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人文巴蜀·大美天府”文旅丛书》之一。

内容简介

“人文巴蜀·大美天府”文旅丛书是一套全面反映四川富集文化资源、深厚历史底蕴的文旅丛书,由政协四川省委员会组织编写。本丛书图文并茂,全方位地展现了四川文化资源,彰显了巴蜀文化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传承价值,有利于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巴蜀文化的底蕴及丰富内涵,增强对巴蜀文化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理解,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出版价值。

本书依托巴蜀江河资源,系统梳理和深刻诠释川河孕育的川酒所谱写的中华酿酒文明长歌,缔造的东方酿酒文化脉系;同时从空间横向维度,系统梳理和深刻诠释川酒在世界酿酒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卓越贡献,及其所蕴含的中国元素和特色。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洁生动的语言深入讲述川河与川酒、川酒与历史、川酒与名人等故事以及川酒大师群体自身的匠心故事和人文知识等,兼具史料性、传播性和故事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述往事而思来者 承文脉以谱华章
  • 序 温故知新 共赴未来
  • 导语
  • 第一章 川酒史脉悠长
  • 一、历代川酒发展概况
  • (一)古蜀:粮食充盈 酒业发达
  • (二)先秦:蜀人善酿 饮酒盛行
  • (三)汉代:品类繁多 走上“国宴”
  • (四)唐代:名酒诞生 享誉全国
  • (五)宋代:酒税激增 全国居首
  • (六)元代:技术革新开创新局
  • (七)明代:产量猛增 全面繁荣
  • (八)清代:规模宏大 筑牢根基
  • (九)民国:屡创新高 走向世界
  • 二、当代川酒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 (一)从作坊式向工厂化转变(1950—1978年)
  • (二)从工厂化向产业化转变(1978—2000年)
  • (三)从产业化向品质化转变(2000—2022年)
  • (四)从品质化向品牌化转变(2022—2024年)
  • 第二章 川酒水脉甘洌
  • 一、岷江:五粮液、水井坊孕育地
  • 二、沱江:泸州老窖、剑南春滋养地
  • 三、赤水河:郎酒、川酒集团美酒催生地
  • 四、涪江:舍得、丰谷名酒传奇谱写地
  • 五、嘉陵江:小角楼、江口醇温养地
  • 六、名泉:川酒佳酿争奇于世的涵养地
  • 第三章 川酒山脉浑厚
  • 一、四川盆地:天然的大窖池
  • (一)纬度:黄金酿酒带上的璀璨明珠
  • (二)温度:恰到好处的微生物天然温床
  • (三)湿度:微生物生长的天然加湿器
  • (四)气候:多样性与稳定性完美结合
  • 二、风味密码:四川名酒古窖池
  • (一)明代古窖池
  • (二)活态双国宝
  • (三)神奇窖中窖
  • (四)“中国酒文化的活文物”
  • (五)岁月沉淀的醇香传奇
  • 三、品质沉淀:四川名酒洞藏
  • (一)泸州老窖:纯阳洞、龙泉洞、醉翁洞
  • (二)郎酒:天宝洞、地宝洞、仁和洞
  • 四、好粮酿好酒:天府粮仓飘酒香
  • 第四章 川酒商脉通达
  • 一、川酒产业的商旅历程
  • 二、现代白酒企业的多元化创新
  • 三、走向海外的创新发展
  • 四、区域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创新融合
  • 第五章 川酒文脉绵延
  • 一、四川古代名人与酒
  • (一)李冰与酒
  • (二)文君当垆
  • (三)扬雄《绵竹颂》
  • (四)诸葛亮《又诫子书》
  • (五)陈子昂与酒
  • (六)李白与酒
  • (七)杜甫与酒
  • (八)薛涛与酒
  • (九)东坡与酒
  • (十)黄庭坚与酒
  • (十一)陆游与酒
  • (十二)杨慎与酒
  • (十三)张问陶与酒
  • 二、四川佐酒仪范
  • (一)古老祭祀
  • (二)饮酒习俗
  • (三)饮酒文化
  • (四)助兴酒令
  • (五)酒桌礼仪
  • (六)民族酒礼
  • 附录
  • 川酒“六朵金花”企业
  • 川酒“十朵小金花”企业
  • “四川省原酒生产20强”企业
  • 四川省酒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中国酿酒大师
  • 川酒大事记(1949—2024年)
  • 主要参考文献
  • 一、古籍类
  • 二、著述类
  • 三、期刊类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天地出版社·华夏盛轩

北京华夏盛轩图书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8年08月18日,注册地址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群园三区3号楼7层,主要从事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批发、零售;资料编辑;版权贸易;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