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欢迎来到活到老干到老的时代。

内容简介

经历过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代人,为什么还会“老后破产”不工作就活不下去?百岁人生时代的到来究竟是实现了人类的长寿梦,还是加剧了长寿风险?

工地周边指挥交通的保安员、办公楼里穿着制服的保洁员八成已过了70岁,本该安享晚年的老人越来越多地重回职场。与此同时,大公司里的中年人却逐渐失去立足之地,只能坐等退休。年轻人越来越难找到理想的职位,开始为几十年后的退休生活而焦虑……

现代社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过往的人生经验将不再有效。日本《朝日新闻》采访组直击日本社会面临地狱级难度困局的深度报道引发热烈反响,为了避免这样的未来,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序章 消失的“退休生活”
  • 悄然逼近的不安
  • 生活困窘的人们
  • 国家也很压抑
  • 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折点
  • “2040年问题”的“定时炸弹”
  • 昭和与令和,两个时代的“波平先生”
  • “一亿总活跃”的心声
  • 是反乌托邦,还是人生的丰收期
  • 第1章 老年保安员
  • 职业介绍所里的71岁老人
  • 为什么做苦差事
  • 70岁以上占八成
  • 疫情期间用工需求依旧旺盛
  • 这份工作拯救了我
  • 目标是“营造愉快的工作环境”
  • 别强调这份工作有多苦
  • 老年人成为保安行业的主力军
  • 待遇逐渐得到改善
  • 社会保险的参保情况不容乐观
  • 被疾病压倒的前保安员
  • 护理保险救了我
  • 85岁遇到年龄门槛
  • 工作是出于自愿,还是迫不得已
  • “新贫困阶层”的形成
  • 第2章 公司里的妖精大叔
  • “妖精大叔”出现在员工食堂
  • 坐等退休的人
  • 这里也有妖精大叔
  • 疫情时期的工作方式与年轻一代的奋起
  • 远程办公时代的生存技巧
  • 我的丈夫曾经是“妖精大叔”
  • 劳动关系的悲剧历史
  • 公司里的禁闭室
  • “盈利裁员”的开始
  • 妖精大叔出现的原因
  • “真羡慕老一代”
  • 记者札记 企业首先应该做的事
  • 第3章 迷失的一代的受难
  • 迷失的一代
  • 本以为是找到正式工作前的过渡
  • 责任该由谁来担
  • 永不消融的冰河
  • 不稳定就业的“先头部队”
  • 这也该“责任自负”吗?
  • 主角是女性
  • 迷失的一代需要补贴
  • 跳槽次数越多,劳动条件越差
  • 想象不出安享晚年的自己
  • 我们不是用完即弃的棋子
  • 疫情下被抛弃的未婚员工和非正式员工
  • 年轻一代也出现养老焦虑
  • 被社会遗忘的人们
  • “迷失的一代”更是“被剥削的一代”
  • 向日本社会复仇
  • 第4章 退休前跳槽的决断
  • 留在公司是最好的选择吗?
  • 只招中老年人的企业
  • 从知名服装公司转行
  • 给醉汉和臭脚顾客做理疗
  • 从“1件10万”到“100条5万”
  • 一切从头开始的优势
  • 移居到极限村落
  • 默默忍受拥挤电车是一种幸福吗?
  • 给自己的考验
  • “不失为退休前的一个选择”
  • 20岁和50岁都是“年轻人”
  • 工作与生活
  • 记者札记 疫情给“日本人的老年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 第5章 工作到最后一刻
  • 为什么还要继续工作?
  • 在养老院工作的老人
  • 虽然养老金也够用
  • 筛查中查出的疾病
  • 工作到终点前的最后一步
  • 在典型的卫星城开展的社会实验
  • 对自身和社会都有益
  • 为经济高速增长做出贡献的企业战士的现状
  • 老公最好健康又不在家
  • 以千万人单位减少的劳动力
  • 日本剩下的“人力资源”
  • 65岁以上的多种选择
  • 令和时代的“国家总动员体制”?
  • 疫情下的两座高墙
  • 居家办公对老年人门槛高
  • 疫情下必要行业用人需求热度不减
  • 大获成功的“叶子生意”
  • 教老年人学会用互联网
  • 灵活运用护理服务
  • 第6章 无退休社会生存指南
  • 老年人适合在什么样的职场工作
  • 退休后下调工资“合理”吗?
  • 酬劳和职责
  • 用长假代替退休
  • 为卸任后的人生做彩排
  • 薪酬保障体系随退休年龄延长
  • 过去不可能实现的人事改革
  • 老年员工的工伤事故增加
  • 最大年龄78岁
  • 年金(社会保障)从“完投型”转向“接续型”
  • 提前领还是推迟领?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10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见前人的泪,走好自己的路

