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美国,全民嗑药的国家:从生命到健康,一切皆为利润。

内容简介

在美国,疼痛是一门可以暴富的生意。

美国阿片类药物滥用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背后交织着医学、科技与资本的艰难博弈。大型制药公司处于公共福祉和私人利益的交汇点,了解它们走过的崎岖之路,才能更充分地认识到崇高抱负和嗜血贪婪之间的冲突根源。本书作为对当代美国的纪实观察,深入还原了美国制药史上这个癫狂与惊心动魄的灾难。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01 “零号病人”
  • 02 “试毒小组”
  • 03 进入联邦
  • 04 特效药
  • 05 “你能为太阳申请专利吗?”
  • 06 奇妙三人组
  • 07 “相差一个原子”
  • 08 “布鲁克林的犹太小孩”
  • 09 医药大道
  • 10 “土霉素闪电战”
  • 11 “避难所”
  • 12 木偶大师
  • 13 冒牌医生
  • 14 “萨克勒帝国”
  • 15 “快乐药丸”
  • 16 “治疗丛林”
  • 17 “描绘最糟糕的画面”
  • 18 沙利度胺灾难
  • 19 1亿美元畅销药
  • 20 合法但有点“诡诈”
  • 21 瞄准女性
  • 22 有尊严地死去
  • 23 “进击的戈达德”
  • 24 “来,吃‘根’”
  • 25 “她们自己清洗笼子”
  • 26 “溅落!”
  • 27 “告诉他,他的律师来电话了”
  • 28 畅销药的新定义
  • 29 “顺从”
  • 30 丹铎神庙
  • 31 “维利目狂躁”
  • 32 猪流感
  • 33 “黑河”
  • 34 “任何药物都可以滥用”
  • 35 生物技术时代
  • 36 “‘同性恋’癌”
  • 37 “与公众无关”
  • 38 疼痛管理革命
  • 39 仿制药时代
  • 40 销售智慧
  • 41 “家丑不可外扬”
  • 42 “吃了兴奋剂的销售部”
  • 43 “钱钱钱钱钱!奖金到账!”
  • 44 “会说话的胃”和美钞
  • 45 “重拳出击滥用药物者”
  • 46 给普渡一张“免费通行证”
  • 47 “你不该惹一位母亲”
  • 48 利润与尸体
  • 49 钻空子
  • 50 10亿美元的“孤儿药”
  • 51 下一场大流行
  • 52 “犯罪家族”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令人发指

    《嗜血制药》是一部令人震撼的非虚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硅谷创业公司的兴衰故事,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的贪婪、野心与道德困境。书中详细描绘了 Theranos 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生物技术公司如何从神坛跌落,揭露了其创始人伊丽莎白・霍姆斯如何编织一个巨大的谎言,欺骗投资者、合作伙伴,甚至将公众的健康置于危险之中。Theranos 的故事始于一个看似美好的愿景:通过一滴血完成数百项血液检测,彻底改变医疗行业。这个愿景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从政商名流到普通大众,都对其寄予厚望。然而,作者卡雷鲁通过深入的调查和采访,逐步揭开了这个愿景背后的真相:Theranos 的技术从未真正实现,所谓的革命性突破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公司内部充斥着谎言、威胁和高压文化,任何试图质疑或揭露真相的人都会遭到打压。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霍姆斯的野心和操控能力,还有那些勇敢站出来揭露真相的人。他们中有科学家、工程师,也有普通员工,面对公司的威胁和压力,依然选择说出事实。正是这些人的坚持,才让作者有机会将 Theranos 的丑闻公之于众。这也让我们看到,在巨大的利益和权力面前,个体的良知和勇气依然能够发挥作用。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欺诈的故事,它还深刻反思了硅谷文化中的一些问题。在追求创新和成功的狂热氛围中,许多人往往忽视了最基本的伦理和科学原则。Theranos 的崛起和崩塌,正是这种文化的一个缩影。它提醒我们,科技的发展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以牺牲真相和道德为代价。作者的写作风格冷静而客观,他以记者的视角,将复杂的事件梳理得清晰易懂。书中充满了细节和戏剧性的情节,读起来像一部悬疑小说,但每一页都基于事实。这种叙事方式不仅让我们对 Theranos 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对背后的社会和文化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