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著名学者陈来对朱子哲学思想的剖析。

内容简介

12世纪以后,朱子哲学以理性本体、理性人性、理性方法为基点的理性主义哲学,不仅是中国的思想,也是近世东亚各国占主导地位或有重要影响的思想体系。东亚朱子学在体系上是内在一体的,但中国朱子学、韩国朱子学、日本朱子学又有各自的关注焦点,形成了朱子学的多元面貌。本书首先对朱子的哲学思想进行全面剖析,继之以此为参照,通过对李退溪、李栗谷、宋尤庵、林罗山等韩国、日本著名理学家思想的研究,勾勒出朱子哲学思想在东亚的完整面貌,展示了历史上朱子学体系逻辑发展的多元可能性。

本书是在三联书店2008年出版的《东亚儒学九论》的基础上,增补大约七八万字而成。作者认为,儒学是东亚文化传统上共同的思想资源,“理学”不仅是中国的思想,也是韩国的思想,亦是日本的思想;韩国以及日本的新儒学都曾在理学思想上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应当把这些贡献展示出来。惟其如此,才能把理学体系所有逻辑环节和思想发展的可能性尽可能地揭示出来,也可以把理学和不同地域文化传统相结合所形成的各种特色呈现出来。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朱子《大学章句》的解释特点
  • 一 《大学章句序》:知其性与全其性
  • 二 《大学》经一章的解释:明德与明明德
  • 三 对格物、致知的解释
  • 四 对诚意的解释
  • 五 总论《大学》诠释
  • 朱子《中庸章句》及其儒学思想
  • 一 《中庸章句序》:道统与道学
  • 二 “中”与“庸”
  • 三 戒惧与慎独
  • 四 诚身与明善
  • 五 尽性之功:存心与致知
  • 朱子《论语集注》的儒学思想
  • 一 《集注》特点:以道学之说发《论语》义理之精微
  • 二 天,即理也
  • 三 道者,事物当然之理
  • 四 仁者,心之全德
  • 五 乐:天理流行,胸次悠然
  • 六 人性皆善
  • 七 心:公私理欲之间
  • 八 为学:其分虽殊,而理则一
  • 朱子《孟子集注》及其儒学思想
  • 一 仁心:天地以生物为心,人得之以为心
  • 二 天理:以理言之谓之天
  • 三 浩然之气:天地之正气本自浩然
  • 四 人性:性者人之所得于天之理
  • 五 尽心:极其心之全体而无不尽
  • 朱子理气思想概论
  • 一 理气先后
  • 二 理气动静
  • 三 理一分殊
  • 四 理气同异
  • 五 未发已发
  • 六 心统性情
  • 七 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
  • 八 主敬涵养
  • 九 格物穷理
  • 十 道心人心
  • 十一 知先行后
  • 李退溪对朱子的继承和发展
  • 一 理自动静,理有体用
  • 二 四端理之发,七情气之发
  • 三 物格理到
  • 李退溪与奇高峰的四七理气之辩
  • 一 四七理气辩始末
  • 二 奇大升说
  • 三 李退溪说
  • 四 论辩结果及其评价
  • 李退溪心学之研究
  • 一 心动性动
  • 二 心发性发
  • 三 道心人心
  • 四 疏养性情
  • 李退溪性理学的再研究
  • 一 当然之理与所以然之理
  • 二 血气之知行与义理之知行
  • 三 论心之体用
  • 四 论义与利
  • 五 退溪与自然
  • 李栗谷理气思想研究
  • 宋尤庵与李朝中期的朱子学
  • 一 四七理气说
  • 二 人心道心说
  • 三 心性情意说
  • 四 格物物格说
  • 李牧隐理学思想简论
  • 一 “天则理”说
  • 二 明德明命说
  • 三 浩然之气说
  • 四 气之理乱说
  • 五 性情功夫论
  • 六 理寓于象说
  • 林罗山的理学思想
  • 一 理气合一
  • 二 心性归一
  • 三 格物主敬
  • 四 心中风月
  • 五 神儒合一
  • 六 穷理疑义
  • 中日韩三国儒学的历史文化特色
  • 引言
  • 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东亚传统(《德川宗教》读后)
  • “博雅英华·陈来著作集”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人视物,人贵而物贱,自天而视之,人与物均也

    朝鲜时代的朱子学,如李退溪、李栗谷,对朱子有深刻的理解,对朱子哲学的某些矛盾有深入的认识,并提出了进一步解决的积极方法,揭示出某些在朱子哲学中隐含的、未得到充分发展的逻辑环节。      只有把朱子学研究的视野扩大到整个东亚的范围,才能看到朱子学与阳明学的深度对话,而这仅仅在中国理学的视野中是无法看到的。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