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较为完备的利比亚通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王铁铮教授主编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8卷本《非洲阿拉伯国家通史》之《利比亚史》。

本书贯穿古今,较为完整地展现了利比亚的历史画卷,涉及利比亚古代文明的历史交往、卡拉曼利王朝的兴衰、奥斯曼帝国治理下的利比亚、意大利殖民时期的利比亚、利比亚联合王国的兴衰、卡扎菲治理下的利比亚、后冷战时代的利比亚等内容,全面介绍了利比亚的自然环境、社会与经济面貌、历史沿革与政治发展,多角度展现了利比亚的过去和现在。

目录

  • 版权信息
  • 《非洲阿拉伯国家通史》总序
  • 绪论 利比亚概况
  • 一、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 二、 人口状况
  • 三、 教育体系的演变
  • 四、 利比亚历史发展的特点
  • 第一章 利比亚古代文明的历史交往
  • 一、 多种文明行为体的递嬗
  • 史前文明
  • 腓尼基人
  • 希腊人
  • 二、 罗马与迦太基角逐下的的黎波里塔尼亚
  • 迦太基战争
  • 朱古达战争
  • 部落起义
  • 罗马对利比亚的统治
  • 三、 罗马治下的的黎波里塔尼亚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 农业产区
  • 农业种类
  • 社会生活
  • 语言与文化
  • 四、 阿拉伯人征服下的北非
  • 阿拉伯人征服北非
  • 外来部落的入侵
  • 的黎波里塔尼亚的穆拉比德人、穆瓦希德人与哈夫西德人
  • 五、 阿瓦拉德王朝统治下的费赞
  • 费赞的早期历史
  • 阿瓦拉德王朝的崛起与建立
  • 阿瓦拉德王朝的内部争斗
  • 阿瓦拉德王朝的内战与终结
  • 第二章 卡拉曼利王朝的消长
  • 一、 卡拉曼利王朝的兴起
  • 奥斯曼帝国第一次占领利比亚
  • 卡拉曼利王朝的建立
  • 卡拉曼利王朝的中衰
  • 卡拉曼利王朝的内战
  • 西迪·尤素福重新夺回的黎波里
  • 二、 西迪·尤素福帕夏治理下的的黎波里
  • 地中海海军强国
  • 美国—卡拉曼利王朝战争
  • 平息内乱
  • 的黎波里帕夏的财政状况
  • 三、 卡拉曼利王朝的没落
  • 重整海军
  • 部落起义
  • 外患频仍
  • 四、 卡拉曼利王朝的衰亡
  • 西迪·尤素福让位
  • 大国安排
  • 内战与卡拉曼利王朝的倒台
  • 第三章 奥斯曼帝国治理下的利比亚政治、经济与社会
  • 一、 奥斯曼帝国在利比亚统治地位的确立
  • 奥斯曼帝国占领利比亚的国际政治环境
  • 胡萝卜加大棒:奥斯曼帝国与部落的互动
  • 奥斯曼帝国确立统治地位
  • 二、 行政机构的变革
  • 加强中央集权
  • 行政委员会
  • 法院、邮政与电信系统
  • 三、 经济和社会
  • 经济发展特点
  • 主要农产品
  • 手工业
  • 四、 内外贸易的拓展
  • 经济贸易和市场活动
  • 商旅贸易
  • 海上贸易
  • 税收和财政
  • 第四章 意大利殖民时期的利比亚
  • 一、 殖民前的北非局势
  • 环地中海地区局势的变化
  • 意大利向利比亚的渗透
  • 意大利与奥斯曼帝国政府的冲突
  • 青年土耳其党同意大利的交涉
  • 二、 意大利占领利比亚的进程
  • 占领利比亚
  • 路易斯安那条约
  • 奥斯曼帝国军队撤离与利比亚抵抗运动的开始
  • 费赞战役、米兹达和古尔达比亚战役
  • 一战期间的抵抗运动
  • 三、 利比亚抵抗运动的结束
  • 英国、意大利与赛努西教团关系的变动
  • 伊德里斯与英国和意大利协商
  • 的黎波里共和国
  • 意大利法西斯殖民下的利比亚
  • 第五章 内外力量竞逐下的利比亚国家构建
  • 一、 昔兰尼加埃米尔国的建立
  • 昔兰尼加的政治活动
  • 昔兰尼加埃米尔国的建立
