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重塑情绪弹性,重燃教育初心,养成12个关键习惯与性格特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献给教育工作者的实用指南,为消除教师职业倦怠,重燃教学热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框架。本书直面教育工作者的压力和消极情绪,为其指明了一条重塑情绪弹性的专业成长路径,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转变思维模式,通过身体、心理和情感上的自我照顾恢复情绪弹性,重新找回自我、活力以及对教学的热情。

书中提供了一个基于12个关键习惯来培养情绪弹性的框架,帮助教育工作者: 发掘真实的自我,理解情绪,并将精力用在关键之处;采用一种专注且富有故事性的方法进行沟通和共同体建设;不断学习、玩耍和创造,营造一个共同庆祝的环境。

目录

  • 版权信息
  • 赞誉
  • 题献
  • 前言
  • 导论
  • 培养情绪弹性: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
  • 本书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 本书适合谁阅读
  • 本书组织结构
  • 探索之旅邀请
  • 第1章 认识自己
  • 自我认知是真正的力量
  • 认识背景:主流文化
  • 深入探究脆弱
  • 性格特质:目标坚定
  • 当大地在你脚下颤抖
  • 第2章 理解情绪
  • 什么是情绪?
  • 了解情商
  • 我压力太大,不堪重负
  • 我们的身体
  • 深入探究愤怒
  • 性格特质:接纳
  • 重拾拥有情绪的权利
  • 第3章 讲振奋人心的故事
  • 讲故事的前景与陷阱
  • 挖掘解读的根源
  • 精心创造新的故事
  • 讲故事促进集体赋权
  • 认识背景:组织叙事
  • 深入探究爱
  • 性格特质:乐观
  • 慎重选择你的故事
  • 第4章 建立共同体
  • 为什么要关注共同体建设?
  • 信任:健康共同体的基础
  • 如何建立共同体?
  • 深入探究恐惧
  • 性格特质:同理心
  • 迈向受人爱戴的共同体
  • 第5章 活在当下
  • 正念: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
  • 冥想改变你的大脑、身体和课堂
  • 将正念作为提高文化能力的工具
  • 深入探究快乐
  • 性格特质:幽默
  • 每天的65,000个想法
  • 第6章 照顾好自己
  • 当幻想破灭时
  • 你的身体迫切需要什么?
  • 学会说“不”
  • 深入探究完美主义
  • 性格特质:积极的自我认知
  • 努力实现平衡
  • 第7章 聚焦亮点
  • 以优势为基础的方法
  • 为什么很难关注亮点?
  • 训练大脑
  • 认识背景:领导力培养很重要
  • 深入探究悲伤
  • 性格特质:赋能
  • 寻找光芒
  • 第8章 培养怜悯心
  • 怜悯心能带来什么?
  • 自我怜悯
  • 同情疲劳
  • 宽恕自己和他人
  • 深入探究嫉妒
  • 性格特质:洞察力
  • 爱是唯一途径
  • 第9章 成为一个学习者
  • 了解学习,你才能学习
  • 悲伤的周日以及如何不再悲伤
  • 认识背景:关于学习的条件
  • 深入探究羞耻感
  • 性格特质:好奇心
  • 初学者的心态
  • 第10章 玩耍和创造
  • 为什么我们每天都需要玩耍?
  • 艺术:玩耍能带给我们什么?
  • 创造力是一种习惯和性格
  • 深入探究心流状态
  • 性格特质:勇气
  • 疗伤药膏
  • 第11章 驾驭变化的浪潮
  • 变化将持续下去
  • 如何应对不希望发生的变化?
  • 引领变化的秘诀
  • 认识背景:我们何时打一场正义之战?
  • 深入探究耐心
  • 性格特质:毅力
  • 海浪也可以很有趣
  • 第12章 庆祝和感恩
  • 感恩的好处
  • 如何践行感恩?
  • 离开也没有关系
  • 认识背景:精神信仰
  • 对敬畏与惊奇的探究
  • 性格特质:信任
  • 地下河
  • 结语 向自由迈进
  • 附录A 有情绪弹性的教育工作者的习惯和性格特质:自我评估
  • 附录B 如何做出持久的改变
  • 附录C 核心情绪
  • 附录D 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
  • 附录E 常见问题核心信念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借教师之名,谈情绪管理之实

    教育工作者每日都会遭遇无数类似场景:学生的突发状况、计划外的消防演习、周三下午突至的强制会议通知、开学前 5 分钟登门的有情绪家长、故障的复印机,或是因代课老师缺席而临时被要求代其他班级的课…… 这些挑战看似琐碎,却像细沙般不断累积 —— 单独一粒无足轻重,可当它们填满生活的缝隙,便会逐渐耗尽情绪弹性,最终引发职业倦怠。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没有什么比「刺激与反应之间的间隙」更关键。若能在此时放缓脚步,尝试新的应对方式,或许就能将学校变成师生共同成长的沃土。有些事始终无法改变:雨不会因我们的意愿而停,疲惫时孩子仍会说刺耳的话,领导层总会更迭。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对「如何解读事件」拥有巨大掌控力 —— 正是这种解读,塑造了我们应对意外、抗拒与困扰的方式(无论大小)。情绪弹性的关键,正藏在我们对事件的解读中:解读塑造行动。比如,某个阴雨连绵的周五,面对学生刺耳的言论,我们可以选择愤怒,可以选择冷漠,也可以选择理解 —— 不同的解读会导向不同的行动,而行动又将带来或预期或意外的结果,最终影响我们自身、课堂氛围,乃至与学生的关系。这些瞬间,正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时刻。请记住:培养情绪弹性的契机,就藏在这些具体时刻里。你可以决定如何度过每一天,不必沦为世界无常的受害者。变化是生活的底色,而应对变化的主动权,始终在你手中。尽管本书基于美国教育环境撰写,其核心关于情绪管理的理念,对中国教师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面对学生需求的多元性、课业压力、行为问题,以及来自家长和社会的期待,中国教师同样需要针对性的情绪管理策略,来应对这些独特的挑战。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青文

    北京中青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直属的高度市场化运营的企业,持用传播推动人与社会进步的经营思想,历经20年,成长为卓越的商业、教育领域图书内容供应商和企业培训解决方案的服务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