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职场人自我保护必读手册,教你识别职场中的反社会人格者,远离伤害。

内容简介

通过精彩案例和相关研究等内容,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多个典型反社会人格者的故事,让我们有机会剥开这些人的层层伪装,看清他们的真实面目。

本书介绍了我们应如何识别出反社会人格者并保护自己免受他们的伤害;管理者、招聘负责人如何利用测评工具筛出反社会人格者,以及如何防范已入职的反社会人格者对公司的破坏。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
  • 前言
  • 第一幕 戴夫的案例一条蛇能穿着如此华丽的西装吗/场景一:粉墨登场
  • 第1章 斗牛犬的案例1
  • 第2章 这些人是谁
  • 传统临床概念中的反社会人格
  • 从临床到实证
  • 反社会人格的临床/司法评估
  • 我是一个反社会人格者吗
  • 也许他们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好转
  • 第一幕 戴夫的案例/场景二:走马上任
  • 第3章 眼见未必为实
  • 反社会人格者比我们更加有技巧吗
  • 行动中的反社会人格者
  • 第二幕 戴夫的案例/场景一:友好会面
  • 第4章 反社会人格者的操纵:他是怎么做到的
  • 反社会人格者,到处都是反社会人格者吗
  • 让游戏开始吧:建立反社会人格联结
  • 人格:三个自我
  • 思维技巧
  • 第二幕 戴夫的案例/场景二:勇摘苹果
  • 第5章 反社会人格者正式登场
  • 亲和团体
  • 大多数反社会人格者无法适应
  • 企业反社会人格者
  • 第三幕 戴夫的案例/场景一:惊恐时刻
  • 第6章 小兵、恩客和可怜虫:反社会人格者剧本中的角色
  • 糖果店里的孩子
  • 反社会人格者的传奇故事
  • 第三幕 戴夫的案例/场景二:无心之失?
  • 第7章 黑暗与混乱:反社会人格者的朋友们
  • 企业中反社会人格者在增多吗
  • 第三幕 戴夫的案例/场景三:我们一起午餐吧
  • 第8章 我不是反社会人格者,只是我的所言所行有点像而已
  • 这个问题有多严重
  • 是反社会人格者还是难相处的人:对评估的挑战
  • 骗子、欺凌者与木偶大师
  • 不同类型的反社会人格者
  • 如何区分反社会人格和领导特质
  • 第四幕 戴夫的案例/冰释前嫌
  • 第9章 一项独特的企业反社会人格者的实证研究
  • 一项使用PCL-R的企业实证研究
  • 第10章 业务扫描:企业情境下的反社会人格测评
  • B-Scan 360 的起源
  • 通过B-Scan解析企业反社会人格
  • 第11章 兵临城下
  • 招聘和选拔:第一道防线
  • 掌控面试
  • 管理层的选拔和晋升
  • 继任计划
  • 一些应当注意的“危险信号”
  • 第五幕 戴夫的案例/场景一:严阵以待
  • 第12章 个体的自我保护
  •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反社会人格者时
  • 从伤害中恢复的行动指南
  • 第五幕 戴夫的案例/场景二:真相大白
  • 第13章 第五专栏:我们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
  • 了解和管理你的声誉
  • 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 了解和熟悉公司制度
  • 勤做记录
  • 充分利用你的绩效评估
  • 提高领导能力和管理技巧
  • 避免冲突
  • 如果被陷害了,你该怎么做
  • 重启你的生活和事业
  • 第五幕 戴夫的案例/场景三:谈笑封侯
  • 附录 存在先天的反社会人格脑吗
  • 纪录片
  • 致谢
  • 注释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反人格

    在小说和电影中,描绘反社会人格者的方式总是显得极端又老套。他们要么是冷血的连环杀手、跟踪狂、性侵者、骗子,要么就是典型的恶魔,喜欢操纵他人的恶棍(例如诺博士和汉尼拔・莱克特)。现实世界中的反社会人格者的确与这样的形象有些类似,但更为复杂。它们虽然都有反社会的特点,但不尽相同。・反社会人格是一个多维度的临床概念,本书主角的人格特征和行为就是基于这个概念(见表 2-1)。1 反社会人格不仅仅是社会和环境影响的产物,对于其所表现出的关键人格特质和气质来说,遗传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而,反社会人格在个体身上的终身表达是生物 / 气质倾向和社会影响交互的产物。那些有助于界定成年反社会人格者的特质和行为在童年时就会显现出来。2 反社会人格者相对来说缺少道德感,难以对他人共情、感到内疚或忠于他人。人群中大约有 1% 的人、在押罪犯中大约有 15% 的人符合本书描述的反社会人格的研究标准。一些理论家和研究者认为反社会人格是一种障碍,是大脑功能异常或损坏的结果;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反社会人格不是一种障碍,而是一种进化适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这本书让自己更客观的看待职场欺凌现象

      在职场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职场小九九或欺凌,没看这书之前会认为是自己多虑敏感了。结合书中的案例会明白确实其他人体现出了些反社会人格特征。但就像书中说的呈现出一些特征跟是否是反社会人格的人还是两个概念。也不能因为一些事件给别人简单贴上反社会人格标签。作为职场人,最主要是做好心理预防,尽可能避免被欺负被利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心理学必读之一

        非常详细的列举反社会类型人格的特点,并进行了一个故事阐述,有助于在职场和人际交往中判断不合理关系状态的产生原因和后果。不足之处在于同边都没有给出可行的解决办法,似乎面对这类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并进行大量的事实记录进行匿名举报。但是故事的结局戴夫事业有成,升职的过程中把无数同事陷害,并且让他们离开,这也算是解决办法吗?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