    《无退休社会》深刻描绘了日本从终身雇佣制走向高龄少子化社会的现实困境。这本书不只是探讨退休制度的崩解,更细致记录了不同群体在这场变革中的挣扎 —— 从刚出社会的大学生、在职场苦熬却未能安稳存钱的 “妖精大叔”,到退休后面临经济落差的老人,尤其是被忽视、最需要支持的女性群体。此书以具体案例展现,经济低迷让许多人难以为老年生活做准备,而住房、教育、医疗这三大人生开销更压缩了生存空间。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社会纪实作品,它不仅记录他人的心酸历程,更提醒我们提早规划,才能不在未来的人生中重蹈覆辙。看见他人的眼泪,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70岁正是打拼的年纪

      首先,别在夕阳行业用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请把你的职业当成一家上市公司来分析,看看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哪些技能在未来 10 年不会被 AI 取代?然后每天花 1 小时来强化这些能力。不要用身体杠杆追逐财富泡沫,婚姻是终身持有的优先股,教孩子理财要从压岁钱开始。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退休社会》:当 “活到老干到老” 成为时代的无奈与挣扎😢翻开这本书,仿佛窥见了一幅老龄化社会的 “地狱级” 生存图景。书中没有宏大的理论堆砌,却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将 “无退休” 的残酷与矛盾撕裂在我们眼前 —— 这不仅是日本的困境,更是全球老龄化浪潮下的一面镜子。🌟老龄化社会:一场 “停不下来的马拉松”🏃️书中描绘的日本,是一个 “80 岁当保安” 的国度。老年人被迫重返职场,或因养老金缺口,或因子女无力赡养,甚至因 “孤独” 而寻求社会连接。他们做着最底层的工作,拿着最低的薪资,却还要面对 “退休返聘” 时的薪酬歧视 —— 同工不同酬,成了赤裸裸的年龄暴力。更令人唏嘘的是中年群体的 “夹心层困境”:企业用 “年功序列制” 将中年人边缘化,年轻人则在就业冰河期中挣扎。代际矛盾如同滚雪球,最终演变为 “年轻人养老人” 的 “骑脖子型” 社会结构。🌟政策与现实的错位:延迟退休≠解决方案日本政府将退休年龄从 55 岁逐步推至 70 岁,看似缓解养老金压力,实则加剧了老年贫困。企业为降低成本,将老年人转为非正式员工。延迟退休,不过是把生存压力从国家转移给个人。🌟人力资源视角💼🔹返聘制度的 “人性化设计”:企业若仅将返聘视为政策应付,用 “降薪 + 边缘化岗位” 打发老年员工,只会激化矛盾。相反,明确职责、认可价值(如划分独立任务),才能激发 “银发生产力”。🔹代际管理的沟通艺术:老年员工与年轻同事的认知差异(如 “不说也懂” vs “不说就不懂”),需通过制度透明化与跨代协作培训来弥合。🌟优雅老去,是一种奢侈🌟蔡澜式的 “体面养老” 仅是少数人的幸运,更多人如千代荣一,为担保朋友债务卖掉房子,80 岁仍奔波于粉刷工岗位。它残酷地提醒我们:养老规划必须从年轻时开始。储蓄、保险、技能更新 —— 任何一环的缺失,都可能让晚年坠入 “无退休” 的深渊。🌟社会的温度,在于不让任何人 “掉队”🌍《无退休社会》不是一本制造焦虑的书,而是一声警钟。它质问每一个国家:当长寿不再是祝福,我们是否准备好了包容的制度、公平的就业环境,以及尊重每个年龄段的价值观?“优雅地老去,是特权者的游戏。” 但愿未来的我们,不必在白发苍苍时,为生存而卑微地奔跑。📖💡

          2
          1
        • 查看全部29条书评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