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座专门存放被出版社拒绝的手稿的图书馆,一部突然出现的畅销杰作,一位据说从未看过一本书的无名作者,一个关于书与人的悬念迭起的故事。

内容简介

位于法国布列塔尼克罗宗市有一座“退稿图书馆”,十几年来专门收藏由作者本人亲手交付的无法出版且放弃出版指望的书稿。出版界小有经验的编辑黛尔菲和未婚夫、失意的年轻小说家弗雷德里克在偶然探访图书馆时发现了一部杰作:《爱情故事的最后时分》,作者名叫“亨利·彼克”。

谁是“亨利·彼克”?黛尔菲和弗雷德里克在调查作者身份的过程中,发现这是一位已过世的披萨师傅,而在他的遗孀和女儿眼里,亨利·彼克几乎从不碰书,生活更是与写作丝毫不沾边。

出人意料的是,当书稿在黛尔菲的运作下出版后收获了巨大成功,鲜有人问津的退稿图书馆也由此名声大振。但是,也有人开始怀疑遗珠之作的作者身份,除了书稿封页上的姓名,还有什么能证明终日忙于小披萨店生意的男人在写着向伟大诗人普希金致敬的小说?事件是否另有曲折,又或整个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爱情故事的最后时分”似乎也悄悄降临在与此相关的每一个人身上……

大卫·冯金诺斯铺陈法国文坛、出版界的真实背景,热门作品、作家、书评家、文学奖项竞相登场,远离文坛的“退稿图书馆”煞有介事地存在着,悄然在某一天创造奇迹。随着一场文学梦的讽刺实现、一层层悬疑甚或阴谋的推进。冯金诺斯呈现的是一部“书之书”,一部质疑文学理想、拷问爱情真义、有着游戏精神的小说,也是一部好读之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分
  • 1
  • 2
  • 3
  • 4
  • 第二部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第三部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第四部分
  • 1
  • 2
  • 3
  • 4
  • 5
  • 6
  • 第五部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第六部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第七部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第八部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第九部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后记
  • 1
  • 2
  • 3
  • 4
  • 5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阅读完全是一场自我的狂欢,人们总是无意识地在书里寻找共鸣。

    有一个图书馆,专门存放那些被出版社拒绝的书籍。失意的人与失意的书在那里找到容身之处;许多份孤独聚在一起,因为共同的寂寞而相互慰藉。而若你去那里看一看,那些与光明逆着走的书页或许会接受到你的光亮,或许会幻化出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人们总是以为,得到出版就是找到圣杯。那么多人在写作时都梦想着找到它的那一天,但比起无法出版的痛苦,还有更加残忍的事情:出版后没有得到一点关注。几天之后,这本书就哪儿也不见了,你一间间书店地找过去,可怜巴巴地想要寻找一丝这一切存在过的痕迹。出版一本没有读者的书,就像是对 “无人问津” 这四个字做一次最生动的演绎。很多初试写作、渴望得到肯定的文学爱好者,大概都经历过望穿秋水继而希望破灭的时刻 —— 你的投稿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运气好点,也许能收到一封礼貌的退稿邮件。小说《退稿图书馆》,就演绎了一出由 “退稿” 启幕的群像戏码。读者总是能够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在一本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阅读完全是一场自我的狂欢。人们总是无意识地在书里寻找共鸣。作家们可以写出最荒诞不经或莫名其妙的故事,但总有读者会对他们说:“真是不可思议,您写出了我的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定要看到最后的小说

      结局很戏剧。看不到最后就看不到真相,当然,直接看最后就剧透了。法国人么,浪漫开放大胆,这三个词在这部小说里表现的淋漓尽致。作者构建的情节也很到位,从不用同人物线指向同一个目标:那本没出版的小说到底是谁写的?一点点黑色荒诞的幽默感藏在里面,伏线埋了一根又一根。这是一本披着文艺外皮的侦探小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像极了一座退稿图书馆

        一座专门存放被出版社拒绝的手稿的图书馆,一部突然出现的畅销杰作,一位据说从未看过一本书的无名作者,一个关于书与人的悬念迭起的故事,当一部书稿被完成后,它不知道自己会去往哪里。它在各种不确定中漂游,直到被一座桥重新连接起来,人们渐渐发现了生活原本的模样…… 每个人,都是这样一部书稿。每个人生,都像极了一座退稿图书馆。 大卫・冯金诺斯的魔力在于真实。整本书的设定,好比俄罗斯套娃,我们读着《退稿图书馆》,书中人读着《爱情故事的最后时分》,而爱情故事里的人又感动着小说中的人物以及书外的我们。三个平行的宇宙,彼此是单向的,不禁让人追索:我们的存在是否真实呢?是不是在我所在的世界之外,同时存在那么一群 “人” 在观察我们呢?《退稿图书馆》的灵感源自于美国作家理查德・布劳提根的小说。开篇作者便告知,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这样一个图书馆。巧妙的是作者将图书馆腾挪回小说里,现实与小说交织着,让我门分辨不清哪是小说,哪是现实。或许他想说的,正是现实像极了小说,人生像极了退稿图书馆,充满了埋没,也充满了可能性,只要愿意尝试,人生便可缤纷多彩。 一位老妇人,在丈夫离世多年后,突然被告知她的丈夫居然写了一部小说。对她来说,在承认现实的同时,定然非常难受:丈夫拥有另一副面孔,自己不知道的面孔,比向着自己的那一个深邃许多的面孔。难道自己这辈子都是跟一个虚幻的人度过的?知道这 “真相” 的时候,她觉得孤寂吗?难道自己一开始就被退稿了吗…… 故事一路反转,故事情节牢牢把控着读者的情绪,让人沉浸,广生共鸣。 我们能够在小说中看到许多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因为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定是细致入微的。细微即真实,唯有真实才具有说服力。 对于人心、资本的真面目,书中也写得通透。被发掘的《爱情故事的最后时分》一举成名,资本便循迹而至,野蛮模仿。然而,资本要的是噱头,不是真实,不是真正的文学。趋利,顾不得人。资本选择了被退稿最多的人,费心包装,极力营销,却根本不在乎这位作者之后的冷遇。面对被操控的人生,一夜成名的闹剧之后,将留下什么呢?人生像极了一座退稿图书馆,被退稿的是生活中真实的模样,是偶尔沉寂,偶尔惊喜。人生的标准不是光鲜夺目者胜利,也不是默默无闻者的赞歌。人生是偶然编写的必然。作者在终章把这一切谜团解开了摆在我们面前,把真实的钥匙摆在恍然大悟的我们面前,被退稿的人们已经找到了心中最重要的东西 —— 爱,爱自己,爱人生,爱真实。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