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类型
7.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56千字
字数
2018-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呈现的是一种更好、更简单的商业思维和职场修炼之道。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两位作者基于10年来创业实战的经验,就企业的创建、运营和发展发表了全新的观点,涉及项目管理、人才招聘、产品设计、市场营销、企业文化等方面。
今天,任何人都可以创业,过去无法企及的工具,如今唾手可得。过去要价好几千美元的技术,如今只要几块钱,甚至能免费使用。现在一个人能干过去两个人、 三个人,甚至整个部门的活儿。几年前,那些普通人拿不到的材料,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
·谁说共享商业秘诀、曝光技术机密,就会失去优势?
·谁说企业产业线不够丰富,就一定会输给竞争对手?
·如何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打败大公司的营销团队?
·如何让分散在世界的跨国员工,实现有效沟通协作?
在本书中,作者用直截了当的语言和崇尚简约的方式,颠覆你崇尚或正在使用的商业模式。不管是精英企业家、小企业主,还是每日兢兢业业上班,但一直想自己做些事情的职场中人,抑或想要“脱贫”的艺术家,都能在这一页页中找到弥足珍贵的指引。
脚踏实地
每日一书:《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放下你的臆测吧,现在就决定你这周要做什么,不必去管全年的计划。只要找出下一项最重要的任务,然后起而行之。在行动开始前的一刻作决定,而不是早早就预先定下某事。不要提前幻想自己要做到多大规模,要慢慢发展,走一步看一步 —— 时机未到就大肆拉人入伙的做法使很多公司走上了绝路。同时还应该避免井喷式成长 —— 这会使你扩张过头,错过最佳规模。 小公司并不只是一块跳板。小公司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目标。 原则:不要接受别人强加给你的所谓 “现实世界” 的规则,作者的公司只有 16 个员工,分布在 8 个大洲,没有销售,不怎么开会不做公关,产品线极窄。依然可以很好的盈利,并将世界 500 强企业变为其客户。“现实世界” 并不存在,那只是个接口,只是某些人为了开脱自己的无所作为,跟你一点关系也没有。人员:你从别人的失败当中学不到什么,最好的办法是从自己的成功中学习。负担:在筹划未来的同时,不要过分执着于长期计划,也不要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因为没人是先知。工作狂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他们制造的麻烦却更多,原因有六:1. 这种工作状态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当职业倦怠感袭来时 —— 这一点基本上不可避免 —— 你根本没法 “软着陆”。2. 工作狂往往不得要领。他们花费大把时间去解决问题,他们以为能靠蛮力来弥补思维上的惰性,其结果就是折腾出一堆粗略无用的解决方案。3. 工作狂甚至还凭空制造出危机来。这些人从不寻求高效解决之道,因为他们恰恰就 “钟情于” 加班加点。这让他们感觉自己像个英雄,并沉迷其中。他们(通常是无意识地)制造问题,看似这样就能享受更多的工作了。4. 工作狂的存在使那些不以加班为乐的员工感到无所适从。在工作狂扎堆的企业环境里,就连 “按时上下班” 都让人觉得是一种无理要求了。这种文化令正常工作的员工心怀愧疚、士气低落。不仅如此,人们还会因此陷入一种 “跟风” 状态 —— 每个人都在义务加班,根本就不管到底有没有生产力。5. 如果你只是为工作而工作,那么你就会丧失判断力。你的价值观和决策方式都是扭曲的。你没有能力去判断哪些工作值得做、哪些工作该放弃,最后搞得自己筋疲力尽,而一个筋疲力尽的人是无法作出明智的决定的。6. 工作狂实际取得的成就并不比正常人高。他们自诩为完美主义者,但这仅仅代表他们浪费了大量时间去关注次要的细节,而不是推动下一项任务。工作狂不是英雄。他们没有力挽狂澜,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真正的英雄早已想出办法、搞定一切,然后回家了。创业只需要一个创意,加一点点自信,以及一点勇气,就可以启程了。效率:可视化更有效,因此有想法尽量就直接画出来。多问自己核心问题: 你需要问自己几个重要的问题,以确定你是否在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为什么要这么做?