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位抑郁症患者从地狱回归人间的重生感悟。

内容简介

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发病率很高,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实际上,中国人对这个疾病的认识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很多人不能正视抑郁症。自己不承认,外人不理解。

书中作者从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出发,既有理论知识,又结合大量案例,深入浅出,对这些问题做了解答,相可让其他的患者接受教训,少走弯路,对提高社会幸福指数是大有裨益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济世之志 仁厚之心
  • 序二 抑郁症患者应勇于求助
  • 自序 渡己渡人
  • 上篇 他渡
  • 题记 相信科学
  • 地狱归来
  • 为何抑郁症患者容易自杀
  • 如何干预抑郁症患者自杀
  • 抑郁症是心理病变还是器质性病变
  • 谁最容易得抑郁症
  • 如何准确诊断抑郁症
  • 抑郁症患者如何用药
  • 双相是怎么回事儿
  • 好医生好在哪里
  • 科学的态度就是对未知常怀敬畏之心
  • 揭开抑郁症黑箱
  • 中篇 自渡
  • 题记 内心的力量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 什么叫“身心一体”
  • 大脑和精神疾病有何关联
  • 令人着迷的情绪
  • 情绪如洪水,可疏不可堵
  •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 调整认知,重建心灵
  • 病愈后如何重返社会
  • 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儿
  • 下篇 渡人
  • 题记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 艰难的救赎
  • 困兽笼中
  • 花香
  • 抑郁病房日记
  • 寒冷的微笑
  • 一位文学青年的来信
  • 橡皮人
  • 对赛娜遗言的分析
  • 勿给抑郁症患者“贴标签”
  • 最痛苦的是无能为力感
  • 后记 免于恐惧
  • 附录一
  • 失守抑郁症
  • 抑郁症诊疗骗局
  • 附录二 “关爱精神健康·关注抑郁症”认知手册
  • 前言:有了认知,才有预防
  • 一、关爱精神健康,刻不容缓
  • 二、认识抑郁症
  • 三、抑郁症的认知误区
  • 四、关爱精神健康,预防胜于治疗
  • 心理求助热线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2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度抑郁症有新进展了

    是一款名叫 Rejoyn 的应用,它是目前唯一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的重度抑郁症辅助工具,其适用人群为 22 岁及以上、正在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成年重度抑郁症(MDD)患者。与普通健康类应用不同,Rejoyn 被归类为医疗器械,并于 2024 年在完成三期临床试验后获得了 FDA 的批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坚实的科学依据。值得注意的是,该应用需凭处方获取。Rejoyn 在抑郁症症状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机制。对于部分抑郁症患者而言,大脑中负责情感处理的杏仁核与负责思维活动的前额叶皮质之间存在沟通障碍。这导致大脑难以正常处理情绪,随着负面情绪的不断累积,情绪处理的难度会呈螺旋式上升。Rejoyn 的核心原理是激发患者大脑自身的潜能来对抗抑郁症。它运用了神经可塑性这一科学原理 —— 即大脑天生具备改变和重塑的能力。在为期 6 周的疗程中,它通过专利性的大脑练习与抗抑郁药物协同作用,旨在同时激活大脑的思考区域和情感区域,以此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促进它们的有效沟通,进而帮助大脑更好地处理情绪,改善抑郁症状,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情绪面孔记忆任务(EFMTRejoyn 在重度抑郁症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机制,技术之一便是情绪面孔记忆任务(EFMT)。在 EFMT 任务中,用户需要识别一系列面部表情所传递的情绪,并回忆之前看到过的相同情绪。这项练习巧妙地结合了工作记忆训练与情绪处理两方面内容:工作记忆训练要求用户记住各种模式或序列,情绪处理则通过展示快乐、悲伤、愤怒等不同情绪的面孔来实现。随着用户操作的深入,任务难度会逐渐增加,以此挑战大脑在应对情绪干扰的同时保持专注。除了这些核心的大脑训练练习,Rejoyn 还提供简短的技能治疗课程,教授用户一些有助于管理抑郁症状的实用技能,包括应对强烈情绪、抑制消极思维以及采取积极行动等。每节课程时长约 5 分钟,建议每周进行 3 次。改变大脑的运作模式需要持续的努力,为此,平台会发送激励短信,以强化用户对练习和课程的坚持。需要明确的是,Rejoyn 并非一种独立的治疗方法,不能替代患者目前正在使用的药物,患者必须遵照医嘱将其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对于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来说,Rejoyn 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可随时使用的 “大脑锻炼工具”,是该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选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现在 “抑郁症” 这个词很多人都挂在嘴边,实际上,中国人对这个疾病的认识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中国在 2012 年 12 月才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精神科医生缺口 40 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很多人不能正视抑郁症。自己不承认,外人不理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后心得

        了解抑郁,不害怕不恐惧,才能重拾信心,努力突破困难。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中文在线

        中文在线是国内最大的正版数字内容提供商之一,拥有数字内容资源过4百万种,签约版权机构600余家,签约知名作家、畅销书作者2,000余位,驻站网络作者超过370万名。自有用户数超8,000万,合作用户超3亿。中文在线为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教育信息化变革,知识产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