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得到独家首发】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内容简介

1968年,杜兰特夫妇为了便于一般读者阅读11卷本《文明的故事》(或译为《世界文明史》),他们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这部《历史的教训》。

本书浓缩了11卷本的精华,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详细阐明了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种族优劣、人类本性、宗教活动、社会主义、政府、战争、道德、盛衰定律、生物进化等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勾勒了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并总结出历史留给人类的巨大精神遗产,体现了他们对人类历史的“完整史观”。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犹豫
  • 第二章 历史与地球
  • 第三章 生物学与历史
  • 第四章 种族与历史
  • 第五章 性格与历史
  • 第六章 道德与历史
  • 第七章 宗教与历史
  • 第八章 经济与历史
  • 第九章 社会主义与历史
  • 第十章 政府与历史
  • 第十一章 历史与战争
  • 第十二章 增长与衰退
  • 第十三章 进步是真的吗?
  •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9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成年人的生活,万般皆苦,唯有自渡。活着就要遇山开山,见水架桥,其实一直陪着你的永远都是那个了不起的自己。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争议与启示:历史照进现实的棱镜

      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与阿里尔・杜兰特(Ariel Durant)这对学者夫妇的名字,几乎与 “文明史” 这一宏大命题绑定在一起。他们耗时 50 年完成的 11 卷本《世界文明史》,被学界誉为 “传世经典”,而浓缩其精华的《历史的教训》,则是这对伉俪留给后世的最后一部思想遗产。威尔・杜兰特是 20 世纪罕见的跨界学者。他早年以《哲学的故事》成名,用通俗笔法让艰深哲学走出象牙塔,成为销量超 200 万册的畅销书作家。妻子阿里尔・杜兰特则是俄国犹太移民,15 岁便与当时身为教师的威尔私奔成婚,这段曾因学术地位悬殊濒临破裂的婚姻,最终因共同撰写《世界文明史》而重获新生 —— 两人走遍全球文明发源地,从希腊神庙到紫禁城,将文明碎片拼合成历史长卷。这对夫妻档的学术成就堪称 “双星闪耀”:1968 年凭《文明的故事》获普利策奖,1977 年又同获总统自由勋章,成为美国学术界罕见的 “夫妻双冠王”。作为《世界文明史》的 “瘦身版”,这本仅 10 万字的作品却承载着千万字巨著的精髓。杜兰特夫妇以手术刀般的精准,将历史切割为 13 个维度 —— 从地理、种族到战争、道德,每个切口都迸发出颠覆常识的洞见。他们用生物学法则解读历史进程,断言 “战争是国家觅食的方式”,文明的兴衰本质上是 “弱肉强食的生存竞赛”。当世人高唱平等赞歌时,他们冷峻指出:“与其说人生而平等,不如说人生而不平等也不自由”—— 这种达尔文主义的历史观,在 1968 年冷战高峰时期显得尤为刺耳。书中对中国文明的评价堪称 “异类”。作为西方学者,他们直言 “东方文明才是世界基石”,甚至在《世界文明史》开篇就以《东方的遗产》破题。这种跳脱 “欧洲中心论” 的视野,或许源于他们与胡适的交往经历 —— 在北京的深谈,让杜兰特夫妇看到了青铜器纹样背后的文明韧性。这部 “历史哲学手册” 的锋芒也伴随争议。其对美国民主的推崇、对社会主义的警惕,被批评带有冷战思维烙印;将种族差异纳入历史变量,更触碰了当代学术的敏感神经。但恰如书中所言:“历史是对我们概括化的大反动”,这些争议本身印证了思想的复杂性。在技术颠覆传统的今天,书中 “地理影响式微,文明由人创造” 的论断愈发显现预见性。当算法试图量化一切时,杜兰特夫妇提醒我们:历史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数据堆砌,而在于 “对心灵的启蒙”—— 这种人文主义的温度,或许正是 ChatGPT 时代最稀缺的养分。这本 “小书” 没有提供标准答案,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理解文明兴衰的思维工具箱。它告诉我们:读史不是为复刻过去,而是为了在历史的棱镜中,看清人性永恒的光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是一本被翻烂的旧书,页边蜷曲着你的指纹,某些章节被你用红笔狠狠划伤,像淤血凝固在纸的静脉里。你总说读不懂我,可每次争吵都撕下几页。有的折成纸船漂走了,有的揉成团,砸在我身上,轻飘飘的疼。后来你学会了更利落的装帧方式:拉黑是烫金的封条,沉默是精装的刀口。我躺在你的记忆里,变成图书馆最偏僻的编号,连霉斑都长成模糊的注解。偶尔有风掀开扉页,露出那句你始终没读完的结局:“故事本可以愈合的,如果我们都愿意,做彼此最差的读者。” 而此刻你站在书店明亮的橱窗前,新出版的那些漂亮句子,每一行都比我更薄,更锋利。

          转发
          1
        • 查看全部14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