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14千字
字数
2015-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挖掘基督教美学理论,六阶段详细论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从基督教神学原著中挖掘美学理论层面上的东西,而不是从所谓十字架荣耀意义上进行象征性的描述。书中分六个阶段——早期经典、系统神学、黑暗时代、神秘主义、经院哲学、隐秘教派,从文化氛围,著述家、理论构架、简要评析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原版前言
- 绪论
- 第一章 早期经典
- 文化氛围
- (一)基督教的蓬勃崛起
- (二)使徒彼得与保罗
- (三)《圣经》:作为原始经典
- (四)《圣经》:作为艺术品
- (五)走向宗教的希腊哲学
- (六)从米兰敕令到尼西亚会议
- 著述家
- (一)爱任纽
- (二)克利门特
- (三)尼撒的格列高利
- (四)奥利根
- 理论构架
- (一)抹去希腊诸神头上的光环
- (二)偶像是实在的,但只是偶像
- (三)可诅咒的神秘仪式、狂欢节及体育竞技
- (四)世上唯有一个神,即上帝
- (五)与希腊诸神不同,上帝是全能的
- (六)上帝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 (七)是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
- (八)人的原罪与上帝的救赎
- (九)人必循着基督的路恢复自己的美善
- (十)认识上帝需借助启示及哲学
- 简要评析
- (一)生命情结与思维模式的转换
- (二)艺术应为何而存在
- (三)耶稣基督的意义
- (四)上帝作为最高的善与美
- 第二章 系统神学
- 文化氛围
- (一)人类进入了自我否定的时代
- (二)基督教——人类的涤罪所
- (三)教父们的诫命
- (四)上帝是谁
- (五)人的位置
- (六)艺术的毁灭与重生
- (七)新柏拉图派的启示
- 著述家
- (一)圣奥古斯丁
- (二)波伊修斯
- (三)狄奥尼修斯(托名)
- 理论构架
- (一)探索的起点:物质世界之外
- (二)上帝是伟大与美的本体
- (三)世界是上帝的伟大作品
- (四)世界作为整体尤为美好
- (五)恶与丑也有其存在的理由
- (六)一切形式和美都应归之于数
- (七)人在智慧、善与美上类似上帝
- (八)上帝借有形体的美彰显自己
- (九)有形体的美是虚幻的、暂时的
- (十)关键在于快乐的趋向
- (十一)艺术能成为人与上帝的中介吗?
- (十二)另一种危险的诱惑——好奇心
- (十三)认识机能的层次及其界限
- (十四)回忆能使人通向上帝吗?
- (十五)基督——神人合一的象征
- (十六)爱是上帝的最高诫命
- (十七)静观作为永远的安息和永恒的喜乐
- 简要评析
- (一)几个基本环节
- (二)三位一体与美的本体论
- (三)创世纪论及美的创造
- (四)道成肉身论与美的认知
- (五)静观——永生与美的喜乐
- 第三章 黑暗时代
- 文化氛围
- (一)历史并没有停滞不前
- (二)拜占庭的存在是一个因素
- (三)破坏偶像运动及其后果
- (四)圣索菲亚大教堂
- (五)格列高利教皇与圣本笃
- (六)加洛林王朝的复兴
- 著述家
- (一)约翰·司各脱·厄里根纳
- (二)阿奎恩
- (三)拉巴努斯·毛卢斯
- 理论构架
- (一)自然的四种形态
- (二)在存在与非存在之间
- (三)人是缩小了的自然
- (四)存在、善、美的同一
- (五)上帝之光与美的观照
- (六)艺术——观念的解释
- (七)从宇宙音乐到俗世音乐
- 简要评析
- (一)上帝与自然的一体化
- (二)创造:分解与回归
- (三)作为象征的世界
- (四)人何以肖似上帝
- (五)美永远是潜在的
- (六)对艺术的呼唤
- 第四章 神秘主义
- 文化氛围
- (一)如日中天的基督教
- (二)十字军之后
- (三)色彩与乐音的诱惑
- (四)庄严的罗马式建筑
- (五)从叙事的到抒情的
- (六)信仰与理性:迷惘中的神学
- 著述家
- (一)圣维克托的雨果
- (二)圣维克托的理查
- (三)圣伯尔纳
- 理论构架
- (一)上帝为什么有三个位格
- (二)爱的星火
- (三)四种静观
- (四)创造的观赏的三个层次
- (五)作为看得见的美的艺术
- (六)想象使可见的上升为不可见的
- 简要评析
- (一)对神秘主义的一点注释
- (二)爱的本体论
- (三)爱作为心灵的动力
- (四)对爱的心理描述
- (五)赋予爱以形式
- (六)爱的羽翼——想象
- 第五章 经院哲学
- 文化氛围
- (一)城市兴起以后
- (二)亚里士多德的身影
- (三)经院哲学的使命
- (四)托钵僧团
- (五)《灵花》及灵修文学
- (六)哥特式建筑
- 著述家
- (一)圣托马斯·阿奎那
- (二)圣波纳文土拉
- 理论构架
- (一)上帝即它的存在
- (二)上帝无非是它自己的理智
- (三)上帝之子——基督的诞生
- (四)圣灵具有与圣父子不同的位格
- (五)圣灵出自圣父,同时出自圣子
- (六)上帝的观念与宇宙秩序
- (七)真理、现实与美
- (八)上帝的爱与万物归趋
- (九)善、目的与美
- (十)理智是人的第一原理
- (十一)信——望——爱
- (十二)在道德序列中的艺术
- (十三)上帝的恩典与强攫
- (十四)得见上帝的心路历程
- 简要评析
- (一)体系性思维与美学
- (二)不成其为形象的上帝的形象
- (三)创造的哲学含义
- (四)寻找美自身的位置
- (五)把属于人的归还给人
- (六)艺术的目的在于人自身的完善
- (七)充满乐观精神的结语
- (八)补正:欣赏、静观及其他
- 第六章 隐秘教派
- 文化氛围
- (一)踌躇满志的市民阶层
- (二)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
- (三)教廷权力的衰微
- (四)作为一种文化运动的文艺复兴
- (五)人文主义及其哲学
- (六)走向神秘主义的神学
- 著述家
- (一)约翰·艾克哈特
- (二)库萨的尼古拉
- (三)但丁
- 理论构架
- (一)上帝是不可言说的
- (二)寻觅上帝的路
- (三)上帝在世界之中
- (四)上帝的三位一体与世界的三位一体
- (五)只有个体才是具体存在
- (六)为上帝而告别上帝
- (七)违背大自然即违背上帝
- 简要评析
- (一)对经院哲学的消解
- (二)隐秘神学中没有美学
- (三)解读“灵魂中的小点”
- (四)但丁:新的起点
-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美学逻辑纲要
- 附录一 圣奥古斯丁美学评传
- 附录二 圣托马斯·阿奎那美学评传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