剖析。作者指出,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渴望都是相似的:被爱、被理解、被接纳、被重视。这些看似简单的需求,却常常成为我们一生追寻的目标。书中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展现了当这些渴望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如何在关系中制造各种戏剧性场面,而这些戏剧背后,都是一个个渴望被看见的灵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跟着老师练习,练习,再联系。

        获益匪浅,我居然不知道描述情绪还有那么多的词汇,以前自己的情绪描述的不准确。觉察自己,接纳自己,爱自己吧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