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复盘20世纪新儒家的学术创新,检视近代学人的经验得失。

内容简介

《现代儒家哲学研究》以当代中国文化的视野和中西哲学的融合前景作为研究和观照的出发点,从 “文化观”“心物论”“形上学”等角度,详细讨论了熊十力、马一浮、梁漱溟、冯友兰等学者在儒学上的创新和发明,探索了20世纪现代中国哲学家在发展具有中国性的哲学方面的经验。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现代新儒家的“哲学”观念
  • 第二章 熊十力《体用论》的宇宙论
  • 一 出入空有
  • 二 体用皆实
  • 三 即体即用 即用即体
  • 四 性与德
  • 第三章 熊十力《明心篇》的明心论
  • 一 习染论
  • 二 本心论
  • 三 智识论
  • 第四章 马一浮哲学的理气体用论
  • 一 从体起用
  • 二 摄用归体
  • 三 全体是用、全用是体
  • 第五章 马一浮哲学的心物论
  • 一 心外无物
  • 二 万法唯心
  • 三 离心无境
  • 四 即内在即超越
  • 第六章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与其文化多元主义
  • 一 欧化与世界化
  • 二 科学与民主
  • 三 面目与路向
  • 四 三种路向说
  • 五 社会主义
  • 六 世界语境
  • 七 全盘承受与根本改过
  • 八 文化多元主义
  • 九 进步与保守
  • 第七章 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论
  • 一 中国文化的特征
  • 二 伦理本位与集团本位
  • 三 职业分途与阶级对立
  • 四 社会进步与资本主义
  • 五 理性与文化的早熟
  • 六 韦伯的中国文化观
  • 七 梁漱溟与韦伯中国文化观之比较
  • 八 余论:民族品性与生活取向
  • 第八章 梁漱溟《人心与人生》的人心论
  • 一 “心理”与“伦理”
  • 二 “本能”与“理智”
  • 三 “能静”与“自觉”
  • 四 “理性”与“无私的感情”
  • 五 “生命本性”与“宇宙生命”
  • 六 “人性善”与“人性清明”
  • 第九章 梁漱溟的儒家伦理观
  • 余论
  • 第十章 梁漱溟与修身之学
  • 第十一章 梁漱溟与密宗
  • 第十二章 冯友兰《新理学》的形上学
  • 一 实与真
  • 二 有与是
  • 三 理与性
  • 四 气与“气”
  • 五 体与用
  • 第十三章 冯友兰《新事论》的文化观
  • 一 文化与哲学
  • 二 从东西到古今
  • 三 类型与个体
  • 四 现代化与民族化
  • 五 文化论说的“体”与“用”
  • 第十四章 冯友兰《新世训》的人生论
  • 第十五章 冯友兰哲学中的神秘主义
  • 一 宗教经验
  • 二 万物一体
  • 三 直觉与不可知
  • 四 天地境界
  • 五 负的方法
  • 第十六章 冯友兰论中国哲学中的“有情与无情”
  • 一 人生术
  • 二 动静合一
  • 三 应付感情的方法
  • 四 调情理
  • 五 有情与无情
  • 第十七章 冯友兰《新原人》的境界伦理学
  • 一 境界论的开始
  • 二 意义和觉解
  • 三 总论四种境界
  • 四 对“自然境界”的反思
  • 五 对“功利境界”的反思
  • 六 对“道德境界”的反思
  • 七 对“天地境界”的反思
  • “博雅英华·陈来著作集”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