  • 政府运行
  • 二、 的黎波里塔尼亚与费赞地区的政治活动
  • 的黎波里塔尼亚的政治活动
  • 在两省联合问题上的争论
  • 利比亚解放委员会的努力
  • 费赞地区的政治活动
  • 三、 域内外国家在利比亚问题上的博弈
  • 大国在利比亚问题上的博弈
  • 域内国家和组织的基本主张
  • 利比亚问题提交联合国与贝文—斯福尔扎计划
  • 联合国与利比亚联合王国的建立
  • 四、 利比亚联合王国的建立
  • 立宪准备
  • 联合国大会内部各方的态度
  • 建立临时行政政府机构
  • 国民制宪会议与利比亚独立
  • 第六章 利比亚联合王国的兴衰
  • 一、 制度与机构建设
  • 宪法与联邦制度
  • 政治架构
  • 行政、司法与政党
  • 第一届政府
  •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博弈
  • 二、 利比亚早期现代化的两条道路之争
  • 利比亚实行联邦制
  • 利比亚联邦制政府的运转
  • 利比亚从联邦制向集权制的转换
  • 早期现代化道路评析
  • 三、 独立初期的利比亚外交
  • 利比亚外交的国情基础
  • 利比亚和英国的联盟协定
  • 美国与利比亚关系
  • 法国—利比亚协议
  • 利比亚加入阿盟和联合国
  • 利比亚—埃及关系和苏伊士运河危机
  • 利比亚与意大利的关系
  • 利比亚与马格里布国家关系
  • 第七章 卡扎菲治理下的利比亚
  • 一、 利比亚“革命民族主义”的肇始
  • 利比亚“革命民族主义”的逻辑起点
  • 卡扎菲“革命民族主义”与伊斯兰社会主义理想的构建
  • 利比亚“革命民族主义”与伊斯兰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
  • 二、 政治合法性的构建
  • 模糊的治国方略
  • 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和民众革命
  • 直接民主
  • 《绿皮书》
  • 三、 卡扎菲政治体系的构建
  • 二元化的政治机构
  • 卡扎菲政治认同与合法性的塑造
  • 《绿色人权大宪章》
  • 四、 利比亚革命政权收回石油主权的斗争
  • 提高原油标价
  • 石油国有化历程
  • 利比亚革命政府石油国有化的原因
  • 五、 美国制裁期间利比亚的石油政策
  • 美国制裁利比亚的原因
  • 利比亚应对制裁的石油政策
  • 美国制裁对利比亚的影响
  • 第八章 后冷战时代利比亚政治、经济与外交变迁
  • 一、 后冷战时代利比亚政治结构的变动
  • 后冷战时代的利比亚局势变迁
  • 对部落力量的依赖
  • 政治统治方式和权力结构的变动
  • 超越民族主义的现代化转型
  • 二、 联合国制裁时期利比亚的石油政策
  • 联合国制裁利比亚
  • 联合国制裁期间利比亚的石油政策
  • 联合国制裁对利比亚的影响
  • 联合国、美国解除对利比亚制裁
  • 三、 后卡扎菲时代利比亚石油发展现状与趋势
  • 利比亚变局对石油工业造成的损害
  • 利比亚重建与石油生产的恢复
  • 利比亚石油生产与重建面临的挑战
  • 后卡扎菲时代利比亚的石油政策
  • 西方石油公司对利比亚石油权益的争夺
  • 四、 卡扎菲政权垮台的根源
  • 从“民众革命”到威权政治
  • 部落家族政治引发的结构性腐败
  • 民族与国家的悖论
  • 革命民族主义与国家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
  • 突尼斯和埃及“街头革命”的示范效应
  • 五、 利比亚战争的性质、原因及影响
  • 利比亚战争的性质
  • 利比亚战争爆发的原因
  • 利比亚战争的影响
  • 六、 后卡扎菲时代利比亚的政治重建进程与挑战
  • 利比亚政治重建进程
  • 利比亚政治重建的挑战
  • 利比亚政治重建的前景
  • 参考文献
  • 译名对照表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