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凡事不宜苟且,而于饮食尤甚。

内容简介

1916年章太炎才把“味道”这个词用在食物上,之前是没有“味道”一说的,评价食物只有好吃、不好吃。这个“道”字暗藏了很多玄机,包括人们获得食材的方式、烹制食材的方法,也包括对待食材的态度。简单来说,就是“人与食物的关系”。

凡事不宜苟且,而于饮食尤甚。二毛一直在味的道上寻寻觅觅,探求味与道的真谛,并将饮食之道用诗歌、哲学和情趣调味,最终成就此书。
  
《味的道》,二毛以诗人和美食家的双重身份,与袁枚的《随园食单》对应,解读隐藏在两百多年前随园会所里的佳肴,探寻是否更能接近“味道”本身,同时也远眺一下今天的“味”与那个时代的“道”之间的距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吃意与诗意
  • 须知单
  • 先天须知
  • 作料须知
  • 火候须知
  • 配搭须知
  • 洗刷须知
  • 调剂须知
  • 用纤须知
  • 时节须知
  • 选用须知
  • 戒单
  • 戒苟且
  • 戒外加油
  • 戒纵酒
  • 戒火锅
  • 戒停顿
  • 戒耳餐
  • 戒暴殄
  • 海鲜单
  • 海参三法
  • 鳆鱼
  • 江鲜单
  • 鲥鱼
  • 黄鱼
  • 刀鱼二法
  • 特牲单
  • 猪头二法
  • 猪肺二法
  • 猪蹄四法
  • 排骨
  • 猪肚二法
  • 杨公圆
  • 蜜火腿
  • 猪腰
  • 粉蒸肉
  • 白片肉
  • 炒肉丝
  • 杂牲单
  • 羊头
  • 牛肉
  • 牛舌
  • 羽族单
  • 鸡蛋
  • 蒸鸭
  • 水族有鳞单
  • 醋搂鱼
  • 鲫鱼
  • 季鱼
  • 水族无鳞单
  • 带骨甲鱼
  • 鳝丝羮
  • 鲜蛏
  • 杂素单
  • 茄二法
  • 冬瓜
  • 豇豆
  • 菠菜
  • 松菌
  • 豆芽
  • 葛仙米
  • 苋羹
  • 问政笋丝
  • 芋羹
  • 蕨菜
  • 猪油煮萝卜
  • 豆腐皮
  • 小菜单
  • 酸菜
  • 大头菜
  • 腌蛋
  • 乳腐
  • 冬芥
  • 牛首腐干
  • 诗意的海蜇
  • 点心单
  • 萝卜汤圆
  • 千层馒头
  • 白云片
  • 竹叶粽
  • 饭粥单
  • 茶酒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吃

    在吃的法则中,风味重于一切。中国人从不将自己的味蕾束缚在在一张简单乏味的食品清单上。人们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在千千万万个食材戏法中寻求着对新颖美食的灵感。我作为一个有名的吃货,自然也少不了吃美食了。我有幸吃到了郑州的滋补烩面。今天,我就来馋馋你们的味蕾吧!在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和父母来到了郑州,他们带我去吃滋补烩面。刚一走进饭馆,羊肉汤那鲜美浓厚的味儿就已钻进我的鼻子。店外汽车停了好几排,而店内每张桌子都坐得满满的,整个大厅都被挤得水泄不通。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座位买了票。当服务员端一碗碗烩面从我眼前经过时,我被馋得口水也情不自禁要流下来。等了许久,我们的烩面终于上来了!清白色的汤中,薄薄宽宽的面条就像一条条盘在水中的玉带,上面还散落着一些木耳;晶莹透亮的粉条和淡黄色的豆腐皮缠绕在一块儿,绘成了一幅黄绿相间的图画,还有橙黄色的枸杞点缀其间,像一叶小舟,在山水之间飘荡。用筷子来回搅拌,几片鲜香四溢的羊肉忽上忽下地在石碗中窜来窜去,隐隐约约还可以见到被切成小片的当归。哇!闻到羊肉汤的香气,看到色彩鲜明的烩面,我胃口大开,作文 https://www.zuowen8.com/ 使劲咬了咬筷子,决定吃它个片甲不留!滋补烩面,看着令人垂涎三尺,尝一口更是叫人难以忘怀。用筷子夹住面条送入口中,细嚼一下,鲜香无比。除了面条的清香,仔细一品还有一股中药的味道。这也难怪,因为这里的滋补烩面中加入了能益气补血的黄苠和当归。粉条吃起来滑溜爽口,豆腐皮吃起来劲道又带有豆香。夹起一片煮得嫩烂的羊肉,肥而不腻,鲜香不膻,令人回味无穷,一股清香淡雅窜流于唇齿之间。一阵狼吞虎咽之后,再去品尝一下配料。夹一粒橙红的枸杞,咬一口就有汤从里面流出。枸杞本身酸甜,加上这汤,更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木耳和黄花吃起来都很脆,香菜吸收了清淡的羊肉汤后变得更香了。吃烩面最重要的就是喝汤了!吃完烩面,我端起小碗来品一小口汤,羊肉的鲜香伴着面条的香味加上香菜特有的清香,顿时,一股热气蔓延至我的全身。大口喝汤时,虽不能品味到那么多的 “细” 味道,但 “粗” 味道也是一种美味。其实,学习与滋补烩面是一回事。只有经历漫长的学业与数不胜数的知识灌输,最终才能学有所成。滋补烩面也一样,只有选用上等的食材,经过慢火的不断的烹煮,最终才能清香四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味的道》,作者二毛以诗人和美食家的双重身份,与袁枚的《随园食单》相对应,解读隐藏在两百多年前随园会所里的佳肴,探寻是否更能接近 “味道” 本身,同时也远眺一下今天的 “味” 与那个时代的 “道” 之间的距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清人袁枚是我最敬重的一位诗人美食家。这位乾隆年间进士,乾嘉诗坛盟主,曾当过四任七年知县。但袁枚三十四岁时便看破仕途辞官回乡,在江宁小仓山筑建起私人会所随园,过起了以诗结朋、以食会友的田园生活,连著名画派 “扬州八怪” 的画家也成了随园的座上之宾。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