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类型
7.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5千字
字数
2025-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脑科学界的脱口秀演员,用段子带你了解关于情绪的一切。
内容简介
为什么道理都懂还是控制不住情绪?情绪真的只能制造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吗?没有情绪我们会过得更好吗?
这是你我的困惑,也是脑科学家、脱口秀演员、畅销书作者迪安·博内特的亲身经历。
本书中,他勇敢剖白丧亲后的情绪失控与重建历程,用专业的视角与幽默的笔触,带你探索情绪背后的神经机制,教你接纳与理解自己的情绪,帮你摆脱情绪失控的懊恼与羞耻。
情绪失控从来不是问题本身,那是6亿年演化赋予我们的生存本能。那些让你自责的失控瞬间,是大脑在用最笨拙、最原始的方式保护你。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第一章 情绪的基础知识
-
情绪与身体
-
情绪与面孔
-
情绪与大脑
-
第二章 情绪与思维
-
情绪动机
-
情绪的色彩
-
坏到极致就是好
-
情绪与思维
-
第三章 情绪记忆
-
回忆美好时光
-
情绪的气味
-
播放歌曲
-
噩梦场景
-
第四章 情感交流
-
我能体会你的痛苦:共情及其在大脑中的运作方式
-
感受会传染:我们如何被别人的情绪吞噬
-
情绪劳动:职场上的情绪
-
情绪排他性:我们与谁共情,不与谁共情
-
第五章 情感关系
-
婴儿学步:亲子关系如何塑造我们的情绪
-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男女在情绪上有区别吗
-
同甘共苦:浪漫纽带如何形成、变化和破裂
-
爱上陌生人:我们为何,又是如何形成单向情感关系的
-
第六章 情感科技
-
社交需求:社交媒体与相关科技对情绪的影响
-
无法计算:情绪与科技的冲突
-
假新闻,真观点:情绪与科技如何削弱现实
-
结语
-
致谢
展开全部
重新定义情绪价值
全书围绕一个颠覆性观点展开 —— 情绪失控并非人格缺陷,而是 6 亿年演化的生存策略。当我们因暴怒、焦虑或悲伤陷入自我谴责时,博内特用神经科学证据指出:杏仁核的应激反应、前额叶皮层的调控滞后,这些看似 "故障" 的生理机制,实则是人类在猛兽环伺的远古环境中进化出的保命程序。书中以坐车呕吐为例,解释大脑如何误判平稳车厢为 "中毒状态" 而启动排毒机制,这种原始本能与现代生活的错位,恰是情绪问题的根源。作者以丧父之痛作为叙事主线,将个人情绪崩溃的私密经历,与多巴胺分泌、记忆重构等专业理论并置呈现。当描述父亲葬礼上突如其来的大笑时,他同步拆解边缘系统与大脑皮层的博弈;在剖析职场情绪劳动时,穿插单口喜剧演员应对舞台焦虑的实战技巧。这种 "实验室数据 + 诊疗室独白" 的双线叙事,让硬核的神经解剖学知识获得了血肉的温度。不同于主流心理自助书籍的 "情绪管理术",本书着力破除对情绪的污名化认知。书中引用最新研究证实:抑郁症患者的情绪预警系统过度敏感,恰似免疫系统的错误炎症反应;看似破坏性的愤怒,实则是划定心理边界的生物警报。博内特甚至为 "精神内耗" 正名 —— 那些深夜反刍的焦虑,本质上是大脑在离线状态下进行的威胁模拟训练。在社交媒体的章节中,作者尖锐指出:点赞机制如何劫持多巴胺奖励回路,制造虚假的自我认同;短视频的即时快感怎样削弱延迟满足能力,导致情绪调节功能退化。当谈及 AI 情感伴侣时,他既警惕算法对情绪模式的简化归类,也承认科技为情感障碍者提供的疗愈可能。这些论述超越了个体心理层面,直指当代文明的结构性情绪危机。
当情绪“失控”,其实是大脑在笨拙地爱你
就因为这句话让我打开这本书!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指尖滑动间,别人的 “光鲜” 轻易映照出自身的 “不堪”,一条刻薄的评论就能让心情跌入谷底。抑郁、焦虑、愤怒、嫉妒…… 这些不速之客总是不请自来,更让人沮丧的是 —— 明明 “道理都懂”,情绪却总在关键时刻如 “脱缰的野马”,而我的草原贫瘠得它看不上…… 有时真的很困惑:这些恼人的情绪,除了制造麻烦,到底有什么用?没有它们,我们会不会过得更好?我想,这跟花剌子模国王的信使有异曲同工之妙。曾今我觉得那国王脑子有问题,坏消息跟信使有什么关系?但情绪难道不是一个跟我汇报的信使吗?那我如此责怪情绪,跟花剌子模国王有何区别呢?迪安・博内特的这本书,像一束理解的光,它没有高高在上地教导我如何 “控制” 情绪,而是勇敢地剖开自己的伤口(比如丧父之痛后的崩溃),朋友不谈及葬礼本是为了帮他快点走出来,却反而让他因为悲伤无处宣泄而二次加压…… 博内特犀利地指出,现代科技(如抹去情绪的通信、引发攀比的社交媒体)放大了情绪反应的 “不适配性”,让古老的保护机制在现代情境中显得格格不入,甚至带来伤害。但这恰恰凸显了理解情绪本源的重要性。这本书最珍贵的价值在于它带来的深度接纳。它让我明白,因情绪而自责、羞耻,甚至觉得自己 “不够好”,是双重负担。当理解了那 “失控” 瞬间背后,是大脑在笨拙地、原始地、拼尽全力地爱着我、保护我,一种深刻的自我和解便可能发生。它并非教我放任情绪,而是赋予我理解其意义的能力,从而更智慧地与它们共处。我或许依然会被情绪击中,但下一次,当我感到 “失控” 时,心底可能会多一个稚嫩的内在小孩的声音:“别怕,这是我那古老又忠诚的大脑,在用它的方式笨拙地拥抱我。”
《人人都会情绪失控》能练就绝世的心境之人,我想除了羽化登仙的道人和参透佛法的高僧应该没有别人了。那么情绪失控应该就是大概率事件。影响情绪的东西太多了,什么心情、状态就不好说,像什么气味、感觉、氛围这些玄之又玄的东西居然也可以轻松的影响一个人的情绪。那么我们偶尔的失常也算是情有可原了。做为社会性动物,我们很容易受到太多的群体的裹挟,激愤、暴躁、伤感等都是环境的影响,高级一点的人可以独立,拥有一流的心智,低一点的就成了《乌合之众》中所描述的随波逐流者。还有一种比较神奇的情绪 -- 共情,这也许是人和动物之间的区分点,可以感受别人的感受,体验别人的体验,甚至可以感受到别人的疼痛,也只有这样对于特定场景下的情绪时,才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也才能更好的彼此交流。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