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对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进行了彻底的修正,在精神分析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反映沙利文的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观点的代表作,对人际关系和人格成长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

作者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认为人格是在人际关系中形成和发展的;并且认为人是一个充满着能量的系统,这种能量在性质上与物理学上的能量是一样的。当个人的人际关系失衡时,能量就积累而导致紧张,而能量的转化则可消除紧张。个人为了消除焦虑,会形成一种具有防御功能的自我觉知系统或一套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准即自我系统。

作者提出,个体人格发展可以划分为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前青年期、青年早期、青年晚期、成年期或成熟期等阶段。作者还认为精神病治疗专家应该是人际关系专家,要与患者形成良好的关系,要将疾病的缓解和治愈看作是人格的成长,精神病院本质上是人格成长学校,而不是人格缺陷者的治愈场所。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译序
  • 译者前言
  • 编者前言
  • 引言
  • 第一部分 介绍性概念
  • 第一章 发展取向的意义
  • 第二章 定义
  • 第三章 公设
  • 第二部分 发展的新纪元
  • 第四章 婴儿期:人之初
  • 第五章 婴儿期:动力机制的概念——第一部分
  • 第六章 婴儿期:动力机制的概念——第二部分
  • 第七章 婴儿期:人际情境
  • 第八章 作为一个人的婴儿
  • 第九章 学习:经验的组织
  • 第十章 自我系统的起始
  • 第十一章 从婴儿期向童年期过渡:言语获得
  • 第十二章 童年期
  • 第十三章 恶意、憎恨和隔离技术
  • 第十四章 从童年期进入少年时代
  • 第十五章 少年时代
  • 第十六章 前青年期
  • 第十七章 青年早期
  • 第十八章 青年晚期
  • 第三部分 不适当的与不合宜的人际关系模式
  • 第十九章 精神疾病的早期表现:精神分裂性和精神分裂症
  • 第二十章 睡眠、梦和神话
  • 第二十一章 精神疾病的后期表现:类偏执狂和偏执狂
  • 第四部分 走向一种大众精神病学
  • 第二十二章 走向一种大众精神病学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人际关系为核心的人格理论

    和弗洛伊德一样,沙利文也是从精神疾病的治疗实践中提出一般理论的。沙利文早年信奉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后来在临床实践中他逐渐放弃了弗洛伊德强调个体的内部心理机制即由本能驱力决定的内部心灵的观点,转而强调人是由社会因素决定的人际关系或相互作用关系的观点。正如他所指出的,我们不是以独特的个体的我为基础,而是以个体的共同人性为基础,来理解有机体如何从出生时的动物状态变成一个人,如何从生命的早期起,一步一步地在他人的影响下,而且仅仅是为了与他人以某种社会组织的形式生活在一起的目的而产生这种转化。沙利文的成熟理论正是以人际关系为核心的人格理论。沙利文的心理治疗观与其精神病理论是分不开的,既然精神疾病是由失败的人际关系造成的,治疗措施首先就要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沙利文将精神病院视为人格成长的学校,而不是人格缺陷的收留所。在这所学校里,精神病学家是人际关系的专家。他曾说过:“我们看到,心理治疗的成就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成就没有本质的差别…… 它们存在的一些差别在于所要求的技术上,但这些差别是表面的而非根本的。” 沙利文认为,精神病医生不仅仅是一名观察者,更应该是一名参与性观察者 (participant obschmerver)。他在治疗过程中参与观察,尊重患者,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通过一系列咨谈等治疗技术,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自己,从人际关系中树立起对前途的信心,使患者恢复健康的人格。对于心理治疗来说,咨谈态度比治疗技术重要。咨谈的基本态度包括三个方面:(1) 治疗关系:维持人际安全。在沙利文看来,治疗专家就是具有专门人际关系知识的专家,治疗师运用人类发展和人际过程的知识,通过尊重地、共情地倾听患者的详细内容,就可以达到治疗中的人际安全。患者体验到治疗师的尊重以及对自己人际问题的了解提供了一种核心安全,使他能够详尽阐述和评价其日益充分焦虑的人际混乱和缺陷,并揭示和修正这些此时此地的关系困惑。人际交流和交互确证是沟通患者体验和治疗师体验的桥梁。(2) 治疗目标:促进人际学习。沙利文认为,治疗过程就是一种社会学习和模仿过程,治疗师可以通过恰当地示范温暖性和支持性的人际行为,用来反投射和修正患者以前不幸的人际学习。他所强调的理解患者的真实人际经验和巧妙有效地教授人际关系模式,具有典型的认知行为治疗取向的特点。(3) 度身订制适合问题的干预技术。沙利文的人际心理治疗是基于问题的治疗模式,而是不是基于技术的治疗模式。所以,他不像其他精神分析治疗家过多地谈论具体的治疗技术,主张治疗态度必须保证维护患者的人际安全和促进其人际关系学习,咨谈行为是 “用于服务患者” 之目的的,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有效的治疗操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沉迷不可自拔的理论书

      这本书就写作而言确实不容易读下去,但如果能够理解一点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后,读起来就会停不下来。从一开始读十分钟到后来有时间就读,这本书诠释了很多严重的心理问题的来源,配合情感忽视那本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越来越能理解了。每个人都不容易,要理解别人,以及作为未来的父母,我也要警惕自己不要成为孩子焦虑的源头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