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南怀瑾先生解读“天书”《参同契》,为读者讲说修道的神仙之学以及返老还童、求得不老之术。

内容简介

《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继《论语别裁》后用力最深、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余万言,分上、中、下三册。内容涉及广泛,旁征博引,举证极多,更有南师本人所经历的诸多奇特的人和事,是国人了解、解读《参同契》这部“天书”的选择。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者的话
  • 楔子
  • 出版说明
  • 第一讲
  • 第二讲
  • 乾坤门户章第一
  • 第三讲
  • 第四讲
  • 第五讲
  • 第六讲
  • 第七讲
  • 第八讲
  • 第九讲
  • 第十讲
  • 第十一讲
  • 坎离二用章第二
  • 第十二讲
  • 第十三讲
  • 第十四讲
  • 第十五讲
  • 第十六讲
  • 第十七讲
  • 第十八讲
  • 第十九讲
  • 第二十讲
  • 第二十一讲
  • 日月含符章第三
  • 第二十二讲
  • 第二十三讲
  • 天符进退章第四
  • 第二十四讲
  • 第二十五讲
  • 第二十六讲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说参同契(上)

    因着是南师弟子整理出来的南师讲话,所以读起来比较轻松,有种身临其境在听课的感觉。何为《参同契》?“参” 就是参合,“同” 就是相同。怎么样叫做 “参同”?简单地说,就是参合三种原则相同的学问,融于一炉。这三种学问就是老庄、道家的丹道,还有《易经》的学问。南师解读是否权威,不能妄论,但普遍认同《参同契》是一部用《周易》理论、道家哲学与炼丹术三者参合而成的养生著作。历代注释名家对它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存在着分歧,皆因该书 “词韵皆古,奥雅难通”,并采取象征或借喻的方法采用许多隐语,易生误解,所以历代有很多注本行世,《参同契》,属道教早期经典。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最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后世像宋朝以后的理学家 —— 我叫他们理学家,并不一定承认他们是正统的儒家 —— 他们排斥佛、道两家,称两家为异端之学,好像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旁门左道。但是孔子并没有骂佛、道两家异端,是宋儒擅用了孔子的名词,自己又不懂这两家的学问,朱熹虽然拼命地反对道家与佛家,却偷偷研究《参同契》,而且他还化名空同道人邹䜣,作《周易参同契考异》。“孔子并没有骂佛、道两家异端,” 未免有些搞笑了,无论是佛祖还是孔子皆出于公元前 550 年左右,老子则是孔子的老师,《庄子・天运》:“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 何以有骂佛之说?公元 64 年汉明帝派遣大臣蔡惜、秦景、王遵等 18 人同往西域寻佛。蔡、秦等人西行至大月氏国,遇到了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他们邀请二位高僧同去中国,二高僧欣然同意。于是一行人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于公元 67 年返回国都洛阳 这就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次西天取经,至此,佛教传入中国。朱熹开始研究《参同契》。朱熹经常偷偷研究佛、研究道,这是公开的秘密,谁不想活得长命,谁不想变成超人?只是面子上死不肯承认。所以我对宋儒不论哪一位,始终有一点不认同 —— 学问道德宋儒没有话讲,就只有一样不好,明明借用了佛家道家的学理,来说明儒家的道理,然后却翻脸批评他两家都是异端,都是骗人。宋儒搞的这一套,叫什么圣贤之学呀!南师在其后的论坛中每每提及此事,足见学术之争总是水火不融,就如春秋战国之时的诸子百家,虽是彼此争鸣,实则相互视若寇雠,恰如当今中医与西医之争,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是文化之争,利益之争,生死之争。读书人都爱好仙佛。尤其中国过去一般的读书人,你查他一生的历史、文章、诗集,都记载有几个和尚道士的朋友。好像不交几个这种朋友,就没有学术地位。

      1
      2

    出版方

    东方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作为人民出版社的副牌,创建于1986年,专注于高品质的经济管理、励志和健康类图书的出版,并利用人民出版社的优势资源和发行渠道,成功占据了中国大陆地区同类书籍出版市场的三强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