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杨照领读太宰治:脆弱的人,为何总能在人间失格里找到共鸣?

内容简介

首届“芥川赏”,26岁的太宰治入围决选,却遭到评委川端康成的反对:“这不像是一个过着像样生活的作者写出来的作品。”太宰治反唇相讥:“养养鸟、看看舞踏,难道就叫‘像样的生活’吗?”

这位“不像样”的作家,曾三度殉情、五次自杀,种种浪荡行迹可以在绝笔之作《人间失格》中找到对应。而《人间失格》真正探索的,却不是一个人如何失去做人的资格,它更迫使我们反身凝视包括自己在内的“人间”:我们生命中究竟要追求什么,又要去向何处?

太宰治一以贯之的贡献,是刺穿我们的舒适保护层,挖掘出我们不熟悉的人的经验与感受,使我们有机会检讨,是不是缺乏对于人的多元与复杂的足够认识,以至于自我中心地将和自己不一样的人的现象,当作坏的、糟的、黑暗的。黑暗不只是黑暗,黑暗可能比光明更有内容、更丰富。愿意承认这点,我们才开始真正认识人。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看待世界与时间
  • 前言 解读死亡的多样性意义
  • 第一章 太宰治的创作背景
  • 不与时人弹同调
  • 阅读与观影
  • 追随文学的电影
  • 经典作品中的现代性
  • 日本的“脱亚入欧”之梦
  • “浮士德精神”的危机
  • 从大正到昭和
  • “国民”的集体一致性
  • 昭和时代的逆流
  • 醒目又碍眼的颓废
  • 非日常的怪异
  • “人世间除了经济之外,还有怪谈”
  • 第二章 直视生与死
  • 名作《人间失格》真能代表太宰治?
  • 这是真的
  • 是散文还是小说?
  • 普拉斯的《钟形罩》
  • 邱妙津的《蒙马特遗书》
  • 阅读一个人的“自杀之书”
  • 那能称之为“殉情”吗?
  • 日语中的“人间”
  • 所谓的人间“失格”?
  • 生与死
  • 人为什么会自杀?
  • 对“自杀”的看法
  • 近松门左卫门的《曾根崎心中》
  • “情死”“心中”“相对死”
  • 樱花精神
  • “共同体”与“义理”
  • “赖活”不如“好死”
  • “水死”与“切腹”
  • 第三章 《人间失格》中大庭叶藏的一生
  • 三张照片
  • 像神一样的孩子
  • 现代主义中的自剖性质
  • “私小说”与“忏悔录”
  • 一流与二流作品的距离
  • 缺乏生之欲望的大庭叶藏
  • 不具备当人的条件
  • 笑是最残酷的事
  • “人间”就是谎言
  • 恐惧与战栗
  • 那些“失格”的人
  • 缺乏分量的人
  • 令人恐惧的人间
  • 没有对手
  • 当生存被威胁
  • 阴柔的女性特质
  • 金钱与生死
  • 第一人称主观的矛盾
  • 美好与怪诞
  • 人物画像
  • 真正的无赖
  • 假扮左翼青年
  • “第二手记”的结束
  • “世人”是谁?
  • 连愤怒的能力都失去
  • 终局的选择
  • 太宰治年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既然还要收会员一次钱,干脆不要上架,以免增加会员的厌恶感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