有没有发现自己正在做一些完全不知道为什么去做的工作?只是因为有人叫你去做。事实上,这种现象太常见了。因此,你得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是为谁做的?谁会从中受益?任务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了解了答案就有助于你理解这个工作本身的意义。 你在解决什么问题?当前的问题是什么?客户感到困扰了吗?你感到困扰了吗?有什么不太清楚的地方吗?是不是有些东西过去是做不了的,但现在应该得做了?你加上去的东西有价值吗?画蛇添足很容易;画龙点睛却很难。想想你现在做的事情是不是会使你的产品更有价值、更受客户青睐?客户们会不会受益更多?有时候你自以为有价值的工作,实际上是在削减产品的价值。油多也会坏菜,价值源自平衡。 没有更简单的办法?” 通常你都会发现一个比现在的做法更简单、更完美的办法。问题总是相当简单的,可我们总爱自作主张、觉得需要用复杂的方案来解决问题。注意千万不要被打岔,小技巧太多了,具体不细说了。最简单的就是找个没人会找你的时间再干活,比如傍晚先休息,夜里再干活。最无效且令人烦躁的打扰就是开会了,没有之一。原因如下:1. 会议中充斥着纸上谈兵和抽象的概念,多是不切实际的 2. 会议中能够传达的信息量少之又少 3. 人们在会上最容易跑题,比暴风雪中的芝加哥出租车还容易迷失方向 4. 会议要求人们作好充分准备,但大多数人根本没时间准备这些 5. 会上制订的日程常常模棱两可,根本就没有人真正了解目标是什么 6. 会议中总难免轮到那么一个低能人士发言,于是大家的时间都被浪费在他们的扯淡上 7. 会议具有自我繁殖功能。一次会议总能引出下一次会议,以及再下一次的会议,并生生不息…… 让会议简单有效的方式是:1. 放一个闹钟,当闹钟响起时,会议结束。散会!2. 与会人员尽量精简 3. 议程尽量明晰 4. 从明确的问题开始讨论 5. 不要去会议室,就在出现问题的地点开会,直面现实,提出切合实际的改进建议 6. 以明确的解决方案结束会议,并安排好由谁负责实施注意记录阶段性胜利来庆祝,制造一点儿激情。该睡觉就睡觉。别去预测未来,把大项目分解成小任务,以至于不会错的离谱。问题拆解后分类使得不会显得问题有那么多,保持成就感。决策尽量小一些,所有的远大成功都来自于一个个高质量的小决策。对手:去商品化 —— 融入自己的理念与特点到产品与服务的每个环节当中,这样就会具有不可复制性。其实就是战略与战略落地。可以尝试正面挑战对手,制造舆论,可能在中国不太适用。给竞争做减法,竞争并不只是军备竞赛,对手产品有 5 个功能时最好的选择不一定是做 6 个功能而是做 3 个甚至只做 1 个功能。不要过多关注竞争对手,而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用户身上。进行:习惯对用户说 “不”,不要因为自己的懦弱忍耐,长痛不如短痛。要对某一类型的客户全情投入,而不是对某一个善变的客户唯唯诺诺。要学会忘记客户的话,不需要电子表格去跟踪他们的需求,重要的功能自己是忘不掉的,忘掉的说明都不够重要。推广:灰度测试与忠诚客户(罗胖说教 “超级用户”)培养很重要。多分享,打造自己的影响力,同时也就创造了企业的影响力。欢迎客户走到幕后来看看,包装得当都是很好的题材,可以满足别人的好奇心。没人喜欢太完美的事物,不用害怕让看到缺点,侘寂这种外表粗糙,内在完美给人带来的震撼无比强大。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招聘:亲力亲为,永远把招募顶尖人才当做最重要的事情,不用随便招人,受不了了再招人,有人离职了以后也不要着急补人。别随便相信牛人的 “光环”。谨记不要进入一团和气的 “鸡尾酒会上的陌生人” 模式,没人说 “这点子真烂” 这团队就完了,要营造与一个能让人直言不讳并且有安全感的环境。高手遍布世界各地,别被地域限制。公关:针对如何自行掌控负面新闻,贴士如下:1. 要由公司高层来发布消息,而且要由公司内职位最高的人来强有力地控制局面。2. 消息要广为传播,想尽一切办法将消息传递出去,别尝试隐瞒事实真相。3. 千万别说 “无可奉告”。4. 要真情实意地表达歉意,要尽量详细地说明情况。5. 要真切地关心客户的遭遇 —— 然后要证明自己真的在为客户负责。一定要沉着冷静
第一,这本书非常符合我的胃口。第二,里面很多反常识的避坑指南。第三,如果你的公司没有长大,或者你不想长大,这本书对你来说绝对是圣经级别的存在,但是如果你的公司长大了,这里面的很多逻辑可能是不对的。第四,把里面的建议用在自己的身上,是个更好的方法。
这本书提倡的事几乎就是所有大厂的反面。产品小而美,公司规模小而美,连这本书本身都是小而美的。反卷时代,其实这本书坚持的一些价值观就是所谓常识,是能够站着把钱挣了的骨气与反对形式主义的努力。但是理论与故事美好,现实却依然骨感。
- 查看全部9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