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人工智能的百页全景图,关注AI就是关注人类的未来。

内容简介

百页图文,纵览AI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史,介绍AI事业在算力基础、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工程等领域的发展,介绍并展望了AI的应用对职场、金融业、社会生活、医疗健康等众多方面的影响,并和读者一起思考:人与机器的交互,会带来何种未来?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当名为“人工智能”的小羊长成巨象的时候
  • 一图了解AI的前世今生 经历了五个时代、五次试错,人工智能展现了怎样的未来?
  • 第1部 AI与机器人的历史
  • 1 梦想要实现人工智能的四位科学家、他们的乐观看法与遭受的挫折
  • 2 科学家们冷静了下来,打算用专家系统再试试看
  • 3 机器学习在AI寒冬时代悄悄进化着,实际应用到了商业领域中
  • 4 深度学习让AI再次站到了台前
  • 5 用计算机给人类的大脑建模,前方就是“强AI”
  • 6 不断发展的AI会给我们的明天带来怎样的影响
  • 第2部 AI的基础知识
  • 1 机器学习 分类、整理大量数据,这就是AI“机器学习”的起点
  • 2 深度学习 模拟人脑的结构走向“深度学习”的时代
  • 3 语言认知 让计算机理解人类的语言“语音、语言识别”才是AI研究的基本
  • 4 大数据 把超级计算机和“大数据”结合之后AI的实力才真正发挥出来了
  • 5 自动驾驶汽车 汽车获得了AI之眼,“自动驾驶汽车”上路了
  • 6 汽车的AI化未来图景 汽车的AI完全自动化与电动化将会一起到来
  • 7 超级计算机 要分析大数据,“超级计算机”宇宙规模的进化不可或缺
  • 8 超级传感器 AI获得高精度“3D传感器”后一举出现在各种生活场景中
  • 9 机器人 日本与欧美的机器人开发来自不同的思想根源
  • 10 类人机器人 日本“类人机器人”的象征ASIMO的进化和遇到的限制
  • 11 战斗机器人与和平机器人 当机器人获得AI的头脑日本和美国又一次分道扬镳?
  • 第3部 AI带来工作的改变
  • 1 公司的改变 引进AI与机器人之后,糖果公司会变成这样?
  • 2 AI擅长的工作 AI威胁人类的工作领域?将会消失的工作和不会消失的工作
  • 3 医疗① 医院会变成这样:医疗大数据与服务业融合
  • 4 医疗② AI把个人与社区医疗、先进的医疗服务整合在一起
  • 5 地方政府 从迷你国的虚拟政府办公室到区域服务单元,地方政府终于开始关注AI
  • 6 农业 引入AI后变化最大的是农村?智能农业加速发展
  • 7 土木、建筑① 在土木工程和建筑领域AI是智慧建设的好助手
  • 8 土木、建筑② 土木工程现场人力短缺和技术无人继承的问题因为AI带来的自动化和机器人化而消失
  • 9 工厂 从引入工业机器人开始AI无人工厂的趋势就无法停止
  • 10 服务业 餐饮、零售等接待服务业的人手不足和排队问题由AI来解决
  • 11 金融① AI一秒就能下判断:展望小额度融资结算系统
  • 12 金融② 为什么说最容易被AI取代的职业是金融?
  • 13 物流 物流业AI化不只让人们免于干脏活、累活、危险活,还推动了产业结构变化
  • 14 护理 老年人护理领域最需要的是AI辅助排便机器人?
  • 15 安保 AI安保社会和监视社会有什么差别?
  • 第4部 AI与人类的未来
  • 1 奇点到来之后,AI将与人类合体?
  • 2 AI会让人类灭亡?奇点的危险之处
  • 3 描绘了AI未来的虚构作品①从古代的人造人到现在会工作的机器人
  • 4 描绘了AI未来的虚构作品②人类和AI从对立到共存,最终到融合
  • 5 电影中的机器人和AI总是走在现实技术之前
  • 6 AI的进化为何鸣起警钟?
  • 7 自主武器和网络攻击:AI将改变战争的形态
  • 8 解读詹姆斯·P·霍根《来自昔日的宇宙航行》 地球式权力思想和AI自由人“喀戎”的相遇
  • 尾声 随着AI的进化带来的问题什么是人类的“心”,什么是真的智慧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7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也许人类的真正智慧就应该多用在让AI走心

