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纽约大学教授、古根海姆奖得主迈克尔·斯特雷文斯新作。揭示了塑造了近现代科学与现代世界的铁律。

内容简介

本书回顾了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对哲学家的思想及研究进行了总结,对两千年间多位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也用生动的笔触和形象的比喻带领读者走到许多个科学争辩的历史现场,引领读者进行了一番细致入微的科学与思考的探索之旅。

作者认为,“知识机器”就是近现代科学,它是能够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机器,能够不断创新并且具有实证性。作者总结提出了统治科学的“铁律”,同时向我们揭示,科学家绝非毫无偏见或者私心的完人,但在科学铁律的约束下,他们自发地把那些偏狭与私欲排除在了科学实证研究的范围之外,在科学争论中,一切都按照游戏规则来。

这正是《知识机器》中作者所揭示的,是解释的铁律造就了近现代科学、令这一知识机器以如此大的能量持续改造人类社会及文明的原因所在。而如今,面对全球气候问题、肆虐的流行病,我们人类尤其需要来自知识机器的建议。对此,作者的建议是:“我们重视和赞扬知识机器,给予它成长所需的自主权。”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走出西方……——解读斯特雷文斯的《知识机器》
  • 引言 知识机器
  • 第一部分 方法大辩论
  • 第1章 发掘科学方法
  • 第2章 人性的脆弱
  • 第3章 科学本质上的主观性
  • 第二部分 科学是如何运作的
  • 第4章 解释的铁律
  • 第5章 培根趋同
  • 第6章 科学解释的原料
  • 第7章 追求客观性
  • 第8章 观察至上
  • 第三部分 科学为什么过了这么久才出现
  • 第9章 科学的非理性战略
  • 第10章 与美的斗争
  • 第11章 科学的出现
  • 第四部分 今日科学
  • 第12章 建立科学思维
  • 第13章 科学与人文主义
  • 第14章 知识机器的维护与保养
  • 致谢
  • 新术语汇编
  • 注释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8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回顾了科学的诞生和发展的历史

    ​ 这本《知识机器:非理性如何造就近现代科学》看完了,它主要回顾了科学的诞生和发展的历史。​​ 本书中所说的 “科学” 是当今世界上大部分人赖以生存的那个科学,是在大学和研究机构里不停地运转着的科学,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各种商品背后的科学。感觉上,有点像我们日常挂在嘴边的科学一词的内涵,但具体的定义,作者在本书中没有明确界定。​  ​ 书中所谓的 “非理性”,是指科学反叛欧洲博大精深的哲学文化和基督教传统的实质,同时也指该知识机器在与欧洲传统哲学和基督教完全相悖的文明 / 文化土壤里生根开花、与之并存的现实。​​ 科学方法的核心,作者称之为铁律,指的是:        1.力图通过经验性检验来解决所有的争论。        2.要通过经验性检验在一对假设之间做出选择,需要进行实验或者测量,实验或测量的结果可以用某个假设(和所属的理论群)而非另一个假设来解释。​​ 科学看上去是很客观的,但其本质上又是主观的。客观表现在实验的素材,测量的数值等等,但是如何解释实验得到的数据却是主观的。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可能会分成不同的阵营,却个个都能自圆其说。但是符合铁律的科学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刚刚构建起来的看似完美的理论往往又是错误的或者说是受限的。而科学的进步就是在这不断建立与打破之前螺旋上升的。准确来说是不断变化的,因为 “螺旋上升” 已经是在理想化预设科学前进的方向了。​​ 人类要保有谦卑之心,不要想着完全了解这个世界。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