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6千字
字数
2019-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翻译文学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历史发展和教学方法。
内容简介
翻译文学早在1904年就开始进入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其具有外国文学、母语表述的双重特征,不仅能训练一般的语文技能,还能陶冶情操、培育思维、提高审美能力、拓宽文化视野,对人才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丛书总序
- 前言
- 上编 经典翻译文学的接受与阐释
- 第一章 《皇帝的新装》的接受与阐释
- 文选一 皇帝之新衣
- 文选二 国王的新衣
- 文选三 皇帝的新衣
- 第二章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接受与阐释
- 文选一 卖火柴的女儿
- 文选二 可怜的女儿
- 第三章 《鲁宾逊漂流记》的接受与阐释
- 文选一 鲁滨孙
- 文选二 鲁滨逊漂流记
- 文选三 鲁滨孙漂流记
- 第四章 《最后一课》的接受与阐释
- 文选一 最后一课
- 文选二 一个老翁的自述
- 文选三 最后一课(剧本)
- 第五章 《项链》的接受与阐释
- 文选一 项链
- 文选二 项圈
- 下编 翻译文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 第一章 清末翻译文学教育(1902—1911)
- 第二章 民初翻译文学教育(1912—1916)
- 第三章 新学制前后翻译文学教育(1917—1926)
- 第四章 新标准前后翻译文学教育(1927—1936)
- 第五章 全面抗战及之后翻译文学教育(1937—1949)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