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史学大师钱穆先生讲授,一部深入浅出、亲切易读的历史读物,填补了钱穆先生较少涉及的经济史领域的空白。

内容简介

1956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开设“中国社会经济史”课程,扼要地讲述了自上古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与财政政策,并涉及农业生产状况、土地赋税制度、工商业与城市发展、货币制度及社会阶级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分析论证了历代财政经济状况与政治、制度、社会、军事、文化乃至法律、宗教等方面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在长时段的视野下描绘出历史演进的宏观趋势。

钱穆先生是一代史学大家,造诣精深,涉猎广博,其中经济史是钱穆先生相对涉及较少的领域,本书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遗憾。叶龙先生毕业于新亚书院,曾师从钱穆先生多年,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尽的笔录,并加以整理与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讲稿。全书语言生动可读,讲解深入浅出,使读者得以更加切近地领会钱穆先生对于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 论
  •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氏族社会与农业概况
  •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
  • 第三章 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土地与工商业
  • 第四章 中国古代的四民社会
  • 第五章 汉代之经济情况
  • 第六章 魏晋时期的门第社会
  •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的传入
  • 第九章 中古时期之中国城市
  • 第十章 中国的海内外交通和贸易
  • 第十一章 唐代开始之科举社会
  • 第十二章 宋代兴起之新制度
  • 第十三章 元代统治状况
  • 第十四章 明代经济情况
  • 第十五章 宋元明三代之民间手工业
  • 第十六章 宋后之市场形式
  • 第十七章 从井田制到唐代赋税制
  • 第十八章 宋代之“飞洒”与明代之税制
  • 第十九章 清代社会经济情况
  •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财政史随想

    这是一本简略、清晰的中国财政史,各朝代的政治和经济制度都有精辟讲解,可以作财政史导读。我在思考,为什么中国曾经如此富强却落后挨打?中国地大物博、人丁兴旺,建设水利、交通成果显著,科技发达,经济体量巨大,本应领先世界,但是为什么这片土地的生产潜力没有被激发出来?从财政方面看,清朝中后期财政亏空,清政府又缺少理财能力,现代化进程必然滞后,“晚清虽欲变法,已无力自强矣”。经济体系没有形成有效循环,单纯依赖税收融资,难以产生钱生钱的模式,也难激发生产力。加上人口激增,人均分配资源更少得可怜,于是封建社会的压迫到了极点,社会就有动力推翻封建体制,探索建立新的政体。那我们又是从哪走来的呢?是氏族社会和黍稷经济,建立封建秩序的过程,有很多宝贵经验可以学习。曾经农、工、商并重,百业各有发达兴旺的时期,但是黍稷经济的内核一直不变,就像作者说的 “中国历史的优点和特点是缓进而非突变”,我们的风格不是全盘否定过去而走向迷失,注重传承。无论是贵族、游士、郎吏、门第还是科举的社会,都是在国家统一的框架底下。我们是注重秩序的,这能保护生产力,也是保持国家动员力,这关乎战争能力。我们曾经也开放,注重宗教交流和贸易往来,好物也会互换,才会有马铃薯、玉米这些粮食,曾经科技发达。但是封建体制走到明朝开始僵化,过于注重秩序而打压民间活力,增长动力不那么强劲,生活水平也不像从前那样好,城市化水平甚至倒退。没有一种政治制度是金刚不坏的,懂得纠偏才能维持国家的生命力,来适应时代需求。

      1
      3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