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用户推荐指数
商业
类型
7.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4千字
字数
2019-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量化绩效考核弊端解读及员工能力增长人力资源管理解析。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解读了量化绩效考核的成因以及弊端,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了实施量化绩效考核不能带来业绩的持续提升,向读者系统地阐述基于员工能力增长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思路与架构,内容涵盖了经营理念、经营方针、思维方式以及绩效考核、薪酬结构、专业资格、人才培养等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模块。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前言
- 目录
- 第一章 反思:“成果主义”还能走多远
- 1 宏观环境已变,企业的用人观何时改变
- 招工难与人工成本上升
- 对人才,别再做“拿来主义”者
- “拿来主义”的弊端
- 培养人才不能虚张声势
- “管人”与“忙业务”互相矛盾吗
- 2 “成果主义”是“激素”:从“双赢”到“双输”
- “以结果论英雄”是否合理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品质和创新正在远离
- 员工流失的“元凶”
- “成果主义”必将衰落
- 3 稻盛和夫:京瓷不实施“成果主义”
- 日本企业并非我们以为的那样
- 戴明的“红珠实验”
- 如何改变结果
- 提高积极性就能提高绩效吗
- “积极性”与“绩效”的关系
- 4 尊重因果规律,优化系统
- 紧盯过程,让结果自然发生
- “黑箱理论”
- 用“假设—验证”实现过程管理
- 过程做好了,结果却不好,怎么办
- 关注过程=培养员工能力
- 第二章 解惑:“成果主义”下的八大疑问
- 1 为什么薪酬制度反复修改,员工还是不满意
- 没有钱的企业从何谈激励
- 双因素理论:员工的抱怨不可能杜绝
- 2 目标管理和KPI考核是提高绩效的最好方法吗
- 戴明:中国人被目标管理误导了
- 盯着数字目标无法提高绩效
- 让各部门相互竞争还是合作
- 目标管理被误解了
- 3 阿米巴经营 能让企业重生吗
- 如何理解“销售额最大化,经费最小化”
- 什么是“单位时间附加价值”
- 业绩与收入不能直接挂钩
- 员工爱“赚钱”,更爱“一辈子赚钱”
- “分”是手段,“合”是本质
- 导入阿米巴的企业真的成功了吗
- 阿米巴如何激励员工
- 不搞“成果主义”不代表“吃大锅饭”
- 中国企业应该导入阿米巴经营吗
- 4 年度经营目标 怎样定才准确
- 所谓“准确”的目标只是海市蜃楼
- 真的要挑战高目标吗
- 别把管理变“笨”了
- 5 “给平台,重激励” 就能培养人才吗
- 经验VS思维方式
- 人才是训练出来的
- 6 企业应该实施股权激励吗
- 华为因为什么而成功
- “固有积极性”VS“体验积极性”
- “狼性”≠“野性”
- 员工会像老板一样思考吗
- 企业何时导入股权激励最佳
- 7 计件工资制和提成工资制应该改变吗
- 计件工资制限制生产效率的提高
- 都是“懒政”惹的祸
- 提成工资制不能实质性地提高销售额
- 用什么替代提成工资制
- 8 绩效考核一定要量化吗
- 量化考核扭曲了经营的目的
- 量化考核能带来公平吗
- 学会用感性来评价员工
- 第三章 揭秘:构建“实力主义”经营机制
- 1 大多数企业一直 “在北极寻找企鹅”
- 发挥不出来的管理功效
- 人力资源部门的定位:服务OR监督
- 管人的根本目的就一个
- 脱离业务没法管人
- 2 转变价值观
- 经营者与员工,谁是问题的根源
- 关注过程,还是只要结果
- 从改变观念开始
- 3 解读“PDCA循环”:让日本企业腾飞的助推器
- 经营者应该在企业内“坐阵”吗
- “PDCA循环”绝不简单
- 在“假设—验证”中成长
- 没有逻辑就别谈“PDCA循环”
- 4 经营方针: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南针
- 谁该对提升业绩负责
- 经营方针的两种类别
- 不要混淆战略和战术
- 用逻辑性和客观性替代经验主义
- 5 制定经营方针
- 对经营进行管理
- 经营管理的概念方程式
- 为什么中小企业不重视经营方针
- 必须紧抓主要矛盾
- 现场比数据更重要
- 6 绩效考核:达成目标的同时让企业体质变得更强
- 考核什么未必得到什么
- 考核的目的是引导方向
- 到底要考核些什么
- 如何设置绩效指标
- 谁来创造与谁来执行
- 定性考核更加客观公正
- 让员工一开始就做对的事情
- 绩效考核传递企业的价值观
- 7 薪酬:让员工收入持续稳定地提高
- 企业经营就是解决好“分钱”的问题吗
- 浮动薪酬真的能浮动吗
- 让员工看得到未来
- 将经营理念注入薪酬结构
- 要“共生”不要“共赢”
- “水坝式”经营:从“疯牛”到“慢牛”
- 8 人才培养:用不花钱的方法“批量制造”人才
- 靠“上课”培养不了人才
- 培养人才要花多少时间
- 分工方式决定人才数量
- 学会“拔苗助长”
- 给员工赋能的基础:自立化
- 集权还是分权
- 真正的激励是人的成长
- 9 资格:为员工提供“双通道” 的职业发展道路
- 从经典理论到现代经营机制
- 能力大于岗位
- 实力才是最有价值的“能力”
- 如何评估实力
- 资格等级引导员工创新
- 能上能下
- 职业发展的新通道
- 第四章 变革:从“成果主义”迈向“实力主义”
- 1 如何让经营哲学 在企业落地生根
- 彻底落实经营理念
- 真的是知易行难吗
- 实践是最好的推广
- 2 用灵活有效的经营方针引领企业创新发展
- 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 通过经营方针引领创新
- 方针管理不会抹杀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 不要“东施效颦”
- 通过执行来检验经营方针的正确性
- 3 从“成果主义”过渡到“实力主义”
- 再看“成果主义”的本质
- 先搞清楚问题再谈变革
- 从“成果主义”过渡到“实力主义”的三个步骤
- 封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