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9千字
字数
2024-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人文巴蜀·大美天府”文旅丛书》之一。
内容简介
“人文巴蜀·大美天府”文旅丛书是一套全面反映四川富集文化资源、深厚历史底蕴的文旅丛书,由政协四川省委员会组织编写。本丛书图文并茂,全方位地展现了四川文化资源,彰显了巴蜀文化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传承价值,有利于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巴蜀文化的底蕴及丰富内涵,增强对巴蜀文化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理解,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出版价值。
本书一部深挖国家级“非遗”项目川剧深厚文化内涵,重点讲述川剧源流、演进、代表人物、艺术特征以及川剧在中国戏曲界的地位、在创新中发展的图书。本书采用史话+名家访谈的方式,从历史、艺术、美学等方面记录了“川剧”艺术的魅力和深厚底蕴,彰显了其扎根巴蜀传统文化沃土、面向新时代新征程的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述往事而思来者 承文脉以谱华章
- 序 温故知新 共赴未来
- 导语
- 上篇 川剧史话
- 第一章 川剧之源
- 一、巴蜀戏剧的雏形
- 二、汉唐时的巴蜀戏剧
- 三、宋元时期的“川杂剧”
- 四、明代“川戏”的特色
- 第二章 川剧之兴
- 一、川剧形成于清代
- 二、民国时期川剧改良运动
- 三、新中国成立后川剧蓬勃发展
- 第三章 川剧之新
- 一、改革开放川剧再振兴
- 二、新时代川剧开创新境界
- 三、川剧海外受追捧
- 第四章 川剧之美
- 一、川剧的风格与特色
- 二、川剧的高腔与帮腔
- 三、川剧的写意与传神
- 四、川剧的变脸与特技
- 下篇 名人访谈
- “巴蜀鬼才”的戏曲人生
- 一、少小成名,“九龄童”走红
- 二、十年磨难,十年积淀
- 三、厚积薄发,《易胆大》横空出世
- 四、“连中三元”,世人皆知魏明伦
- 五、剧坛奇葩,重塑《潘金莲》
- 六、变与不变说《变脸》
- 七、川剧出川,“路曼曼其修远兮”
- 新风徐来花自飞
- 一、在硝烟中走过青春岁月
-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我
- 三、剧本是一剧之魂
- 四、民族的即是世界的
- 五、艺术家心中要装着人民
- 六、尊重艺术,尊重人才
- 文化创新带头人
- 一、“梦回东坡”话东坡
- 二、艺术家要用人物形象说话
- 三、若要人迷戏,先要戏迷人
- 四、薪火相传办教育
- 五、厚积薄发,“以艺化人”
- 三度梅花为谁开
- 一、一枝梅花梨园香
- 二、百花盛开才是春
- 三、精品铸就戏剧的生命力
- 四、艺术要敬畏传统
- 五、剧种的生命在于年轻人
- 六、成渝川剧是一家
- 梨园奇才续传承
- 一、“泸州河派”嫡传弟子
- 二、巴蜀第一小生
- 三、把艺术还给人民
- 四、办一所传承中华艺术的大学
- 五、为川剧艺术发声
- 六、立足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 蜀风蜀韵现异彩
- 一、川剧的女儿
- 二、西欧掀起川剧风
- 三、在困顿中涅槃重生
- 四、让艺术美代代相传
- 五、惊艳亮相央视总台春晚
- “金达莱”迎春绽放
- 一、偶遇川剧,苦练童子功
- 二、贵人相助,山城拜名师
- 三、苦练真功,梅花香自苦寒来
- 四、振兴川剧,“衣带渐宽终不悔”
- 附录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天地出版社·华夏盛轩
北京华夏盛轩图书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8年08月18日,注册地址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群园三区3号楼7层,主要从事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批发、零售;资料编辑;版权贸易;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