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世界如此纷繁多变,而刘擎和严飞的对谈为我们示范了一个当代思想者如何应对生活的从容姿态。世界只提供参考答案,你我才是选择的主体。

内容简介

本书邀请了两位顶尖学者,在全球一流学府哈佛大学,进行了八次诚挚交心的智趣对话,涵盖了教育、旅行、乡愁、痛苦等主题,带来一堂当代人找到自我确认的必修课,展开了一次关于自我认同的探索之旅,并指引我们如何在悬浮的时代重建自我的锚点。

两位作者结合历史、自然、科技、文化、政治、哲学、社会学等众多元素,通过对人与世界重大问题的对话与追问,解读社会的发展与复杂性,解析时代与自身的困惑,反思我们的处境和对自我的认同与理解,为进退失据的现代人在确定性和开放性当中找到第三种可能性,启发我们以新的视角探索自我和世界,更好地做出对自我的一种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思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我们不想像罐头一样活着
  • 1 从瓦尔登湖开始
  • 在瓦尔登湖畔谈《瓦尔登湖》
  • 我们时代的《瓦尔登湖》
  • 梭罗主张避世主义吗?
  • 恢复生命的完整性
  • 把“瓦尔登湖”作为动词
  • 你总有可能走近自己的“瓦尔登湖”
  • 2 人文教育让我们第二次成长
  • 拉德克利夫学院的女生走入哈佛校园
  • “无用之用”的人文教育
  • 大学产业化与教育商品化
  • 公共关怀与多元开放的意识需要教育来培育
  • 人文教育让我们第二次成长
  • 3 向世界打开自己
  • 重读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 智识的世界主义
  • 当你的时代无法安顿你的心灵
  • 昨日的世界更美好?
  • 自我重构的过程就是发展和改变自己的故事
  • 4 且认他乡作故乡
  • 乡愁是味蕾上的记忆
  • 因为离开,才会有故乡
  • 故乡对于我们生命的意义
  • 此身、此时、此地,蓬勃生长
  • 5 旅行的意义是让近旁有诗
  • 旅程中的看见与被看
  • 每一把长椅,都是一段故事
  • 门槛上的人
  • 让心灵抵达远方,让近旁有诗
  • 6 直面痛苦,是打开真实自我的一个方面
  • 痛苦恐惧症
  • 积极主义的暴政
  • “我是一颗没有人看得到也没有人需要的北极星”
  • 从痛苦的体验中发掘生命的意义
  • 集体的心灵培育
  • 7 反智主义是我们的时代病吗?
  • 反智主义为什么越来越盛行
  • 反智主义和知识权力
  • 流量时代,知识分子的责任
  • 8 在漂流时间里,走向你自己的世界
  • 这一年是我的“漂流时间”
  • 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
  • 回到瓦尔登湖的原点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64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知识输出,而是以一种平等开放的态度,邀请读者一同思考生活中的这个世界。它不会给你明确的结论,却会在你心中种下一颗好奇的种子,让你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 “参考答案”。

      转发
      8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在灯塔崩塌时如何面对

      二十一世纪本应是美国的崭新时代。苏联已然败落,西方的自由主义和自由市场模式看似再无强劲的意识形态或政治敌手。可如今,在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世纪,仅仅过去了四分之一的时光,美国这趟车便开始掉轮子,在极短的时间里,美国从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沦落到在诸多方面面临着严峻的大国竞争。这本书是哲学教授刘擎和社会学教授严飞两位作者,在疫情期间去哈佛访学期间的对谈录,用八场对话,从梭罗的《瓦尔登湖》开启,用梭罗的湖畔独居和自省,重建心中灯塔。书中对反智主义的批判,刘擎警示,对知识的鄙夷将导向 “粗鄙的深渊”;严飞则担忧民粹化浪潮扼杀多元声音。新书的发表会邀请的是陈鲁豫和蒋方舟,这些曾经风云一时的公共知识分子,对当下的形势是悲观的,如现在的哈佛学界和好莱坞,秀才遇到兵,面对粗鄙如恶霸的懂王,深感无奈,今天我们不必在只有昆明湖十分之一瓦尔登小池塘畔呻吟,教员早就说过 “有些人做奴隶做久了,感觉事事不如人,在外国人面前伸不直腰,像《法门寺》里的贾桂一样,人家让他坐,他说站惯了,不想坐。在这方面要鼓点劲,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来”。早就教导:“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如果再重读一遍 5 年来蔡钰的《商业参考》,体察中国是如何奋斗杀出重围,不要讲华为的重生,就是多少中小企业都在顽强拼搏,中国早就过了廉价劳动力的低端制造,全员强制社保和环境治理,中国企业可以说是在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环境在 “内卷” 冲杀,只要对比一下中美的物流快递,中国企业除去勤奋更有技术科技的进步和领先,才有如此的效率和倍差的成本价格,稀土资源全世界并不稀缺,稀缺的是提炼技术,这些都是经过痛苦的环境治理和残酷竞争,才有了今天的局面。两位作者正逢新时代,面对灯塔国的坍塌,本应对中国的成就欢欣鼓舞,可能是灯塔的崩塌,对他们价值观的冲击,让他们困惑,梭罗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初期,对物质文明进行反思,美国副总统万斯被人不齿,也是他这个 “乡下人” 爬上高层,反而嘲笑 “乡巴佬”,懂王要求哈佛检讨,否则断绝 23 亿美元的政府拨款取消哈佛的免税,把标榜自由的美国知识分子搞得目瞪口呆,在互联网 “后真相时代” 面对信息解放的民众,深感无力,只能用 “民粹” 的帽子应对懂王高喊的 “fake news”。中国知识分子应该更有自信,多少先哲和教员早已指明了道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经历过多少次的轮回,“中国的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 积极投身于 “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去”。三月份中国外贸出口继续猛增,同比增长 12.8%,新兴国家出口增长 18.5%,30 年来中国就是在这些知识分子唐僧般碎碎念的崩溃论中,各种挑毛病的危言耸听中,不断补齐短板,呼啸而过。2025 年 #125

        3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书籍作为参考答案

        在 423 得到读书节到来之际,觉得本书可以改一个名字:书籍作为参考答案。我们或许无法如刘擎老师和严飞老师那样漫步波士顿的哈佛园,但在《瓦尔登湖》的松涛里,我们触摸过梭罗手心的露珠;从《昨日的世界》的余烬中,我们听见茨威格为欧洲文明敲响的晚钟;翻开《回归故里》,迪迪埃・埃里蓬的笔尖正将阶级的隐形锁链寸寸斩断;合上《悉达多》,黑塞早已在恒河畔为我们备好了顿悟的菩提…… 这也许就是我最喜欢得到电子书会员的原因,可以读 n 多好书,n 多喜欢的书。比如近期读完《安娜・卡列尼娜》, 150 年后的我们依然在问:现代都市霓虹下的娜拉们,是否仍在重复出走的轮回?读完《生活与命运》第一部后思考:若历史的飓风再度来袭,我们胸膛里跳动的,会是怯懦的寒蝉,还是燎原的星火?读完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第一部就是思考:或许当年出版社的退稿信,正是文学之神对人间耐心的隐秘试炼…… 我们捧着他人书写的人生参考答案,最终要写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解题过程。

          1
          评论
        • 查看全部131条书评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