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人物为经,以教科书编纂为纬,以翔实史料与温情敬意,重返民国老课本的编纂现场,细致呈现近代中国的教育现代化转型历程。

内容简介

《文化拯救》分别讲述了从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中叶十六位先贤(张之洞、严复、张元济、蔡元培、杜亚泉、沈心工、刘师培、陆费逵、陈独秀、胡适、任鸿隽、陈衡哲、林语堂、朱家骅、陈立夫、叶圣陶)编写教科书的往事。他们社会身份不同,政治倾向各异,都在教科书编写方面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印记。

教科书是传播中国近现代文明的主要媒介,将中国近现代名人与教科书集中研究是一个崭新视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值得学界和大众关注。本书资料扎实,语言平实,叙事翔实,从中可以窥见近代中国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侧影。

目录

  • 版权信息
  • 论教科书(代序)
  • 自序
  • 张之洞:古稀之年的新锐视野
  • 从“科举”到“科学”
  • “当今第一通晓学务之人”
  • 别样的《张相国新撰唱歌教科书》
  • 题字《音注华英蒙学图说》
  • 严复:一代大师的启蒙情怀
  • 学习“轮船驾驶”
  •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 《天演论》成为震撼中国的教科书
  • 《论小学教科书亟宜审定》
  • 张元济:中国现代教科书之父
  • 西学与西书
  • 一流的教科书编纂队伍
  • 中国第一套现代意义教科书
  • 书卷就这样展开
  • 蔡元培:凝重与深厚的奠基者
  • 年轻翰林浩然弃官归里
  • 编译修身、伦理学、妖怪学教科书
  • 校阅官话识字、国语、党义教科书
  • 志同道合的编撰出版群体
  • 杜亚泉:卓越的科学启蒙
  • 幡然改志
  • 创新的《(绘图)文学初阶》
  • 百余种新式理科教科书
  • 文化论战及《人生哲学》
  • 沈心工:学堂乐歌的筚路蓝缕者
  • 中国首届师范生
  • 参编《蒙学课本》
  • 学堂里飘出的歌声
  • 刘师培:独树一帜
  • 革命党中的风云人物
  • 国学保存会及国学教科书
  • 集中编撰乡土教科书
  • 陆费逵:应时而上的教科书革命
  • 出版业奇才
  • 民国第一套教科书
  • 开创教科书新天地
  • 反对教科书“国定制”
  • 陈独秀:造就新青年
  • “抡才大典”的刺激
  • 编辑《小学万国地理新编》
  • 夭折的《新体英文教科书》
  • 语言文字改革及教科书
  • 胡适:何妨为书而生
  • 新式课本的启蒙
  • 倡导“文学革命”与“新式标点”
  • 尊重儿童个性的新学制改革
  • 著述、选注、校订中学教科书
  • 任鸿隽与陈衡哲:一同走过
  • 相遇在大洋彼岸
  • 撰写与校订新学制教科书
  • 《一个关于理科教科书的调查》
  • 大胆质疑党化教育及其教科书
  • 林语堂:最有名的维权官司
  • 腹有诗书气自华
  • 编英文教科书畅销全国
  • 民国第一教科书案
  • 朱家骅:提高国民知识水准
  • 青春在革命中燃烧
  • “党义课”改为“公民课”
  • 创设国立编译馆编审教科书
  • 大名赫然印在课本上
  • 陈立夫:教育不可一日中断
  • 抗战时期教育部长
  • “国定本”的强力推出
  • 主编《公民》与《童子军》
  • 推动边疆与华侨教科书
  • 叶圣陶:养成儿童正确精神
  • 近二十年的“粉笔生涯”
  • 《开明国语课本》深受欢迎
  • “国文”、“国语”到“语文”
  • 致力于新中国教科书
  • 附录1:中国近现代教科书的部分编撰校订出版者名单
  • 附录2:杜亚泉编译、编撰、编辑、译订、校订的部分教科书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