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贯通中西古今儿童观,阐释童年的丰饶以及儿童的伟大。

内容简介

“发现儿童”(或“对儿童的发现”)是教育学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在东方,李贽以“童心说”完成了中国式“儿童发现”。在西方,卢梭在著作《爱弥儿》中实现了对儿童的“发现”。

某种意义上,早卢梭185年出生的李贽是东方“儿童发现”的完成者。

将中西古今的儿童观做一定程度的会通,是对丰饶童年、伟大儿童的一次重新发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序曲 童年的月夜
  • 第一章 丰饶的童年,伟大的儿童
  • 从贫乏的童年到丰饶的童年
  • 一、儿童的成长不只是“得”,也有“失”
  • 二、儿童早在幼年便具有很高的哲学天赋、想象力和创造力
  • 三、一流画家对儿童绘画的推崇
  • 四、儿童的自发性歌唱毫不逊色于音乐大师们的作品
  • 五、儿童在道德领域也具有丰富的资源
  • 六、童年是创造力的源泉
  • 七、童心主义: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同一
  • 八、结语
  • 童年是人生的井
  • 十一
  • 十二
  • 婴儿的话语
  • 童年何以如此丰饶
  • 一、如何走出教育与儿童的疏离乃至对立?
  • 二、“柏拉图问题”
  • 三、与“柏拉图问题”类似的一些发现
  • 四、幼态持续理论
  • 五、“精神层论”
  • 六、中国的童心主义
  • 七、教育学应主动与儿童天性、儿童生活、儿童世界对接
  • 向童年致敬
  • 一、儿童拥有丰饶的天性资源
  • 二、儿童也是文化的创造者
  • 三、儿童文化是根、本,成人文化是花、果
  • 四、孩提之心是人类文明的原点和故乡
  • 五、建立成人与儿童的新关系,迎接儿童本位的新文明
  • 第二章 儿童本位:从教育到社会、文化
  • 童年在人生中的位置
  • 一、突破常识看儿童
  • 二、“儿童是成人之父”:童年是人生的根本
  • 三、目的论视野中的儿童与成人
  • 四、跟随儿童还是创造儿童?
  • 幼态持续学说及其人文意蕴
  • 一、“幼态持续”概念
  • 二、胎化学说与幼态持续学说
  • 三、幼态持续学说与重演论
  • 四、人类个体的迟缓发育与幼态持续学说
  • 五、童年是潜在适应的“贮藏室”
  • 六、人是“永恒的儿童”
  • 七、人类文化的发展有幼态持续现象吗?
  • 八、幼态持续学说对“儿童本位”“童心主义”思想的支援
  • 九、发现童年的宝库
  • 童年资源与儿童本位
  • 一、鲁迅的儿童视角与马克思彻底的自然主义、彻底的人本主义
  • 二、莫言小说对童年资源的挖掘
  • 三、《皇帝的新衣》中那个拯救成人社会的孩子
  • 四、从童年崇拜到成人对自身童年性的崇拜
  • 五、“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
  • 六、儿童和成人相向而行:向儿童学习与“儿童反儿童化”
  • 七、“曾点言志”与理想社会的生成
  • 发现儿童与儿童本位
  • 一、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源于对儿童的发现
  • 二、儿童本位之于国家建设
  • 三、儿童本位是教育原则、政治原则,是未来理想社会的文化特征
  • 儿童本位:从教育原则、文化原则到理想社会
  • 一、儿童本位作为教育原则
  • 二、儿童本位:从教育原则到政治原则
  • 三、儿童本位:对成人本位的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的颠覆
  • 四、儿童本位作为理想社会的核心特征
  • 五、儿童本位是人类主要的思想文化体系暗含的原则
  • 六、儿童本位是用好人类最为珍贵的天性资源的方法论
  • 第三章 从童心主义到儿童主义
  • 童心哲学论要
  • 一、何谓童心?
  • 二、中国思想传统中的童心哲学
  • 三、“童心”与“自然人”的会通
  • 四、现代教育是以儿童(童心)为本位的
  • 五、尊崇天性(童心)是现代社会政治学说的逻辑起点
  • 六、童心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
  • 童心哲学史论
  • 一、“天人合一”与童心主义哲学
  • 二、童心哲学简史
  • 三、童心主义哲学的特质与世界意义
  • 四、童心主义的成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
  • 李贽童心哲学
  • 一、李贽童心哲学是“中国近代思维的一个顶点”
  • 二、李贽童心哲学孕育的条件
  • 三、《童心说》是李贽童心哲学的宣言书
  • 四、李贽童心哲学的品格:兼容并蓄
  • 五、李贽思想的开放性与儒学的保守主义是水火不容的
  • 六、李贽的思想体系受益于其思维的批判性
  • 七、李贽的童心说体系标志着中国思想史的现代转向
  • 日本童心主义
  • 一、缘起
  • 二、日本大正时代的童心主义及其由来
  • 三、大正时代童心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 四、大正时代童心主义与日本文化传统的关系
  • 五、日本童心主义的挫折及其顽强生命力
  • 六、浪漫主义与日本的童心主义
  • 七、大正时代童心主义的“童心”概念与中国思想史的“童心”概念的异同
  • 八、对朱自强中日童心主义比较研究的讨论与阐发
  • 九、对日本童心主义的评价问题
  • 儿童主义论
  • 一、童年的本质
  • 二、中国童心主义
  • 三、西方儿童主义
  • 四、幼态持续学说对儿童主义的支援
  • 五、儿童作为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
  • 六、作为隐喻系统的儿童世界与儿童研究
  • 七、童年哲学或成“未来哲学”体系的核心
  • 八、童年哲学、“未来哲学”将有助于促成中国哲学的复兴
  • 九、儿童本位不只是现代教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建设现代化的社会、文化、伦理、政治的最根本的原则
  • 十、“儿童”不只是所有存在者的主宰,不只是人文世界的主宰,而且是整个宇宙的主宰
  • 尾声 开辟通往“伟大儿童”的道路
  • 一、现代教育学对儿童崇高地位的发现
  • 二、浪漫主义诗人对儿童/童年之“开端”与“源始”地位的唱颂
  • 三、赫拉克利特的“儿童统治”观念以及尼采、海德格尔的继承与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说明
  • 致谢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