    在许多场合,AI 还帮忙解决了人类社会因少子化、高龄化而形成的劳动力不足问题,让人能专注于更有创造性的工作。当然,单纯的制造和加工作业、模式化的工作、计算工作等,未来也应该会由 AI 代办。以现在 AI 的研究焦点,即深度学习为例。在这种算法中,人类其实并不理解 AI 到底是如何推理计算的。人类已经无法把握 AI 在这几十层复杂的感知器里,到底展开了怎样的思考。在没有心的 AI 失控暴走之前,我们该如何保障它的安全性?也许人类的真正智慧就应该用在这个方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容易理解Ai科普读物

      本书只有 3.5 万字,很容易读。内容也很容易懂。书中还配套了一些图文解释了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AI 对未来各个行业的影响、以及 AI 与人类的关系。1956,脑神经科学和通用型计算机的发展,让四位当时顶级科学家觉得我们很快就能创造出像人类一样有知识的计算机,并命名为 AI。但真正做的时候才发现,AI 无法理解世界上无限的知识量。也就是那些我们人类很容易理解的默认知识。我们教婴儿认识一只猫,很快就能知道什么是猫。但你教计算机认识一只猫,它并能记住拥有所有猫这种生物相关属性的动物是猫。至少在当时他们做不到。AI 无法解决认知之外的知识。它们称之为框架问题。到 1970 年的时候,科学家觉得既然没办法解决框架问题,那就避开框架问题,先教会计算学会做简单的事情。即在人类设置的规则下完成任务。也就是这个给日本带来了机器人热潮。至于为什么在日本,这个各个国家的文化有关。你如果小时候看过阿童木就知道,日本的阿童木是好人。东亚对于 AI 机器人一直是友好的。而美国出的电影什么终结者啥的,起因还是宗教文化有关。基督教认为只有上帝能创造人。人能创造类人机器是不对的。o (* ̄︶ ̄*) o 但是,就算 AI 学会判断如果符合什么条件,就应该是 xxx 这样一个能力,依然只能处理规则化的信息,并没有带来大的变革。这一次的 AI 研究也基本失败了。经过两次的失败,投资人都失去信心了。所以到 1990 年之后,AI 研究对外都不称 AI 了,细化为各种类似机器翻译技术、图像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机器人学等等。然后慢慢应用到各个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机器学习中的监督学习、非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的发展。然后随着互联网开始在全球普及,计算机性能大幅提升,大数据应用成为可能。在之后就是大公司运用 AI 技术,进入了现在的 AI 时代。而且这次好像不一样,技术发展已经成熟。随着 2022 年底 ChatGPT 的问世,强 AI 真的要来了。但我们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一本通俗易懂的图文AI入门书

        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AI 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日本 Infovisual 研究所编写的《你好啊,人工智能:你的第一本前沿科技启蒙书》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 AI 的窗口。本书通过详实的内容和生动的图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 AI 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以及应用领域,带领读者走进人工智能的世界。首先,本书在内容上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作者团队通过对 AI 的深入研究,为我们梳理了 AI 的发展脉络,从最初的计算智能到如今的自主学习,书中详细介绍了 AI 的五个世代和五大技术领域。此外,书中还探讨了 AI 对职场、金融业、社会生活、医疗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并思考了人与机器交互的未来。这些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 AI 知识体系,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 AI 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和影响。其次,本书在表达方式上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人工智能概念解释得生动有趣,使得本书不仅适合专业人士阅读,也适合对 AI 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同时,书中丰富的插图和图表也为我们理解抽象的 AI 概念提供了直观的帮助。第三,本书在深度上仍有提升空间。虽然作者对 AI 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全面介绍,但在某些部分,如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可能过于侧重于技术原理的阐述,而忽略了实际应用场景的介绍。这使得读者在了解 AI 技术的同时,可能难以感受到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价值。最后,本书在探讨 AI 对未来社会的影响时,虽然给出了许多设想,但缺乏足够的实证分析。这使得书中对未来职业、社会、医疗健康等方面的展望,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过于理想化。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 AI 对未来的影响,作者可以进一步引入实证数据和案例,以增强说服力。

          1
          评论
        • 查看全部19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